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反映了全面收益观在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中的应用。本文阐述了全面收益观的相关概念,将全面收益与传统会计收益进行比较,分析了全面收益观在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对全面收益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探讨,然后归纳了全面收益观在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的体现,并指出在会计实务中应用全面收益观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论述了会计收益的演进过程:原始财产观一传统收益观一全面收益观。其演进过程循着两条线索:一是经济环境的变化,日益复杂,不确定性增加;二是趋于经济收益,即净财富增加接近。两方面都要求财务会计用全面收益观来反映企业真实的业绩,为使用者提供更相关的信息。最后从经济环境和会计特征分析我国实施全面收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经济环境、经济活动的复杂化,传统收益信息的相关性受到质疑。全面收益观的提出,使收益确认建立在资产负债观的基础上,同时兼容了收入费用观,满足了决策有用观会计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介绍财务报告体系的新成员——全面收益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会计内外部环境变化、信息用户对会计信息期望与要求变化,会计收益理论不断演进,传统会计收益观受到越来越多的批判,取而代之的是全面收益观的兴起。全面收益观在遵循的收益确认模式上、所依据的成本计量属性上、进行会计核算的立足点上比传统收益观更具先进性。所以为了提升财务报告关于企业财务业绩信息的质量,现行财务报告体系应考虑吸纳新成员———全面收益表。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对全面收益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探讨,接着分析全面收益观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的运用,最后指出新准则中运用全面收益观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全面收益理论——一种全新的收益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收益计量的历史回顾.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全面收益的发展历程,指出全面收益理论,作为一种全新的收益观,实现了认知过程中的否定之否定,对我国收益报告的改进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和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财务与会计》2007,(2):80-80
美国会计准则及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是以资产负债观代替收入费用观、以全面收益取代传统收益、以公允价值取代历史成本、以中立原则取代谨慎性原则。新会计准则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在很多方面实现了对传统财务会计模式的突破,如资产负债观、全面收益观的引入;在收益确认上对部分来实现收益的确认;在很多项目上引进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这些新会计理念下,会计确认放宽了可定义、可计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收益是评价企业业绩的重要依据,然而会计学与经济学关于收益概念的争论由来已久,两者所确认收益的概念既有明显的差异性,又有不可避免的内在联系性.也正是由于两者的相关性,使得会计学吸收经济收益确认上的优点形成了全面收益这一概念.笔者认为全面收益是会计收益向经济收益的趋同.<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征求意见稿)>中对利润表的调整进一步体现了全面收益观,是会计收益向经济收益的又一次趋同.  相似文献   

10.
会计收益是广大投资者关注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舞弊事件频繁出现的情况下广大投资者更多开始关注会计收益质量.文章界定了会计收益质量指标的理论基础——全面收益观,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收益质量评价的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以期能够帮助投资者正确合理地评价收益质量,真实地反映企业业绩.  相似文献   

11.
全面收益观发展动态及其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全面收益概念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已从更广阔的意义上关注收益信息的披露。适应全面收益观对财务业绩报告进行改革是国际趋势,我国新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也反映出了全面收益观的应用,引入了利得和损失概念,增加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并对利润表的结构和内容进行了改革。  相似文献   

12.
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短期经营现象普遍及由此而导致的经济发展失衡、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等问题,日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从会计角度出发,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以社会收益观取代传统的会计收益观。文章在分析社会收益观基本特征和理论渊源的基础上,通过将社会收益观和传统会计收益观进行对比,阐明了社会收益观的优势所在,提出了在会计报告环节率先采用社会收益观确定企业收益的主张。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全面收益的涵义入手,介绍了国外全面收益报告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新会计制度环境下,在决策有用观的确定及公允价值的适度运用等条件下,在我国推行全面收益报告已具有可行性,并指出了我国报告全面收益的必要性;最后,论述在全面收益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实行全面收益报告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短期经营现象普遍及由此而导致的经济发展失衡、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等问题,日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从会计角度出发,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以社会收益观取代传统的会计收益观。文章在分析社会收益观基本特征和理论渊源的基础上,通过将社会收益观和传统会计收益观进行对比,阐明了社会收益观的优势所在,提出了在会计报告环节率先采用社会收益观确定企业收益的主张。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实现了会计理念的更新,其中一个重要的理念更新就是企业收益计量从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转变。新会计准则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作为年度报告主表,并提出了综合收益的概念。文章对新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观下全面收益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介绍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全面收益报告的最新进展,并讨论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业绩报告模式的改进。  相似文献   

16.
新会计准则中凸现了大量的全面收益观念,但始终未提及全面收益的概念。本文分析了新准则中表现出来的全面收益观及我国推进全面收益改革遇到的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怀山 《企业经济》2008,(3):168-170
随着财务会计的目标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的转变,加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以及企业自身所从事的经济活动日益复杂,传统收益确定模式面临愈来愈严峻的挑战。改革传统的收益报告,反映企业全面收益己成为国际财务会计报告改革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推进我国全面收益报告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凌燕 《会计之友》2008,(16):49-50
新会计准则中凸现了大量的全面收益观念,但始终未提及全面收益的概念。本文分析了新准则中表现出来的全面收益观及我国推进全面收益改革遇到的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06年会计准则改革在会计理念上发生了许多变化,如由收入费用观转向资产负债观、由营业收益观转向全面收益观、由历史成本观转向公允价值观、由制度导向或者规则  相似文献   

20.
全面收益观下财务比率的计算基础发生了变化,一些财务比率可能失去了作用或应做重新解释。为了适应报表项目及其内涵的变化和体现现行会计准则下会计理念的变化,有必要对传统的财务比率指标体系进行调整。本文探讨全面收益观下财务比率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