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碳排放量作为重要的成本核算要素将纳入企业的成本核算体系,进而成为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低碳经济视角,阐述了碳成本管理产生的背景及碳成本的内涵和计量,并着重探讨了碳成本管理内容,以提高企业在低碳经济时代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低碳经济时代企业碳管理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低碳经济时代,碳管理在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碳管理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低碳背景下的PEST分析、树立低碳经营理念、进行低碳流程再造、低碳供应链管理、低碳营销、低碳公共关系以及二氧化碳信息披露等。企业要因地制宜地探索碳管理模式,提早行动,在新一轮低碳竞争中争取主动。  相似文献   

3.
构建基于区块链的碳账户智能管理体系,是数智时代下企业低碳发展的有效路径。以区块链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及加密算法技术为关键支撑,可畅通碳账户额度转换通道、拓展碳账户信息运用场景、保障碳账户信息数据安全。进一步,以区块链为技术底座,构建涵括碳账户数据处理、碳账户业务管理与碳账户安全维护三大子系统在内的碳账户智能管理体系框架,助力企业碳账户智能化转型。为确保碳账户智能管理体系落地,赋能企业碳账户管理智能化转型,针对性提出三点建议:完善碳账户应用顶层设计,夯实体系建设外部环境;拓展碳账户应用金融场景,推动体系多元化发展;开拓绿色云计算项目,扩大体系减排效应。  相似文献   

4.
低碳战略管理是全球气候治理机制得以有效发挥的微观基础,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在碳排放管制的推动和低碳战略管理需求的拉动下,企业迫切需要建设低碳战略管理会计系统。研究低碳战略管理会计系统的形成动力和条件,对推动企业低碳战略管理会计系统的建设和完善,进行企业低碳管理会计变革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全球气候治理和碳排放管制的外部压力和自愿低碳发展战略的内需动力是企业低碳战略管理会计系统建设的动力机制。低碳战略管理会计系统建设需要会计理论的完善、大数据技术的支撑、碳减排和碳固技术的成熟、信息技术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在以“双碳”为目标的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碳预算已成为企业践行低碳发展战略、实现碳约束的重要推动力。高排放企业面临更为严峻的节能减排压力,如何构建和应用碳预算体系成为企业低碳发展的关键。因此本文紧扣“双碳”目标背景,以高排放企业的碳预算体系构建为切入点,将碳减排目标与企业碳预算体系紧密结合,通过对碳预算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探讨企业碳预算编制体系与碳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企业低碳战略管理会计系统应该包括低碳战略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执行与控制系统以及业绩评价与反馈系统.推进低碳战略管理会计系统建设,需要完善理论、标准以及政策体系,完善碳市场、低碳技术与信息技术,提高公众低碳意识,培养低碳战略管理会计人才.  相似文献   

7.
汪程程 《企业导报》2011,(1):153-154
面临低碳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传统的金融实务已无法应对低碳经济时代的要求,有必要进行金融创新以适应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我国目前正处在发展低碳经济寻找突破口的关键时期,碳金融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将简要比较分析发达国家与中国碳金融发展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金融创新与我国碳金融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碳金融首先要通过创新,开发出与碳交易相关的金融服务.面对低碳经济时代的要求,文章从金融创新的角度,探讨了发展碳金融的重要意义,并结合我国现状提出了构建碳金融体系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企业经济》2017,(1):70-77
当前,我国正在推动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未来企业如何在碳交易市场中获得长远发展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识别出汽车企业主要的碳资产架构,提炼出碳资产价值贡献的量化原理,建立碳资产培育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发现:汽车企业的碳资产具有涌现性,其中汽车企业的低碳技术(低碳产品),既是企业初期应该培育的核心碳资产,也是产量能够在低碳规制下获得增长的关键,消费者的青睐更是凝聚低碳品牌的重要力量。最后,本文对汽车企业如何培育碳资产提出了建立碳资产管理库,实施动态管理;模拟对比分析,优化碳资产培育路径;与企业发展规划匹配,转化与提升碳资产价值等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规范企业的碳资产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变革的重要工作内容,符合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保障"美丽中国"的实现。文章进一步拓展了碳资产的定义概念,阐述了碳资产的管理及其策略,并从了解历史和现状的碳盘查、制定未来目标的碳预算、评价反馈企业碳预算执行效果的碳绩效三个角度入手分析企业如何高效地进行碳资产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选取我国宝钢企业为案例公司,分析宝钢的碳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提出,全社会各行各业都应考虑如何更低碳、更环保地实现自身发展。目前机关单位的资源应用过程中暂未系统地将“双碳”目标思路融入其中。从低碳角度来看,机关单位在资源运用的价值认知、管理、运用、制度化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机关单位可一定程度上借鉴有低碳化管理经验的企业,多维考察资源、应用前沿技术、创新资源运用方法、以低碳制度为保障;均衡施策以顺应国家战略、带动社会风气,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新的支柱之一,也是我国登上世界经济竞争制高点的关键。在此背景下,企业也特别需要考虑投资低排放技术、计量碳合规成本、碳排放额交易等一系列问题及其相关的会计影响。本文分析了碳排放会计问题,指出已有的研究试图将碳排放活动纳入现有会计核算体系,但仍有关键的确认和计价环节有待突破。在碳成本管理和管理会计方面以"碳思维"为引导,评估产品和服务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等方法可以为企业的产品开发、定价决策以及最终的业绩评价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3.
低碳经济是继信息化革命后,人类的第四次产业革命,能够推动现有产业的升级。碳税和碳关税作为一国以财政税收的方式对内外调节了企业的产品生产成本,间接降低了社会生产中温室气体的排放,促使企业更新技术,降低生产单位产品的能耗,间接地发展了低碳经济。所以我们本文中,从政策制定角度对碳税及碳关税征收提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碳市场在给企业节能减碳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企业低碳转型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本文介绍了碳市场的形成及国内外发展现状,以此为背景,重点关注碳市场中的参与企业,将市场参与主体分为控排企业、服务于碳市场的中介机构、投资者三类,并分析了各类参与者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碳市场对宏观整体以及这三者可能产生的影响,并重点针对控排企业,从变碳市场压力为动力、企业内部硬性设施改革、企业管理层面创新三个方面论述了企业的低碳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价值工程》2022,(17):165-168
当前,“碳达峰”“碳中和”的提出使建筑业绿色转型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而装配式建筑模式则是绿色建造的重要表现形式和实现路径,在双碳目标引导下将会呈现阶段跨越式发展。为探究建筑企业发展装配式建筑业务的发展路径,本文在全面分析装配式建筑特点和前景的基础上,探讨研究提出建筑企业应积极布局装配式建筑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和价值链,并通过实施全过程的碳排放测算和低碳管理,实现装配式建筑绿色低碳转型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碳关税已经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文章分析了碳关税对我国石化企业的影响,并结合我国石化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低碳经济下我国石化企业应对碳关税贸易壁垒的具体策略,以此来提高我国石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石化企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戴小凤 《价值工程》2014,(18):16-17
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各国在后危机时代都将低碳经济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基于国内外碳金融市场CDM机制的发展,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风险的内涵、特性和内外部环境约束。在此基础上,对商业银行碳金融风险进行科学分类,最后针对商业银行提出了降低碳金融风险的对策。研究成果在商业银行碳金融风险管理中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企业碳资产管理作为"绿色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符合"四化两型"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文章在揭示碳资产价值的基础上,结合"四化两型"内涵,以碳盘查、碳预算、碳会计处理、碳披露及碳基金等内容来构建企业碳会计管理的实施路径,阐明碳资产管理对我国"四化两型"效率提高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9.
碳交易背景下,处于节能降碳关键领域的工业企业需对经营管理活动做出调整。针对碳交易对工业企业预算管理的影响,结合其在实务中可能涉及的碳行为和碳业务,构建覆盖碳预算的目标确定、流程设计、表单编制、责任分解、调整事项处理、偏差考核六个部分的碳预算体系,并认为碳预算推行具有丰富全面预算内容和提升碳资产管理水平等的意义,建议从提高燃料与设备精细化管理程度和注重不同碳管理手段的交互应用等方面推行碳预算,为工业企业在“双碳”目标下做好碳排放规划和控制工作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数字化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经济社会将发生系统性的变革,企业面临着数字化转型和低碳转型的挑战,会计的作用更加向信息分析和管理靠拢,管理会计的应用越来越得到重视。本文结合A公司案例分析,倡导企业将管理会计运用到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可持续发展中,对资源进行合理优化配置,进行绿色可持续发展,激发创新活力,促进企业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