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asterlin悖论”指的是居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并未直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这一现象也被称为“幸福收入之谜”。为考察中国的“Easterlin悖论”现象,首先构建理论模型考察影响居民幸福感的因素,然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微观调查数据,采用Oprobit计量模型对居民幸福感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增进了居民幸福感,而地区平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则降低了居民幸福感,收入差距和机会不平等程度的扩大也损害了居民幸福感。因此,除了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以外,降低机会不平等程度、缩小收入差距都有助于居民幸福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FDI技术外溢的地区差异与吸收能力的门限特征——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门限回归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宇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25(1):28-39
本文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对FDI流入在不同地区所引发的技术外溢效应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验证了FDI技术外溢效应在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具有相当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门限回归"方法构造非线性面板数据模型,进一步检验了影响FDI技术外溢效应的若干吸收能力因素以及FDI技术外溢影响的门限特征,并从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度、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状况以及地区经济结构等方面测定了引发积极技术外溢效应的门限水平。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说法,这是党中央关于以人为本、更加关注民生战略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大创新.要从各个方面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公平合理的享有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已有的关于FDI(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文献中,大多数学者认为FDI技术溢出会显著地促进东道主国家的经济增长,然而,利用中国1997年-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FDI技术溢出效应进行研究却发现,FDI技术溢出效应在中国不同的地区存在显著差异;运用门限回归模型,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地区人力资本存量、地区金融发展程度等四个方面检验了FDI技术溢出效应的门限特征,并测算出了引发积极FDI技术外溢效应的门限水平。 相似文献
5.
金融经济系统预测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问题,系统中大多数变量具有非线性与异质性等特征,门限分位数自回归(TQAR)模型能够较好地揭示这一特征。本文研究TQAR模型的预测技术,给出其条件分位数预测和条件密度预测方法。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门限均值自回归模型(TAR)和分位数自回归(QAR)模型相比,TQAR模型在预测的精度和准度方面更具优势。文章使用TQAR模型研究中国通货膨胀的非线性动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预测通货膨胀的波动趋势。实证结果表明,TQAR模型不仅能够揭示通货膨胀的门限效应和异质效应,提供比TAR和QAR模型更高的预测精准度,而且能够通过条件密度预测曲线,细致刻画通货膨胀条件分布的位置、散布与形状等全景信息,从而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7.
本文研究改革以来我国居民储蓄增长变动的基本情况,从我国居民储蓄和收入的关系入手,对我国近年来的储蓄政策对城乡居民及不同地区居民的不同影响进行了计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Cobb-Douglas函数为理论基础,利用中部六省2000-2012年数据,构建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研究了中部六省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人均GDP与服务业增加值之间存在两个门限效应,门限值分别为6561.01元和7709.43元。三个门限区间范围内,固定资产投资、就业人数对服务业的弹性系数变化表明中部六省服务业发展由人力投入驱动为主逐渐转向资本投入驱动为主转变。该结论的政策启示在于,未来应更加重视资本在服务业发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幸福与经济学》是第一本通过实证研究在幸福与经济之间建立联系的书,在这本书中,瑞士两位学者深刻揭示了收入、就业和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条件与微观经济条件对幸福的影响。本文运用这本书中的研究成果来分析我国现行经济政策(主要是收入政策),并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根据1985-2013年的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指标从四项收入来源分析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论述了今后的发展趋势,提出应采取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加快城乡二元制度改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等对策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