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关于城市本质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界定了城市的本质定义.提出了城市本质构成的三大基础理论:人性理论、需要理论、环境理论;阐述了认识城市本质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认为,城市本质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体现了人在城市发展中主导作用和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正确认识城市本质,将为我国科学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规划,合理有效地经营、建设和管理城市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城市发展及其质量是城市生成与增长的两个侧面,也是研究人类聚居环境的组成内容,它涉及人类聚居的方向、速度和规模序列,关系到人、环境、自然之间的共生和共长,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息息相关。 面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需要从本质上弄清楚某些理性认识,拟订城市进一步发展的策略和质量要求,包括需要从更大的空间范畴来明确城市空间发展方向、探  相似文献   

3.
金彤 《上海企业》2011,(1):75-77
城市化及其规律城市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的定义,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具体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逆城市化是相对于城市化而言的,城市化是一定区域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以及居住和消费功能向城市聚集。在这个资源集聚的过程中,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愈来愈大的集聚效应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种种“城市病”,比如:交通拥挤、犯罪增长、环境污染严重等。这种“城市病”的出现预示着城市发展达到了一定极限,逼迫城市不得不调整和优化城市的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中心城市的各种功能,比如: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以及居住和休闲娱乐等功能纷纷向有条件的中小城镇及乡村分解。这些功能的分解我们可以笼统地理解为“逆城市化”。城市化过程一般划分为4个阶段:起步阶段、郊区城市化阶段、逆城市化阶段、再城市化阶段。可见,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中后期出现的一种城市化现象,逆城市化的出现是以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为前提的,本文就如何定义这个阶段,我国目前城市化发展的程度是否达到了这个阶段,现阶段对逆城市化的理解出现了哪些误区等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价值观本质上是一种创新发展观,生存发展危机本质上是价值观异化的危机.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已经成为人类最主要的栖息地,也是社会变迁的决定因素,城市化促使社会各个系统进行调整与转变,致使其传统的价值观失去原有的合理性.城市生态化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本质含义的再认识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城市化是世界性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然而关于城市化的含义,理论界至今尚无统一的说法。现有城市化的定义,基本上只注重于对城市化内容或现象的表述。本文揭示了城市化的本质含义是城市文明的形成过程,并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指出这一本质含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政治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城市化进程中政治发展的国际动因、国内动因、社会动因和改革中形成的新因素来探讨这一过程政治发展的动力机理 ,指出城市化进程中政治发展的目标是实现中国城市化发展与国际社会的协调 ,实现在共同价值取向基础上的国内各种利益的多元共存和协调发展 ,尤其是工农两大利益团体关系通过城市化发展的自觉调整。城市化进程中政治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向城市社会政治的转化和向现代政治人的转化 ,实现城市社会形态下政治秩序的统一性和保证在城市中现代政治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中政治发展的主要模式是确立城市主导型的政治活动方式和依据城市社会发展需要决定着的社会政治组织的构成方式。文章还探讨了实现这一政治发展实践过程中当前面临的四个关键所在。即资源短缺约束的集中管制内涵与政治发展的民主性要求相统一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稳定的社会组织形式和城市管理体制 ;进一步深化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及加强城市社会的政治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空间分布格局,已经进入以城市为主的时代。城市化和城市自身的发展过程,是人类活动的地理空间格局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过程。可以说,未来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特征和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类发展的特征和状况。影响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因素一国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如地理和气候状况,基本经济和政治制度、发展水平等,会影响其城市化和城市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时刻改变着人们的城市生活,成为人类城市化生存的重要样态,同时它也在城市治理创新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成为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有效利器。城市治理一方面赋予大数据展现自己的无限空间,另一方面也面临大数据应用引发的风险。城市治理如何帮助城市主体适应常态化大数据生活,为城市主体争取更多空间权益,有效协调信息、数据与人之间的冲突,提升城市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和城市居民的满足感?这需要我们对城市社会的总体性进行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伦理维度对城市治理面临的风险、技术价值以及人的实践本质等问题进行深入探析,积极寻求破解之道,以期在数据开放与有效利用、智慧城市建设、技术创新、城市居民参与等方面实现制度创新,实现城市空间的合理发展,共创人类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的抽样调查数据,全国流动人口总数大约为1.5亿人,超过了全国总人口的1%。这些流动人口几乎全部进入了全国的各级城市,尤其以大中城市为最。形形色色的外来流动人口已经成为城市中的一道风景线,同时也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一种重要力量。本文从外来流动人口与城市化的关系方面作一些粗浅的分析,以期对城市化推动提出有益建议。一、城市化的概念和城市化的进程(一)关于城市化的概念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城乡建设经济系编著的教材《城市经济学》对城市化下的定义: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后,与农业活动比重逐渐下降、非农业活…  相似文献   

11.
长安镇建构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德和 《城市发展研究》2002,9(5):26-30,20
东莞市长安镇是改革开放后在珠江三角洲崭露头角的新兴工业城镇 ,是广东省中心镇之一 ,有着“中国出口创汇第一镇”美誉。文章从长安镇社会发展的现状和基础入手 ,分析了长安镇要建构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指出了在城市化、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提出城市化发展的思路、建设的重点、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意图通过从城市建设、体制建设和人文素质建设等多方面作一个较全面的论述 ,使长安镇对今后城市化发展有一个全面清楚的认识 ,找准目标和思路 ,明确工作重点 ,从而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2.
张家港市在加速城市化进程中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环境优先”两大原则 ,全方位推进建设“绿色港城” ,强调城市化进程要与居住环境改善、强化环境管理以及培养市民保护环境意识相统一 ,经济社会结构调整要与维系人类定居生活及生存权统一 ,有效地提升了城市品位 ,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城市社会空间作为城市的要素,具有典型的社会关系与社会资本属性,在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城市社会空间表现为不同的意义和符号价值.在当代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在发生巨变,传统的城市社会空间的意义和理念,被现代意义上的空间意涵所取代,同时,城市化的高速增长,使属于大众的城市社会空间变得越来越狭小,城市社会竞争的本质就是在竞争城市社会空间的占有形式.因此,重新认识城市社会空间的社会属性和文化价值,已经成为城市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城市社会空间属性的角度入手,研究城市社会空间的价值,以求对构建属于市民社会的新型城市社会空间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兰州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在提出兰州市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评价了兰州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水平、发展的持续性及其系统的协调状况,并据此对兰州城市人居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黄晨 《价值工程》2010,29(4):182-183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大城市的某些功能正在迅速地向周边郊县扩散,沿海一带城乡之间、城市建成区与非建成区之间的界线日趋模糊。另外,在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城市和国家间的竞争已经突出地表现为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与其周边城镇共同构成的城市区域之间的竞争。基于这些观点,从分析我国城镇体系规划的问题着手,提出提高此类规划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6.
杨波 《城市问题》2006,(9):8-11,37
城市化进程中的利益矛盾广泛存在于收益差距、农民工权益维护、征地拆迁和就业等领域,已经对城市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政府行为偏差、城市经济不发达及社会管理落后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必须从深化改革、维护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出发,通过转换政府职能、进行制度创新、发展城市经济、加强社会管理建设等措施,妥善处理相关利益问题和矛盾,促进城市化的正常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曹晖 《城市问题》2007,(7):21-24
认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要求缜密、完善、系统化的城市美学理论作为规划建设实践的指导;对城市美学的研究对象、特征、学科性质和意义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我国城市的建设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社会转型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人口发展所面临的风险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人口流迁与社会融合逐步成为影响城市公共安全的现实因素。流动人口缺乏在城市的原始积累,生存状态不体面,对城市社会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而户籍制度仍然是制约流动人口城市融合的主要障碍。在风险治理和安全保障方面,政府需要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解决农民工在城市体系中的制度化生存问题,通过扩展流动人口的社会支持网络,增强其归属感。同时,还必须加强流动人口的常态性、制度性管理和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流动人口素质和对城市社会的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农村人口城市化与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人口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农村人口城市化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国目前农村人口城市化的两种主要途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当地小城镇从事乡镇企业或从事商业服务业以及进入大中城市从事传统行业,并没有很好地解决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问题;应该在深挖这两种途径的潜力的同时,积极探索其他有效途径;以土地集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是解决我国目前农村人口城市化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低碳发展具有显著的区域属性,重点发展以城市群为范畴的区域经济社会,已成为城市化发展的主导模式。低碳经济的本质是技术与制度的创新,低碳城市群标准体系是一个由各分支体系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相互关联所形成的一个有机互动整体,是一个嵌入在社会管理、经济模式、产业技术、能源结构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系统。标准体系通过的系统协调效应使低碳技术体系发挥更大的碳减排推动力,是一个更趋复杂化、系统化的社会工程。文章提出了低碳城市群标准体系的基本定义和建设重点,对低碳城市群标准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和内涵进行了阐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