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金融集聚和区域房价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可以从地理角度和经济角度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来考察。研究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区域房价及产业结构升级存在较强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呈现出较强的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金融集聚通过资源配置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创新激励效应和风险管理效应等路径来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区域房价通过成本效应和劳动力供给效应等路径来影响产业结构升级。金融集聚、区域房价对产业结构升级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两者互动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抑制作用,但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科技创新、外商直接投资及教育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政府干预程度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明显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新经济增长理论为视角,本文从数字化转型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投入、技术创新、创新环境等维度,构建数字化转型评价体系。以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融合发展体现产业结构升级,选取 2010—2019年中国 31个省份空间面板数据,进行静态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从地理距离特征和经济距离特征分析发现:在两种距离特征上,数字化转型各要素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空间效应,在经济距离特征上影响更大。数字化转型对域外地区的外溢效应大于域内的空间效应。静态模型对空间促进作用产生过高偏误,采用动态模型则可以进行修正。数字化转型创新环境和人力资本投入在经济特征下,对域内和域外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数字化转型在地理距离特征下,对域内产业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对域外地区产生阴影效应。为此, 省域间应实施差异化数字化转型发展政策,积极发挥空间效应,推动产业生产效率提升、要素合理流动和融合发展,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3.
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能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从时间维度和区域差异视角探讨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消费差距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中国城乡消费差距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性,产业结构升级能有效缩小城乡消费差距,但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作用效果存在差异。1993~2002年产业结构升级拉大城乡消费差距,而2003~2012年"减缩"作用显著,且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东部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消费差距影响不显著,但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中部拉大城乡消费差距;西部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存在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城镇化发展、政府行为等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经济开放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等拉大城乡消费差距。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异质性地方政府竞争对区域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绿色创新绩效存在空间相关性,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省份间绿色创新绩效存在正向空间溢出,地理相邻省份间绿色创新绩效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地方政府财政竞争不利于区域绿色创新绩效提升,地方政府环境竞争与地方政府服务竞争均对区域绿色创新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地方政府财政竞争对区域绿色创新绩效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地方政府环境竞争呈现正向空间溢出作用,而地方政府服务竞争则不存在空间相关性。基于此,应完善地方政府财政考核指标,扩大环境绩效考核指标覆盖范围,高质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助力区域绿色创新绩效提升。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三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指标体系,采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运用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数字经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机理,并建立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二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分地区来看,东、中、西部三大地区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3)数字经济可以通过影响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间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其间接效应小于直接效应;(4)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非线性特征,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存在边际效应减弱的趋势,而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作用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韧性已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以产业多样性实现区域经济韧性水平提升的相关研究受到重视,但其影响路径还存在争议。基于中国31个省域2010―2021年面板数据,对产业多样性及区域经济韧性进行具体测度,并进一步运用面板门槛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产业多样性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多样性对区域经济韧性具有显著正向相关关系;产业多样性以知识溢出、协同效应、增强要素流动性以及分散风险实现区域经济稳定;产业多样性对区域经济韧性具有显著门槛效应,且正向效应随创新人才集聚门槛值提高而逐渐增加;产业多样性与区域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产业多样性具有正向溢出效应,而创新人才集聚溢出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随着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冲击日益加剧,增强区域经济韧性显得愈发重要。基于2007—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区市(除西藏外)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韧性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的提升不仅有助于本地区的经济韧性的提升,同时也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作用。进一步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东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韧性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且东部地区的促进效应强于中西部地区,但其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0~2016年我国28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从全国与三大区域角度深入探究城镇化对旅游经济的直接推动作用与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1)Moran’I检验证实地级市旅游经济与城镇化均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如果忽略城镇化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就容易高估城镇化对本区域旅游经济的影响作用;(2)我国总体与东部地区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具有显著的直接推动作用与空间外溢效应;西部地区城镇化对本区域旅游经济正向影响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却不足;而中部地区城镇化对旅游经济的直接促进作用与外溢效应均不明显;(3)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水平及政府扶持水平均是推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对外开放水平与政府扶持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6~2016年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在SDM基础上构建空间调节模型并对空间效应进行分解,研究金融集聚对科技创新的空间效应和政府支持的空间调节效应,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不仅能促进本地的科技创新,还能促进周边地区的科技创新,且这种促进作用在西部地区最强,其次为中部,最后为东部;当地政府支持能正向调节本地金融集聚对本地科技创新的影响,但对周边地区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本地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间接实现的,政府支持的调节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东部为正向调节,西部为负向调节,中部则无显著的调节作用;金融集聚的科技创新效应和政府支持的空间调节效应具有地区差异性,金融集聚对本地科技创新的影响呈现“南北差异”特征,其中影响最大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我国关中天水地区、山东半岛和中原城市群。另外,考虑周边地区政府支持模型产生的直接调节效应强于仅考虑本地政府支持的模型,表明城市间的联动政策产生了“1+1>2”的效果,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综合考虑周边邻近地区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0.
甘劲燕 《价值工程》2019,38(20):59-61
我国面临着以人口红利为代表的低成本优势的丧失以及国际上的环境规制,这倒逼我国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而人力资本是"新常态"的重要增长引擎,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起着重要依托作用。故本文试图通过2007-2016年我国31个省(市、区)的数据为样本,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关系。研究表明,在全国层面,人力资本存量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区域层面,东部地区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最为显著,中西部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不显著;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本正向影响产业升级,初等水平会阻碍产业结构升级,因此我国仍需加大教育投入,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积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1.
在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基于2008—2019年中国省级数据,研究普惠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揭示普惠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并借助中介效应模型探究直接效应的作用路径。研究表明普惠金融可以通过人力资本积累、促进技术创新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三条路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并且可以基于地理和经济联系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建立系统化的长期性政策保障体系,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进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1—2020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剖析数字经济和城市创新的演化格局,并运用多种计量方法揭示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影响的空间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与城市创新发展水平总体均呈上升趋势,且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异格局。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创新水平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同时,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差异,在东部地区和中心城市更为显著。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明显的作用边界,在1200公里处达到峰值。通过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可通过提高研发强度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来影响城市创新发展。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对数字经济赋能城市创新的空间效应和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在供给侧改革和产业结构升级深度融合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将产业结构调整引入新型城镇化发展理论,研究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6~2015年面板数据,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复合指标体系,选择空间滞后计量模型,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研究了产业结构调整对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对新型城镇化均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对新型城镇化的边际效应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函数。基于此,提出了区域以产业结构合理化为根基发展产业结构高级化,区域充分利用新型城镇化空间外溢效应,加强区域之间城镇化经验的交流与合作;加大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力度,提高金融业服务于工农业的效率,推进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煜晖 《经济界》2023,(1):57-63
人口是经济发展中最基础和最具有活力的生产要素,其结构特征对于一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立足于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人口质量提升和人口大规模流动的现实情况,试图厘清人口结构的变动能否引致劳动力配置水平的改变,进而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生影响。研究发现,无论采用产业结构高度化还是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标衡量产业结构升级,人口老龄化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劳动力质量提升以及劳动力流动能够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劳动力配置水平在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本文结论为促进我国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快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进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06-2016年我国30个省市地区为研究样本,综合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考察绿色金融对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空间效应,并分析其中的中介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绿色金融对国有企业TFP存在明显促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2)在影响机制方面,绿色金融与TFP之间的关系受到了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中介影响,且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其中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的提升能够有效的提升绿色金融对TFP的带动效应,而经济发展水平在两者间的存在逐步弱化效应,城镇化水平则对两者间的影响呈"U"型.  相似文献   

16.
本文构建北京“高精尖”产业结构指标体系并进行度量,采用2002—2013年31个省级区域数据建立具有时间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高精尖”产业结构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1)政府基础建设支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逐步减小,而科技支出的作用不断增加;(2)政府税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由正转负,国有化程度和政府税收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阻碍;(3)单纯的金融业数量增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已经不再显著;(4)国有化程度和金融环境具有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而政府基础建设支出的溢出效应不显著。根据上述结果,本文提出以结构性减税、国企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供给侧改革方法推进“高精尖”产业结构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标:检验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方向及作用强度。研究方法:使用2004~2013年各省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与产业结构数据,选取面板回归、空间计量等方法检验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显著地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且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滞后效应;前期产业结构的改善会进一步促进当期产业结构的优化;对外直接投资在促进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对其邻接区域的产业结构升级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创新: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动态影响过程及前后期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联系。研究价值:从对外直接投资的角度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数字金融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速市场一体化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中国30个省市2011—2020年面板数据,探析数字金融对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并借助中介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与空间滞后模型展开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市场一体化具有显著驱动效应,且产业结构升级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中介机制,经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数字金融与产业结构升级已成为市场一体化发展的双重驱动力。数字金融通过空间外溢效应作用于地理和经济邻近地区的市场一体化进程。从区域异质性来看,数字金融对市场一体化影响在东部地区呈现空间集聚特征,中部与西部地区尚未形成区域内协同发展格局。为此,应夯实数字金融基座、推动产业集群跨界共建、加速区域市场协调发展、驱动工业产业转型升级,以此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19.
采用我国30个省区市2006—2016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实证检验文化科技融合及产业要素区际流动对区域文化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文化科技融合显著促进了本地区文化产业结构升级,且文化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空间交互作用显著;产业要素的区际流动亦有利于促进区域文化产业结构升级,而且增强了文化科技融合对文化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对进一步优化我国文化产业生产要素及科技创新要素的区域配置、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促进文化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选取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相关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数字技术发展指数与工业绿色转型水平,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检验数字技术赋能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考察期内,各省(区、市)数字技术与工业绿色转型的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数字技术能够直接促进工业绿色转型;创新水平提升和能源结构优化是数字技术赋能工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渠道;数字技术与工业绿色转型在空间上呈现出“高与高”“低与低”聚集的空间特征,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存在。因此,应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数字技术的空间溢出效应,因地制宜推进数字技术与工业融合发展,促进工业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