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整套制度安排,这套制度安排决定了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分配问题。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各利益相关者都对企业投入了专用性资产,都承担了风险,都应该参与公司治理,从而形成共同治理模式。德国公司的治理结构就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共同治理模式,“工人参与”是其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霍夫斯特德的文化框架体系,分析了文化因素对公司治理模式选择的影响,并着重探讨了我国传统文化对公司治理机制的影响。文章得出结论:每种制度的背后都有着相应的文化模式在支撑,制度实施的效率也取决于制度与文化的匹配程度,只有和中国传统文化相适应的公司治理模式才能行之有效,从而对我国公司治理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我国公司治理的缺陷,引进独立董事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但引进决非简单地全盘照搬,而须经过加工改造,即必须实现独立董事制度在中国的本土化。原因在于,公司治理决非一种单纯的制度设计,它受各国社会、文化、政治、法律、产业组织形态等背景影响。就我国来说,一方面,我国属于传统的“二元制”公司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公司治理结构是西方发达国家通行的一个关于公司战略导向的概念。尽管由于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历史演进轨迹的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着差异,但最近20年来,人们在对西方大公司的研究中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极端重要性。因此,国际社会对于如何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国家把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当作增强经济活力、提高经济绩效的基本手段。建立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激励企业更有效地利用资源。以更好地实现公司的目标。但公司的目标,也就是进行财务决策时的目标,是追求股东财富的最大化,还是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在这样一个根本性问题上,遵循不同的逻辑。将形成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从公司治理结构主体的角度来说,前者不妨称之为“股东至上”模式,后者或可叫“共同治理”模式。两者之间的本质差异在于。公司的目标是只为股东(SHEAREHOLERS)的利益服务,还是为全体利益相关者(INTEREST GROUOPS)或当事人(STAKEHOLDERS)的利益服务。“股东至上”模式的公司治理结构一直广泛流行于西方国家。在这样一种治理逻辑下,股东作为物质资本所有者,其地位是至上的,而人力资本则利小势微,为了克服这种治理模式的内在缺陷,就需要实现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扬弃“股东至上”的治理逻辑。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目标并非惟一地追求所有者的资本收益最大化。企业本质上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或者说是一张由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组成的“契约网”。契约本身所内含的利益主体的平等性和独立性要求公司治理结构的主体之间应该是平等、独立的关系。这些相互关联的主体包括股东、债权人、经营者、生产者、消费者、供应商及其他有关利益主体,组成了利益相关者,而企业的效率则需建立在利益相关者平等的基础之上。在这样一种新的公司治理逻辑上,企业不仅要重视股东的利益。而且要重视其他利益相关者对经营者的监控;不仅要强调经营者的权威,还要强调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实际参与。这样的公司治理逻辑就是“共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公司治理结构是国有企业实现公司制的核心。中国国有企业公司化改制,采用董事会中心主义模式,在部分程度上忽略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只是套上公司制的“外壳”,而缺乏公司制的实质内涵。本文从公司治理结构权能的配置,企业控制权的配置和行使,激励约束机制的设计和实施方面提出了完善中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视角入手对我国国有银行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与进行产权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关系重新进行梳理,认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应通过产权改革,实现公司治理模式由。股东至上主义”到“债权人主义”的转变,形成有效的银行治理结构,才是改革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公司治理结构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模式,同时在不同国家由于文化及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也会有不同的形式,本文就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几种主要治理结构模式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如英美模式、日德模式等,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中,“股东利益至上”这一逻辑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几乎世界各国的公司法都认定,股东是公司唯一的所有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无论是经营者的选拔任用,还是公司重大经营策略的制定,股东都具有最终决策权。公司治理结构的安排,就是如何解决好股东与经理人的委托——代理关系;如何激励经理人为了实现股东的利益最大化而努力;如何制约经理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9.
李伟 《经济界》2007,(1):67-72
传统意义上的公司治理结构理论把“两权分离”看作是公司治理结构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实属一种“表象”观察的结果。作为市场主体或主体资格的人格,自始至终伴随着企业演进的历程,公司治理结构源于企业人格独立,其本质是企业法人产权安排的具体化实现形式。从理论上讲,法人产权束经分解后的每一种产权组合,无论“两权分离”还是“两权合一”,都是一种公司治理结构形式。因此,公司治理结构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能会因各个国家、地区或公司的不同而不同,公司治理结构应该是个性化的。  相似文献   

10.
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各国融资制度、股权结构与要素市场的差异,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并且这三种治理模式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趋同。我国公司治理主导目标模式的选择。应切合我国的实际国情与吻合公司治理模式国际趋同的演变趋势,定位于“基于多方监控主体并存的、以内部监控为主”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一、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探讨 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是随着公司制企业的出现而形成的,股东大会、董事会以及高层经理三位一体的权力结构及制衡关系成为早期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模式。以公司“成员”的构成范围为标准,人们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探讨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公司治理借鉴的“二元制”的治理模式。我国在监事会法律地位被弱化及“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现象明显的情况下.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在改善公司治理方面较好地发挥了作用,但也还存在与监事会产生摩擦、独立性不强、履行职责时间及能力有限等一系列问题。正视并解决独立董事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多维度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制度环境维度、人力资本维度和企业成长维度,对公司治理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即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对公司治理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在综合考虑三个维度因素基础上,构建更能解释现实公司治理现象和问题的权变公司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德国公司的共同治理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传军 《经济界》2003,(2):81-85
一、引 言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已经成为当前“企业改革的中心议题”,是企业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一般来说,公司治理结构是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安排,这些安排决定了企业的目标、行为,以及在企业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如股东、债权人、经营者、职工、供应商和用户当中,由谁来控制企业、怎样控制企业,以及风险和收益如何在不同主体之间分配等。按照现代契约理论的观点,公司治理结构的本质是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的契约,企业所有权包括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成为公司治理结构的客体,治理的功能是权、责、利的分配,治理的起因是产权的分离。治理模式有效率的前提是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对称分布。  相似文献   

15.
国外公司董事会治理的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群  杜斌 《河北企业》2009,(4):14-15
不同的国家由于各自的经济发展道路、社会文化传统和政治法律制度的不同,经过长期的公司发展历程和企业制度的演变,表现出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模式.因此也构成了不同的董事会治理模式。从大类上分,这些模式可以分为英美模式、德国模式、日本模式、转轨经济国家模式和东南亚家族控制模式。了解这五种具有代表性的董事会治理模式对我国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公司治理产生于现代公司制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根据OECD《公司治理原则》(1999),公司治理是指“对工商业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制度体系”。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内部治理结构与外部治理结构两部分。所谓内部治理结构,是指由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员三方面形成的管理与控制体系。外部治理结构包括:外部市场治理机制(即产权市场和职业经理人市场)、外部政府治理机制(即政府对一、二级市场的管制)以及外部社会治理机制(即中介机构的信用机制)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史发展的轨迹证明,会计的发展同企业的发展紧密相联,企业发展到现代股份公司,两权分离而存在着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的成败是公司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成败的关键。与此相适应,会计也经历了从古代会计、传统会计直到现代会计的过程,现代公司治理中,会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适应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安排的会计模式是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正常、健康发展的催化剂,把会计模式同公司治理两者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对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所谓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governance)是治理结构中…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公司监督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在二元制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上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标志着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向“二元制”和“一元制”兼容模式调整的开始,这种调整是否合理有效,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本文研究认为,我国在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后,应当处理好其与监事会的权责定位,以避免两者在功能上的冲突与重叠,充分发挥两者的最大效用,同时还应当完善相应的配套综合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19.
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的战略导向密切相关,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增强企业经济活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手段。在目前公司的治理结构中,普遍存在两种模式:“股东至上”治理模式和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模式。其中“共同治理说”认为,公司的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股东利益最大化,应同时考虑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员工、客户、公共利益集团、政府机构、  相似文献   

20.
从三个层面上看我国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我国双层公司治理结构制度下,如何使独立董事“无缝接入”公司治理结构框架,发挥独立董事真正的作用,笔者认为,“独立性”是关键。本文从3个层面上探讨了目前我国独立董事在“独立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