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提问能力的培养、提高。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问;激发兴趣,让学生“想问”;创设条件,让学生“有问”;启发引导示范,让学生“会问”四个角度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现在教师很注意在新授课时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而到了练习课就又走回了老路.其实,练习课、复习课不是简单的重复,而应充分利用练习课、复习课的时间,帮助学生梳理新知识与以前所学知识的关系,使学生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构建出头脑中的知识体系.通过这样一节练习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数学与身边世界的联系,使学生学会面向真实生活,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这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相似文献   

3.
陈金富 《活力》2005,(8):59-59
新课标中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钱战彬 《活力》2005,(11):113-113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习的生活经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创设富有童趣的情境,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根据学生年龄和教材特点,由浅入深、由直观到抽象、由一句话到一段话的说话训练,采取多种形式来训练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在有"声"中延展。  相似文献   

6.
张俊香 《活力》2005,(12):106-106
《平面几何》是初中数学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学校相关学科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源本。“平几入门难”不仅是学生如此感受,教师也有同样的感叹!笔者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平几入门”。  相似文献   

7.
田劲 《民营科技》2012,(12):125-125
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要点之一,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当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乐趣时,他们的学习就最有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最优化。为此,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认知经验,找到学生思维的最佳切入点,创设各种数学情境,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通过探究发现数学本身内在的魅力,以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9.
陈晓琴 《企业技术开发》2010,29(7):176-176,179
阅读感悟能力是阅读经验的有效积累,教师的讲解分析是永远代替不了学生的感悟的,教师应创造自主感悟的空间,营造感悟的氛围,提供感悟契机,让学生进入感悟境界。创设情境,激发感悟;反复朗读,促进感悟;争论交流,强化感悟;写写画画,深化感悟。  相似文献   

10.
闫晓平 《活力》2005,(7):147-147
让学生懂得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首先要在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上多下功夫,从数学应用的角度处理数学、阐释数学、呈现数学,以提高数学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加强数学的应用实践环节.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内容的主线,多角度、多层次地编排数学应用的内容,以使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引人入胜、至臻至善的境地,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功能。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者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在古诗教学中,教者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想象、创设情境,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感受诗的意境美,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促进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陶春成 《数据》2023,(2):242-243
小学数学教育能够有效启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将体验式教育法应用到小学数学教育中,能够在凸显小学数学教育本质的同时,让教育更加贴合学生生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与实践能力。本文对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运用进行研究,提出若干体验式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中职学生数学课堂中的置疑水平的现状,归纳了影响学生置疑能力培养的若干因素,并通过教学实践,以发展学生置疑技巧为切入点,通过创设置疑机会、分析置疑的认知水平和在教学中关注数学问题的形成等策略的实施,探索了培养中职学生数学课堂置疑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丽 《活力》2009,(25):7-7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是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当然,不可能每位学生都能够对数学感兴趣,那么如何使学生对我们高中数学的学习感兴趣呢?我认为新课改形势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要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与数学公式、定理、结论的推导过程,体验数学的魅力,运用恰当的表扬,创设问题情境,以教师的形象去感染学生,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周云亮  吴盈盈 《活力》2013,(4):72-72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课本应是学校教育中内容最丰富、最有情趣的课程之一。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数学课堂给学生留下了抽象难懂、索然无味的感受,伴随着知识的增加和能力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逐渐衰减.于是数学成了学生的负担,逐渐讨厌数学、冷漠数学课。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有必要构建快乐的数学课堂,让他们在和谐、温馨的氛围中愉悦学习。把他们从禁锢、压迫的沉闷中解放出来,放飞翅膀使其自由翱翔。为此。教师不得不反思教学过程,研究教学策略.创造快乐数学课堂,使数学课不再枯燥下去。  相似文献   

16.
刘犇 《活力》2011,(5):105-105
数学创新能力包括对数学问题的质疑能力、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对数学问题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养成独立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能力提出新见解、发现新思路、解决新问题。  相似文献   

17.
陈义兵 《活力》2010,(2):61-61
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走进生活数学,走出课堂,让他产生亲近感,变的生动而又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促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同时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用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数学创新能力包括对数学问题的质疑能力、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对数学问题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养成独立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能力提出新见解、发现新思路、解决新问题.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相比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以及运用数学思维方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培养学生各种学习数学的思维方法,及时加以指导,并潜心发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好数学,并能够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20.
党维敏 《活力》2010,(20):58-5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人们对语文教学的探讨也逐步深入,美与语文教学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语文教学是一种艺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蕴涵着许多美的因素。要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继续提高语文教师的素养、改进教学方法外,还要发掘语文课本中美的因素。教师应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意境美,通过板书展示其结构美.教师的语言应揭示艺术美,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美.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时时处处受到美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