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长生 《企业经济》2002,(9):146-148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省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也迅速增长,消费水平显著提高,消费结构也逐步得到改善,但是近年来,市场需求不旺已成为限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据有关专家研究,市场需求不旺的根本原因是居民消费严重偏低.因此,扩大内需,刺激居民消费,以拉动经济增长仍将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省各级政府部门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对近年来及未来一段时期我省居民的消费行为、消费结构、消费模式等进行比较清晰的了解和把握,是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等一系列政策发挥有效作用的前提,也是合理调整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刺激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Extended 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因其经济意义明确,模型结构简单,并能直接进行边际消费倾向、收入弹性、价格弹性、基本需求等统计分析,现已成为国内外研究需求和消费结构变动规律的一类重要模型,所以本文选择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来分析和预测江西居民的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2.
消费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源动力,是公民福利增加的源泉,如何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基于城乡消费结构比较的视角,就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以及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拉动作用;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收入水平差距较大是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较小的重要原因;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存在差别,主要原因在于城乡收入水平的差别,持续强劲的居民消费需要以居民的收入持续增加为基础。为此,应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减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合理的消费引导等方面来改善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以真正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罗龙  曾月 《企业导报》2013,(24):24-25
随国家产业结构转型,经济发展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在国家连续出台住房、教育、医疗等各项改革措施和实施"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经济政策的影响下,全国居民的消费支出显著提高,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不合理的消费结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本文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研究他们之间的内在关系,为如何主动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朱博  陈姝兴 《企业活力》2014,(3):142-146
21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呈现了一系列变化和新的特征。采用2008—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在食品、居住和医疗等必需消费支出的收入弹性大于东部地区,而东部地区在交通等方面的消费收入弹性更大,消费结构的地区性差异非常明显。我国城镇化的治理面临着东中西部地区居民在不同消费种类上的收入弹性差异较大的挑战,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需要不断优化消费结构、扩大居民消费水平、分区域制定经济政策,从而拉动区域经济健康增长。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其变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下,需要靠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而促进内需应该有针对性地分析居民消费结构特征。本文运用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需求函数,对湖南省居民消费结构及其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优化湖南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提高消费需求以刺激经济增长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4年,居民消费将继续稳步扩大。其中,旅游、餐饮等服务性消费快速增长,汽车、电子信息、住房和教育等消费热点仍是拉动居民消费增长的主要力量。目前,居民消费将继续稳步扩大,其有利因素:一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重点,是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居民购买力水平;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发展消费信贷,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适应消费结构的变化,扩大服务消费领域,改善生产供给结构;各项改革措施要有利于增强消费者信心,形成良好的消费预期,增加…  相似文献   

7.
苗伟 《企业导报》2011,(17):22-23
随着经济危机的深入,我国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受到极大的冲击,急需通过拉动我国居民消费需求来维持经济的平稳发展。本文利用中国城镇居民1985~2008年的数据,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对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协整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因此,从长期来看,要刺激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必须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相似文献   

8.
居民消费在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二元结构特征下,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差异性是明显存在的.实证研究表明: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变动性大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消费态度更积极;短期来看,通过提高收入进而刺激消费增长,农村居民的效应要显著些.  相似文献   

9.
消费需求作为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活跃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它能够创造生产动力,促进消费结构与生产结构协调发展。研究居民消费的现状及变化,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各种因素,对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十二五"规划中,扩大内需成为未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的首要任务.而拉动和优化居民消费尤其是广大农村居民的消费是目前我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因此本文着眼于农村居民的消费问题,通过对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凶素的分析,旨在提出一些完善农村居民消费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十二五”规划中,扩大内需成为未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的首要任务,而拉动和优化居民消费尤其是广大农村居民的消费是目前我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因此本文着眼于农村居民的消费问题,通过对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的分析,旨在提出一些完善农村居民消费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了解居民消费结构及其变化趋势,对于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经济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文章利用湖南城镇居民收入、消费数据,通过扩展线性支出模型(ELES),对2016年湖南城镇居民基本消费需求、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消费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消费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出于扩大内需的考虑,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家电下乡和汽车下乡在内的政策都是拉动内需的好办法,前者偏重国家基础投入,家电下乡和汽车下乡则偏重于居民消费拉动。  相似文献   

14.
推进收入分配机制创新 促进居民消费需求扩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对于投资和出口,消费需求增速较低,是我国经济结构性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在全球经济持续衰退、拖累我国出口大幅下滑的情况下,消费需求是否能够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是我国近期面临的主要挑战.尽管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消费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发达国家相比,消费需求,尤其是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仍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张娟  杜岩 《价值工程》2005,24(6):20-23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居民的消费情况、消费结构,可以更深入的研究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本文侧重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对河北省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结构进行初步分析,揭示城镇居民消费的总体状况和地区状况,提出符合实际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周口市城乡居民消费层次不断提升,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趋于合理,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仍不合理,居民消费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主要原因在于,居民收入与全省相比差距较大,消费预期对消费结构有一定的影响,消费观念制约着消费结构的升级,服务消费领域仍不太完善。这就需要完善收入增长机制与收入分配机制,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居民消费观念,规范消费市场秩序,对消费结构进行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拉动内需、刺激居民消费的角度,着眼于影响居民消费动机的因素研究,分析消费动机与消费需要的关系,提出影响消费动机的内外部因素,以期为制定刺激消费政策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政府仍把刺激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而随着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改善,其消费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采用2003和2004年的截面数据,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提高消费水平、改善消费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经济学理论中,消费被认为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因素(投资、消费、出口)之一。有关研究表明,消费是最为重要的增长因素,居民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我国城乡居民由于收入差距较大,消费水平与消费倾向都有很大差别,对经济增长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咨讯     
我国将以富民政策刺激内需扩大居民消费需求2005年12月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扩大内需确定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为此,中国政府将采取多项富民政策,刺激内需,改善消费不振的局面。经济学家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