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刘菲菲 《中外企业家》2009,(7X):110-1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热门地区,大量的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随着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不断增加,撤资问题也逐渐地凸显出来。以韩资企业为例,分析其在两次金融危机情况下撤资的原因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7,(31):28-30
从1992年开始至今,韩国企业在中国设立的数量,由无到有,由少到多,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快。目前为止,对于韩国来说,中国已经上升为韩国最主要的投资对象国家;同时对于中国来说,韩国的对华直接投资也使其稳固占据着七大投资来源国的地位。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就业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不过,随着越来越大的中韩贸易基数以及韩资企业对业务多元化的投资,韩国企业在华投资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故此,分析韩国企业在华投资过程中面临的风险,研究其原因,以便在此基础上采取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3.
6月10日,一则关于韩国资源公司和韩国浦项制铁集团公司联合收购中国稀土企业的新闻,使得本已持续发热的稀土行业更加躁动.报道称,上述两家韩国企业组成财团以5976万元人民币入股中国"永新稀土公司",韩资控股60%.  相似文献   

4.
崔洪男 《活力》2009,(8):98-98
随着经济国际化趋势的增强,与韩国的交流增多。韩国语人才的培养日益得到广泛的重视。对韩国语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一般韩资企业都要求求职者具备一定的韩国语会话和沟通能力。才能找与自己专业对口的理想的工作。而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即为了韩资企业提供工作者。解决韩国语专业的招生和就业问题。但学生在学习韩国语的过程中最主要的障碍在于听和说。  相似文献   

5.
孔龙 《中外管理》2005,(5):10-10
东芝已从南京普天和东芝的手机合资公司撤资,等待普天的重组。东芝的退出同时也引爆了此前长期潜伏的现实问题,即相比韩国、欧美等洋巨头以及国产品牌,日资手机企业在中国的市场劣势正被拉大。  相似文献   

6.
随着青岛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外商对青岛的投资不断扩大,韩国尤为突出。韩资总量很大,但投资规模小、产业结构的内部层次较低、缺乏技术含量,而且企业的当地化水平不高与青岛力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制造业基地、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如果对外商投资仍盲目吸收没有选择性,势必会影响青岛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削弱青岛的国际竞争力。文章分析韩国企业对青岛投资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立足于青岛市投资结构与产业布局优化,结合青岛市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1、嘉兴韩资总体情况 浙江嘉兴经济开发区已经成为全国最有影响的韩商投资集聚区之一.到2004年底,实到韩资超过山东青岛、威海等市的开发区,名列全国开发区之首.这些企业投资门类按照其规模排序为汽车配件,化学工业,纺织服装和电子.其中,汽车配件为中型企业为主,其他产业门类的企业为小型企业为主.  相似文献   

8.
韩国企业对中国直接投资的现状与战略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中国已成为韩国的第二大出口对象国,并超越美国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投资对象国。韩国也同时成为中国的第六位投资对象国和第四大交易国。随着中国加入WTO,逐渐对外开放金融和流通领域的服务行业以及基础产业,在开放的新市场韩国企业通过与中国企业达成战略协同,投资多元化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国内市场购买力的增强,使得扩大营业网,预先抢占市场份额的投资形式日趋增多。  相似文献   

9.
大涌的制胜之道毕志强,王德才山东省荣成市大涌服装有限公司,自1992年3月建成合资企业以来,效益年年大幅度增长,被韩国工商界誉为“在中国投资最佳企业”。相互真诚合作是成功的基础合资前,原机绣厂由于多种原因,生产经营很不景气。为了寻求企业生存、发展的出...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韩建交前后,曾在韩国掀起一股“中国热”,很多韩国企业争先恐后地进入中国投资,1992年到1996年间对华投资额占韩国对外投资总额的50%,但由于对中国市场环境的不适应,这些企业最后只有20%活了下来。到1997年底韩国金融危机发生后,韩国企业设在中国的分公司和专家基本都撤回本国。1988年就进入中国市场的韩国大型企业SK集团曾经想在深圳投资70亿美元建一个炼油工厂,  相似文献   

11.
杜亮 《中国企业家》2004,(10):46-47
如果可以把经济上联系紧密的国家比做“恋人”的话,那么中国和韩国现在正处在任何一个第三方国家不能企及的“热恋”状态。有一组数据为证: 2002年,韩国企业海外投资同比下降31.6%,但中国吸收的韩国投资却激增64%,达到9.5亿美元,一跃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海外投资对象国。2003年,再创14亿美元的新高,占韩国海外投资的比重更显著上升至39%。而到了2004年,韩企对华投资势头不减,而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则出现了另一个戏剧性的变化:根据1至7月份的统计数字,韩国对华投资已达  相似文献   

12.
陈婷婷 《价值工程》2019,38(27):94-95
本文从中国当前投资环境出发,着重探究近十年韩国对华投资变化,随后展开韩国对华投资历程和投资条件、区位优势的分析,针对韩国对华集中投资的环渤海地区,结合服务业增长现状,探究韩国对华环渤海地区服务业直接投资区位优势变化。结果显示韩国对华环渤海地区服务业直接投资可以从平均工资、R&D经费投入、网络覆盖率、高等教育水平等几方面解释。最后针对提升韩国企业对华服务业直接投资水平提出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正在逐步摆脱原来低端生产链的环节。这种趋势使得一些低端韩资企业被迫撤出中国,向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信誉缺失的企业,在全球化的产业竞争格局中,注定是一败涂地的命运韩资企业从中国非法撤离这一现象如不妥善解决,可能对整个中韩经济合作都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和世界资本自由流动性的加强,国外资本大量进入中国寻求利益机会,中国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来吸引投资。不可否认,外商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相应的国际撤资行为也逐年增加。撤资给我国的社会经济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我们在认真分析动因基础上,提出有力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研究在华的韩资企业,我们注意到,与欧美或日本的企业不同,韩国企业的管理文化更加接近于中国的传统。但他们仍感不够,像LG、三星这样的超大型公司,他们在打入海外市场前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计算利益,也不是抢占地盘,而是深入细致地了解当地的文化风俗。三星集团的一位经理曾经告诉记者,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他们派出一位专员,  相似文献   

16.
欧俊松 《物流技术》2005,(2):105-105
近年来,韩国企业大举进军中国的同时,韩国政府也着手在金海市建设东北亚物流中心,并希望吸引中国、日本以及香港地区的企业也去韩国进行投资贸易活动。为此,韩国政府立项,委托韩国海事研究院(KM I)对中国、日本以及香港地区企业在韩国投资需求和物流成本进行调研分析。K M  相似文献   

17.
<正>不管是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还是两税统一,对所有的企业都是一样的,怎么适应这样的变化,应该有很好的处理方式3月的北京仍然被沙尘天气阴霾着,采访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北京代表处(即韩国贸易馆)次长郑圣和先生是在北京现代汽车大厦,面带微笑的郑次长用流利的中文接受《东方企业文化》记者的采访。当记者问及近来在华投资的部分韩资企业投资人,在没有清算债务以及申报破产的情况下,采取非正常手段"悄然离去",只留下厂房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5,(12):F0002-F0002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山东省第一所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丁肇中教授出任学院名誉院长;2005年,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副会长、现代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薛荣兴先生又受聘为名誉院长。  相似文献   

19.
《数据》2005,(12):5-5
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公布的数字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逾41亿美元,虽然规模不大但增速迅猛,国家外汇管理局在首次公布的国际收支报告中披露,上半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41.04亿美元,同比增长248%。撤资清算等资金汇回2.07亿美元,增长26%;净流出38.98亿美元,增长284%。  相似文献   

20.
受传统文化和地域因素的影响,中国吸收的跨国公司的投资主要来源于亚洲地区,其中日本与韩国更是其中比较重要的投资来源。文章介绍了相关的区位优势理论并分析了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日韩企业在华跨国公司的区位选择动态和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并分析了未来应该调整的对华投资策略。日韩企业在华的区位选择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并且以制造业为主,但近年来日韩与中国的贸易由于三国的经济政治关系的变化而面临着一些威胁,文章在分析了日韩与中国的贸易所存在的问题之后提出了日韩两国在中国投资可以选择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