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一、公司财务治理的基础理论 1.新制度经济学。契约理论,企业是一组契约的结合体,是一个在其框架中由相互合作的不同生产要素所有者等利害关系人组成的契约组织。哈特等人直接提出了企业合约不完备的论点,将契约规定外的权力即剩余权力称之为剩余控制权,而且把剩余控制权定义为所有权。“由于合同的不完全性,就推导出了控制权”,而完全契约理论却忽视了“控制权”、“权利”等范畴,这些恰恰是企业问题当中的关键所在。委托代理理论指出企业是一个存在个人相互抵触的利益冲突的契约关系。  相似文献   

2.
企业是各种要素投入者组成的契约联结,经济人的理性决策必然使各要素所有者之间产生利益冲突,这种利益冲突在企业运作过程中必然最后表现到企业的财务冲突上.企业财务交易活动的性质是一系列不完全财务契约的缔结和履行过程,财务契约的不完全性是财务冲突与治理问题的基本逻辑起点.文章以不完全契约理论为基本工具,构建了一个财务冲突与治理的理论分析性框架,以此对我国企业财务通用契约进行优化设计研究,并提出旨在提高财务契约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内部控制框架构建的产权理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内部控制与产权关系密切。通过对现有内部控制理论文献的回顾与评析,结合现代企业不完全契约的性质,运用产权理论系统地研究了内部控制的本质、对象、目标、内涵、功能、存在的制度性原因和框架构成等基础性内容。  相似文献   

4.
不完全契约和资产专用性引致了交易中的敲竹杠问题,并带来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的上升。本文通过研究不完全契约的成因以及引发的风险——敲竹杠行为,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应对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完全契约理论在企业人力资本管理和企业组织模式选择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盈余管理现象在理论界、实务界都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契约理论的角度分析企业盈余管理的必然性及企业盈余管理与企业契约的交互作用,指出企业盈余管理活动是契约不完备的必然结果。并通过运用契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探讨了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影响企业盈余管理的契约关系,为企业盈余管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不完全契约和资产专用性引致了交易中的敲竹杠问题,并带来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的上升。本文通过研究不完全契约的成因以及引发的风险——敲竹杠行为,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应对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完全契约理论在企业人力资本管理和企业组织模式选择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企业契约理论框架的分析思路,本文对企业内部契约联结的结构和运行本质进行了深入分析。依据企业内部这一系列契约内容和功能的不同,可以把这些契约分为要素使用权交易契约和会计契约两种。要素使用权交易契约规定企业内部生产要素的组织结构和权利安排方式,它最终决定企业所有权即剩余索取权的分享状态,会计契约则决定企业剩余的计量方式。企业内部要素使用权交易契约和会计契约的耦合与互动构成企业契约的签订与履行过程。  相似文献   

8.
会计政策选择的契约理论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从契约理论的角度分析会计信息在企业契约中的作用、会计政策选择的必然性及会计政策选择与企业契约的交互作用,指出会计政策选择是契约不完备的必然结果,会计政策选择降低契约监督成本是通过与企业各种契约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最后,对我国会计政策选择的契约背景进行现实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契约不完全理论和代理成本理论,研究会计稳健性如何内嵌于企业契约关系.分析了会计稳健性对股东和管理者、股东和债务人、大股东和小股东、股东和潜在投资者、企业和审计机构、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典型企业契约,以及这些契约当事人相互间关系起到协调作用的机制,探讨了会计稳健性内涵及其作用于各种企业契约的路径。研究发现,企业契约的不完全性以及为解决契约不完全性而形成的不完善的会计制度,是企业会计系统必须内含稳健性特征的根本原因;会计稳健性既是契约关系中处于信息劣势地位的当事人保护自身利益的内在要求,也是处于信息优势地位的当事人主动协调契约关系的自主需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企业层级结构中存在的一系列委托代理关系,进而为其改造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分析框架:淡化层级结构中“权力”关系,转而采用“契约”关系,在企业内部形成“网络化”结构。笔者以项目团队管理为例详细分析了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中的各种契约关系。值得重视的是,企业绩效管理是使这种契约化改造达到最优的奄要保证之一。  相似文献   

11.
“对赌协议”的经济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企业并购过程中所广泛使用的“对赌协议”经济学本质及其影响,基于合同经济学与机制设计理论,以激励理论为核心,建立了投资方进行“对赌条款”设计的决策分析框架。探讨并对比了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以及存在有限责任制等情形下“对赌协议”的Pareto有效性及其最优激励方案。结果表明:当企业管理层的风险偏好是中性的时候,“对赌协议”是一种能够有效保护投资者收益和激励管理层的最优制度安排。这一分析框架很好地解释了现实案例中所涉及的投融资双方的行为以及收益分配结果。  相似文献   

12.
陈月璇 《价值工程》2011,30(7):10-11
利用博弈理论,建立炼油企业上游供应链信息共享模型,得出合理的价格契约设计是炼油企业改善信息共享环境的动力,这对于炼油企业和原油供应商双方都十分有利,更有利于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关利响 《价值工程》2011,30(24):107-108
本文从不完全契约假设出发,运用模型推理和理论分析,探讨了企业剩余归属的根本原因,得出结论:企业剩余之所以归属于股东和经理人是因为他们处于劳动契约的"短边"。另外,本文比较不同行业剩余分配的特点,分析企业剩余归属的演变过程,预测未来企业分配方式的变化趋势,认为人力资本参与分享企业剩余将成为未来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The Firm as a Multicontract Organiza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firm is often considered as a nexus of contracts linking the management and its different stakeholders: claim-holders, workers, unions, customers, suppliers, and the state, among others. This paper surveys recent work in contract theory, the multiprincipal incentive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side contracts, which provides some insights into the structure of those contracts and therefore into the structure of the firm. First, we discuss the incomplete contracting assumptions underlying these variations of the usual grand contract approach. Second, we explain how the theoretical lessons learned from this work—the distribution of contracting rights, the power of incentive schemes within organizations, and the design of communication channels—apply to the theory of the firm.  相似文献   

15.
Labor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Japan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United States. We begin with the assumption that markets are incomplete, and use recent developments in contract theory to develop a conceptual framework to understand why the differences have been maintained. Our basic message will be that the American and Japanese systems are examples of two different equilibria. The distinguishing feature of these two equilibria will be the extent to which exit is used as a method of contract enforc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re is a greater tendency for the use of exit because active markets exist for senior workers. In contrast, there is virtually no market for mid-career workers in Japan. We also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fundamental difference for the structure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labor markets.  相似文献   

16.
机会主义理论视角下的会计信息披露失真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信息披露失真问题一直困扰着会计理论界和实务工作者,我们认为企业各产权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是造成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根本原因,本文从企业理论(契约理论)和产权理论角度,研究企业各产权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分析其对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影响,并提出了通过从契约、市场、监管、道德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约束五个方面对企业各产权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行治理,达到减少会计信息披露失真行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心理契约的人力资源管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竞争的主导力量,其中员工心理契约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后,发现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如:招聘、培训、绩效等)对员工心理契约的影响深远。文章通过对心理契约理论的介绍,结合心理契约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关系,从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的角度出发,分析提出防止员工心理契约违背的有效措施,提高其工作满意度,以此来长效保障企业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战略目标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8.
龚璇  左爱军  刘沛茹 《价值工程》2013,(32):153-154
关于企业边界的研究,最有影响力的工作集中于套牢问题。目前为止,至少存在三种学派对此做出了研究:契约经济学流派、交易费用经济学流派、新产权经济学流派。本文旨在综述这三个主要学派的观点,并比较它们的研究切入点和彼此之间的不同点并进行评论。研究表明,三个学派基本认同套牢问题产生的根源为:人的有限理性、契约不完全以及资产专用性投资,但是在治理措施上分别产生了契约治理、长期动态(声誉考虑)治理、组织治理等。  相似文献   

19.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合约的组合,其中最重要的是企业所有权合约,提高企业所有权安排效率的出路是资本所有者拥有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在这种理论的基础上产生了“股东至上”理论,公司治理采用“股东至上模式”,与此相适应产生了相关的业绩评价体系。但是这种治理模式和业绩评价体系都存在着缺陷,为适应现代公司经营环境的变化,笔者认为,应该采用“共同治理模式”代替“股东至上模式”,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业绩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李中维  魏博 《价值工程》2013,(33):111-112
本文针对资产投资的专用性、项目合同条款的不完备性所导致的投资套牢现象,建立一个理论模型,利用违约赔付惩罚系数、交易双方的资产折现系数等变量,对套牢风险进行数理分析,为企业防范套牢风险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