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1.27%,城镇人口总量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但该统计口径下的城镇人口包括大量户籍在农村、居住在城市的农民工,这使得城镇化水平被隐性提高,城镇化质量被忽视。本文利用常住人口统计数据和户籍人口统计数据,分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传统的城镇化路径以土地扩张为标志.随着中国在2013年将人确立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这一年将成为中国城镇化道路的转折点。专家指出.以往中同城镇化的突出表现是.土地的城镇化优先于人口的城镇化.城市建成区的面积增长比城市人口的增长要高好几倍.而城市居民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农民工却未"城镇化"。  相似文献   

3.
正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在城镇自有住房的获得关系到他们在城镇的定居及社会融入。从目前情况看,城镇外来农业户籍家庭在城镇的住房状况并不乐观。他们在住房产权拥有、住房类型、住房质量、住房面积,以及城镇保障性住房拥有等方面,均落后于城镇本地农业户籍家庭和非农户籍家庭。在我国目前的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在住房市场中市场能力的缺乏,以及户籍制度影响下的城镇保障性住房获得条件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源统计数据,分析未来一段时期城镇自然增长人口、乡城迁移人口、城乡划分范围调整人口等的变动趋势,研判"十四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十四五"时期,我国城镇化速度将整体呈现稳中趋缓的态势,年均增速将保持在0.71个百分点左右,到2025年预计将达到67.45%左右.其中,城镇人口 自然增长略有下降,对城镇化率增长的贡献在年均0.2个百分点左右;新增农民工数量显著下降,乡城迁移对城镇化率增长的贡献下降至年均0.33个百分点左右;城乡统计区划分调整减少,城乡划分范围调整人口对城镇化率增长的贡献下降至年均0.18个百分点左右.未来一段时期,需重点关注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农民工留守家属随迁进城落户等重大问题,建议将农业转移人口就业保障作为"十四五"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实施存量农民工定居工程,持续深入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  相似文献   

5.
吴慧 《中国就业》2015,(4):24-25
据人社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农民工数量达2.74亿人,其中"80后"、"90后"等新生代农民工超过一半,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力军,在可预测的未来二十年,我国仍将有2-3亿青年农民工留在城市就业和生活。如何留住这些农民工、让他们在城镇安居乐业,不仅是城镇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人口离开家乡进城务工,形成了"农民工大潮"。如今,伴随着二三线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及农村城镇化速度的加快,打工不离乡,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农民工的选择。然而,对于农民工来说,选择外出打工大部分都是通过熟人介绍,老乡搭伙的方式。如何改变传统务工方式,提高农民工就业质量,成为摆在各级人社部门面前的难题。本期"农民工"特介绍了吉林省辽源市、延边州在农民工返乡创业、新生代农民工转移就业的经验做法,以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如何吸纳2.6亿农民工,接纳每年新增的几百万农村转移人口融入城市,既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中心任务,也是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途径。从现实基础出发,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过程,应根据不同群体意愿及能力的差异,根据不同地区人口承载能力的差异,因地制宜,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8.
随着当前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的步伐亦逐渐加快。城镇化,顾名思义就是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移的过程,但在城镇基础设施、医疗卫生等不断完善的同时,城镇化亦加剧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污染。新型城镇化则在此基础上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本文以对江苏苏北五市的实证调研为基础,分析在城镇化进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针对相应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期在城镇化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赢。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城镇化正在沿着"两条线"同时推进,"一条线"是提高城镇化水平,表现在农村人口进一步向城镇转移、城镇人口总量不断扩大,"一条线"是提高城镇化质量,表现在农民工逐渐获得市民待遇、享受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开始了突飞猛进的增长,特别是市场经济的确立,为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活力。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社会的变化,我国的社会从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逐渐发展到今天,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数量相当,这是我国发展历史中一项重大事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城市人口涌向城市也会为社会发展带来新的问题,而缓解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就是农村人口城镇化,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两个问题是城镇化进程中两个核心问题,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同步对于城镇化的稳步进行以及国家建设的协调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城镇化基本概念性问题的基础上对城镇化进程中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同步实现问题作了简单研究。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更是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通过财政政策有效地刺激农村经济的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强县城和中心镇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引导非农产业和农村人口有序向小城镇集聚,鼓励返乡农民工就地创业。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户籍在农村且在城镇务工的人员。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国农民工数量为2.3亿人,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亿人,其中16—30岁的占61.6%,约1亿人。城市的吸引力使得新生代农民工更渴望脱离“农门”,扎根城市。如何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好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和生活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城镇人口中大约有10%至12%是农民工及其家属,他们虽然工作、生活在城市,但绝大多数没在城镇落户,没有充分享受到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这一庞大的“徘徊在城市大门之外”的群体,为推进城镇化提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课题——必须加快提升城镇化质量。  相似文献   

14.
新型的城镇化就是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要把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并且,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市民化问题,将成为影响农民市民化最终能否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本文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市民化风险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关系 城镇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耕文化向工业文明转变…是第二、第三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以产促城、以城聚产、产城融合”。指通过产业发展促进城镇化,在城镇地域空间集聚产业.实现产业化与城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在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半工半农,往返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农民工群体。学界对农民工的定义是“具有农村户籍,在城镇工作以工资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劳动者”。主要包括进入城市工作的务工人员和在本乡镇从事非农工作的劳动者两类。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是人口转移和结构转型并存的"二元"发展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既表现为人口城市化率的增长,又表现为区域"城市性"程度的提升。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外延的人口城市化率反映的是新型城镇化的外在特征,而区域"城市性"才是是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反映新型城镇化的本质特征。中国新型城镇化之路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即城市化率和城市性的双重提升阶段和"城市性"的持续提升阶段,前者可称为新型城镇化的成长阶段,后者可称为新型城镇化的成熟阶段。从成长阶段走向成熟阶段,就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8.
梁良 《中国就业》2010,(3):20-22
威海市是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美丽城市,是全国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和山东省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城市。全市有本地农村人口132.4万人,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52.5%,外来农民工27万人。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将其作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公平正义的一项重要工作,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优化公共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9.
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农民转市民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初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为此,我市将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作为当前统筹城乡改革试验的重要措施,通过将有条件的农民工及新生代转户为城市居民,以实现我市城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如何把握城镇化机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笔者以为,必须"走出三大误区、把握三个关键、追求六大目标":1.走出三个误区第一,走出简单增加人口的误区。今后一二十年,每年将有相当数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及人口转移到城市,这将带来投资的大幅增长和消费的快速增加。更重要的是,除了将农民变为市民外,还要解决好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