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毕业季来临,多家网络论坛近期频现高校毕业生“被就业”问题的曝光帖。发帖网民多称,自己所在的高校为“刷高”就业率,无论是否实际就业都要求学生尽快寻找公司签订三方就业协议,并要求“先签就业协议,再拿毕业证书”,否则就不予毕业。(新华网6月8日)  相似文献   

2.
《中国就业》2011,(9):17-18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要加强合作,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并做好高校毕业生毕业前后的信息衔接和服务接续工作。南通市从2009年开始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与高校之间的密切合作,开放信息资源、创新服务手段,全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目前平台的功能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3.
林琼  肖炜 《中国就业》2011,(8):20-21
又逢大学生"毕业季"。随着大学生"被就业"问题的频现报端,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体系这一话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体系主要包括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统计(即就业质量状况评价),是衡量毕业生就业状况和供需状况的核心指标,也成为教育主管部门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综合实力的主要依据,更是学校考评所属院系教学质量及其专业设置的重要方面,并指导院系教学计划的修订和课程改革。本文即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力求建立科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体系,为学校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切实提高大学生就业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使得他们忙于跑市场、赴面试、签协议,以便尽早解决毕业后的工作问题。经调查发现,大学生在毕业前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书”,有时同报到后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发生冲突,那么——[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媒体报道:近日,某高校2005届一女毕业生,因签约又违约,被用人单位告上法庭,并被判赔1.2万余元。虽然大学生毕业违约并不是普遍现象,但这是近年来发生的一例比较典型的大学生毕业违约案例,也有很多地方值得大学毕业生在求职和签约时引以为戒。就业协议不是废纸:2004年11月,某报社派两名部门主任到某高校选聘文字编辑,小周参加了招聘考试。当天,她就签了约,一份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另一份是《聘用协议》。然而,直到2005年6月中旬,高校毕业生就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和民生工程来抓,在全国率先签订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动机制协议,有效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7.
李妍  刘智聪  粟臻 《中外企业家》2013,(9Z):189-190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都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当前高校毕业的大学生都面临着严峻的就业挑战。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要求的不断提高,毕业生的急速上升。有关数据表明:截止2013年1月份毕业生人数达到了700万,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导致学生就业问题逐渐不容乐观。就业趋势虽然不好但是有很多学生慢慢开始自己尝试创业,为此很多高校成立了大学生就业创业协会。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对高校学生的不断扩招,高校供给远远高于社会所需,导致大批量的毕业生毕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或者毕业即失业的情况,作为高校负责就业的辅导员针对国家政策,学校的就业活动和学生的就业心理方面就如何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菏泽市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决策部署,通过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不断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保持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总体稳定。多“点”发力不断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优化就业手续。从公共就业服务“关键点”出发,打通服务堵点,提高服务质量。山东省内院校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或者落实工作单位后,实行“网上签约”、推行“秒办服务”,  相似文献   

10.
2010年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全国开展了主题为"服务就业,成就人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服务对象主要是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各类基层项目服务期满的毕业生,特别是长期失业毕业生、零就业家庭和家庭困难毕业生。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广泛开展宣传,引导高校毕业生寻求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建立基础台账,实施跟踪服务;大力收集就业岗位信息,开展形式多样的招聘活动;组织开展就业见习和职业培训,帮助毕业生提升就业能力;加强对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等。这是自2006年以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连续5年开展的服务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专题活动。  相似文献   

11.
在人们的传统意识中,毕业了就要就业.但是在今年沈阳高校毕业生中与传统就业意识背道而驰的人却越来越多,"不就业族"、"推迟就业族"成为校园内外一道独特的风景,"推迟就业是为了更好地就业",成为众多毕业生追寻的新的就业理念.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的大力发展,使得近年来社会上的研究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高校研究生在社会就业中已经不再占据绝对的优势。高校研究生的就业倾向也因学生个人的意志而存在很大的差别,根据近年来的高校研究生就业倾向研究数据来看,其就业倾向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不利于研究生毕业后顺利就业,影响了研究生个人价值的发挥,也成为了高校研究生人才难以立足于社会的重要原因,不合理的就业倾向,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因此,必须针对这种情况,积极地采取应对措施。本文就通过讨论高校研究生就业倾向性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高校研究生就业倾向性问题的对策,帮助高校研究生顺利毕业就业,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为全面了解2009年锦州市应届毕业大学生对当前就业环境、就业压力、就业形势的态度以及毕业后的求职意愿等情况,锦州市统计局在辽宁工业大学、辽宁医学院、渤海大学和锦州师专四所高校首次开展了大学生就业意向问卷调查。通过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每所高校调查应届毕业生100名,这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90份,问卷回收率达97.5%。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录入、整理和汇总,形成专门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14.
倪敏 《上海企业》2010,(12):69-71
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城市化发展道路的最大瓶颈问题,可以说就是就业问题。如何为下岗者搭建"再就业"的平台?如何为毕业大学生搭建"创业平台"?如何引导广大就业者走"创业型就业"之路?如何动员社会各界,尤其是政企联手,广开门路,群策群力,开辟新的就业和再就业渠道?便成了一道"国家级"的探索课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就业》2013,(11):9-10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的战略要求,明确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新时期就业方针,为当前的就业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就此,南京市于今年7月制定下发了《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意见》。该《意见》,就南京市而言,为积极构建形成劳动者稳定就业、创业就业、平等就业、素质就业、体面就业"五位一体"的就业工作新格局,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就全国而言,作为首个由省会城市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专门文件,引起了广泛关注。《意见》主要包括8部分17条,涉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等人群就业创业。其中,提出的多项就业创业补贴政策尤为亮眼。本刊对《意见》主要内容及亮点部分进行摘录。  相似文献   

16.
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东部发达地区仍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热点地区,国家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就业的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2009年即将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7.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高校毕业生的个人前途、家庭幸福,也事关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稳定。尤其是在今年"727万"的就业压力下,可以说,大学生就业问题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本刊前两期围绕大学生就业创业做了连续报道。  相似文献   

18.
正甘肃省张掖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以政府投入引导、企业搭台为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探索了新路径。"感谢就业见习,让我们积累了实践经验,发挥了专业特长,增强了就业本领,为我们毕业生成功就业开辟了绿色通道。"何好卿毕业以来,虽然参加过多次招聘会,但都因缺乏工作经验而失败。如今通过参加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他顺利地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高校毕业生数量正在逐年增长,此时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变得尤为突出,渐渐成为一项被社会广为关注的话题。本文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问题展开研究,分析二级心理辅导能够为高校毕业生起到的积极作用,结合相关教育经验,分析新疆地区高等学校正在面临的毕业生就业问题,论述学生心理素质会对毕业就业产生的影响,指出二级心理辅导能够为临毕业学生起到的辅助作用,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在推进就业工作科学发展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过程中,以"坚持精细服务助推就业,坚持创新服务保障就业"为工作要求,以"人本服务、务实高效"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开展"微笑服务·和谐就业"一系列主题活动,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标准,规范公共就业服务行为,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科学做到"四个结合",增强服务透明度,扩大服务覆盖面,提高服务满意度,激发服务内动力,取得了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