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金审工程、实现审计信息化。是审计署根据审计行业面临的客观形势和全面贯彻审计的要求做出的抉择。本文探讨了自2002年4月开展金审工程以来。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指出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金审工程(我国审计信息化建设工程的简称)是我国电子政务一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审计应用系统建设作为金审工程的重点建设内容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为建设高质量的审计应用系统,进行基于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审计软件过程的度量就显得非常必要。本文结合金审工程应用系统的建设内容和特点进行了软件过程度量的研究,建立了反映度量要求的软件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3.
2002年5月,审计人员盼望已久的“金审工程”正式启动,审计机关开始进行大规模信息化建设。自此,作为审计署指定的“金审工程”试点建设单位的哈尔滨市审计局,踏上了金审之路。这是一条科学发展之路,改革创新之路,更是一条我们全体审计干部必须选择的前途光明、任务艰巨的审计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审计文汇》2010,(5):35-36
自2001年正式启动“金审工程”以来,我们见证了审计信息化建设在审计事业发展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审计信息化建设支撑着审计管理和审计方法科学健康的发展,正在为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林 《审计月刊》2004,(9):9-11
从2000年到现在的4年时间里,全省审计机关认真落实省厅部署,紧跟审计署“金审工程”建设步伐,坚持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大力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是网络建设初具规模;二是审计数据库建设框架初步形成;三是计算机审计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四是全员计算机技术运用水平普遍提高。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  相似文献   

6.
一、审计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审计机关作为各级政府的组成部门,其审计信息化建设,即金审工程被列为国家治理所规划的12金工程总体架构。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特别是自金审一、二期工程实施以来,按照国家治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总体规划,初步建立了五大应用系统和信息化相关设施,为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是建成了以审计管理系统(OA系统)为基础的审计业务管理和网上办公应用平台,作为审计机关领导决策、公文流转  相似文献   

7.
达州市审计局抓住办公环境改善和“金审工程”二期建设的有利时.强力推进全市审计信息化建设.并于6月30目前圆满完成了审计管理系统的部署工作。其主要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局领导高度重视.并于年初制发《关于认真做好2013年全市审计信息化工作的通知》,召开了有全局职工和各县(市、区)审计局局长及相关人员参加的全市信息化工作推进会议.统一思想认识,做出总体规划部署.列出完成任务的时间表。  相似文献   

8.
《现代审计》2006,(4):70-70
今年,西充县进一步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并通过政府采购中心采购了台式电脑3台,笔记本电脑6台,打印机6台,移动硬盘4个,U盘1个,采购支出10万余元,初步达到“金审工程”硬件要求。同时,县审计局组织五名审计人员,参加市审计局组织的计算机应用及AO软件系统培训。  相似文献   

9.
2002年国家批准“金审工程”建设以来,全旧绝大多数审计机关先后完成了一期、二期建设任务,部分审计机关现已启动了基期建设。审计信息化在增强审计机关在计算机环境下查错纠弊、规范管理、揭露腐败、打击经济犯罪、维护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工作。今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年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并且决定在“十五”期间建设电子政务一期工程。在国家电子政务一期工程中,要加快10个重要业务系统的建设,其中包括“金审工程”的建设,“金审工程”列入的国家电子政务一期工程。  相似文献   

11.
审计机关监督工作的直接对象是会计信息。随着我国信息化环境特别是会计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纸质会计信息逐渐失去主导地位,电子会计正在取而代之。自审计署金审工程启动以来,基层审计机关以金审工程为契机,相继在一定的范围内尝试了计算机辅助审计,  相似文献   

12.
迈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电子政务快速发展,“金”字系列工程逐步推进、2002年7月.国家电子政务12个重要业务系统之一的“金审工程”正式启动.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开始进行大规模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利用金审工程的准自然实验,选取2008—2020年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对国有企业审计收费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显著降低了国有企业审计收费,这种“溢出效应”可以通过降低审计师努力程度和提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来实现。异质性检验发现,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降低国有企业审计收费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由国际“四大”审计、发表标准无保留意见和没有发生财务重述的企业中。拓展性分析发现,企业数字技术应用、硬件投资和媒体关注显著增强了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对国有企业审计收费的抑制效应。研究结论对于厘清数字化情境下国家审计影响社会审计的内在机理、提高审计资源配置效率、形成协同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电子审计体系,是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组织模式架构的审计业务和审计管理体系。我国"十五"时期启动的金审工程是指审计业务和审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两者的联系和区别是,通过金审工程建设,逐步完善电子审计体系。电子审计体系的基本特性是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和效能目标。电子审计体系的顶层设计,是以不断促进国  相似文献   

15.
《现代审计》2007,(2):32-32
近年来,安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审计工作。切实改善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的环境。一是把审计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的重露议事日程。按照《审计法》的规定由县长直接分管审计工作,及时协调和解决审计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旗帜鲜明地支持审计机关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要求各被审计单位必须自觉接受审计监督.严格落实审计建议和执行审计决定。要求县政府督查室对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并将审计决定执行情况纳入县委、县政府年度蓐合目标进行考核。确保审计决定的执行。三是切实保证审计工作经费。在县级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优先保证审计工作所需经费。同时,为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县政府安排专项资金为审计机关购置笔记本电脑、传真机、复印机等硬件设备,并接入了互联网,开通了局域网,为实施“金审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一、近年来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近年来,我局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快"金审"工程一、二期实施进度,制定金审工程整体规划,精心组织施工,经过努力,按照"建成能够满足数据和视频传输需要的开放性多功能基础网络平台,实现联网审计"的建设目标,完成了对机房初步装修和网络布线系统建设以及设备的安装调试和项目相关配套工程建设,现已初步建成审计管理系统(OA)和审计现场实施系统(AO)网络系统,并拟与全省审计专网连接。同时,OA办公自动  相似文献   

17.
联网审计是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出现的一种新型审计模式,它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传统审计技术来实现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监督。联网审计是“金审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适应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大局的客观要求而建立的一种新型的审计方式方法。随着“金审工程”建设的逐步推进,特别是审计对象计算机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网络化程度不断提高,联网审计必然作为审计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深化审计监督的一项重要的、新的课题摆在我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18.
吴鹃 《现代审计》2012,(5):75-75
西昌市审计局切实加强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运用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特别是凉山在三州率先部署金审工程以来.抓住机遇.充分利用计算机审计技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机关内部管理水平.网络办公环境大大优化.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和审计管理系统(OA)的交互运用取得显著成绩,审计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扩大了审计成果.降低了审计风险。一、积极探索AO辅助审计。2008年,市审计局运用AO辅助审计查出挪用某工程配套资金20.27万元和40万元配套资金使用不规范的问题.针对完善烟水配套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建议.报送的《西昌市烟办2005至2006年度烟水配套专项资金财务收支审计AO应用实例》.荣获审计署2008年AO应用实例表彰。  相似文献   

19.
一、新时期审计保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条件下审计方式的转变与保密技术知识更新速度不协调。随着“金审工程”一期、二期的深入推进,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已逐步进入了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现场审计、动态审计、远程审计、联网审计、办公自动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审计方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政府进一步加大财政管理信息化改革力度。审计署“金审工程”的全面实施,特别是审计操作系统和审计管理系统的逐步应用,基本实现了财政信息的远程跟踪与现场审计相结合,变静态审计为静态和动态审计相结合,变事后审计为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相结合,提高了预算执行审计和决算审计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