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前,国内外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主要以工厂、建筑群、矿山等物质性遗存为主,传统工业时期的工业遗存尤其是大量赋存的非物质工业遗存的保护意识和效果都不容乐观.文章认为,建构科学合理的工业遗产保护体系是工业遗产挖掘、认定,建立保护名录等基础性工作的保障;我国非物质工业遗产主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得到保护,在现有的2批102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工业遗产主要分布在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四部分.文章引入非物质文化视角,采用文献分析和统计方法.分析了当前工业遗产保护体系特征、非物质工业遗产保护机理,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工业遗产保护体系构成,进一步明确了非物质工业遗产的保护内容.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单回顾了基于工业遗产保护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历史,着重讨论了工业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互动效应,指出工业遗产保护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是一种动态的双赢博弈。结合杭州基于工业遗产保护建立的文化创意园区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邓剑波 《价值工程》2011,30(21):314-314
工业遗产保护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重要课题。只有采取多元化的保护方案,保护与开发利用并举,让民众参与到工业遗产的保护中来,提升工业遗产保护意识,才能为工业遗产保护提供科学的方案,有效保护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工业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4.
淄博市获山东名牌、知名商标的基本情况 淄博市自1995年以来,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实施名牌战略,发展名牌产品”的号召,立足淄博老工业基地、国有大中型企业多等特点,引导企业广泛开展争优创牌活动,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山东名牌、著名商标和全国名牌、驰名商标,有力地促进了淄博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工业遗产面临本体认知、保护方式、公众参与三方面困境.遗产区域作为新兴遗产保护理念,在提高遗产价值认知、合理协调保护与利用矛盾和加强公众参与方面具有综合效益,有利于解决工业遗产时间连续性模糊和空间完整性破碎问题.以黄石矿冶工业遗产为例,通过探讨工业遗产资源保护、遗产区域生态修复、遗产游憩系统构建和遗产管理维护体系四个方面,意在探索在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的方法和途径,最终形成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吕绍勋 《价值工程》2021,40(9):55-57
工业遗产对于城市文脉的延续、重塑城市文化空间,都具有重要意义.青岛工业遗产类型丰富,数量众多,空间聚集效应明显,逐渐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部分得到了很好的活化利用.但是依然存在前期保护利用不到位、整体格局破坏严重、活化利用模式单一、缺乏市场机制等问题.上海市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方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值得青岛学习.青岛应该加强顶层设计,更新保护路径,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发展工业旅游,开发特色产品.  相似文献   

7.
工业遗产的研究起源于二战后的英国,中国对工业遗产的研究是近几年的事,广西梧州由于其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成为了许多广西近代工业的诞生地,梧州松脂厂是这些近代工业的杰出代表。通过对梧州松脂厂进行工业遗产方面的分析研究,发现其具有重要的历史、社会、科技等方面的工业遗产价值。梧州松脂厂因其所具有的重要工业遗产价值,建议将其作为广西重要工业遗产之一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洛阳156时期工业遗产现状进行初步调查研究,理清洛阳涧西工业区发展的基本概况和特征,分析洛阳涧西工业遗产的构成及其遗产价值,强调保护洛阳工业遗产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提出洛阳工业遗产不应局限于工业遗产自身的保护问题上,而应从城市的高度来进行整体考量。  相似文献   

9.
工业建筑(设施)遗产保护和工业景观遗产保护是两种关于工业遗产保护相互联系、递进发展的不同理念及路径,它们在时空尺度选择、核心内容、价值取向及其参与学科或理论指导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特点。保护工业遗产重在坚持以人为本,以工业文化精神为核心,通过优化工业景观遗产保护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功能结构和社会结构,实现工业遗产保护从历史到现代、从形式到内容、从物质性到非物质性、从宏观到微观等多层面的整合与协调,促进工业文明的传承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记录城市发展脉络的工业遗产在许多地方被提上保护议程。本文将目光投向工业遗产大省河北,通过对河北省工业遗产的调查研究,全面展示工业遗产在城市建设浪潮中的生存现状,深度探究工业遗产现状背后的形成原因,提出河北省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策略方法,从而唤起社会公众对工业遗产的关注,为保护工业遗产建言献策,进而推进河北省工业遗产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1.
12.
13.
李哲林 《价值工程》2011,30(36):262-263
文化的传承与社区的更新一直是城市化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难题。本文分析了旧城的文化特征与社区更新的方式,并分析了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然后在城市设计的层面,结合调研的三个旧社区,试图能在两者找到共生的方法,或平衡点。  相似文献   

14.
The Common Heritage Principl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bstract An effort is underway to apply the common heritage principle to certain unique global resources while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Under this precept, property rights to such resources are said to belong to all nations and their citizens rather than being subject to national sovereignty The doctrine is examined in theory and as applied in the outer space and law of the sea treaties Its possible application to Antarctica is explored in relationship to the Antarctic Treaty System (ATS) which is now considering a minerals regime for the continent Assessing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ituation suggests the powerful bloc of ATS nations will ignore the common heritage principle However, a different outcome is possible, given a convergence of the Antarctic mining and global atmospheric issues of the greenhouse and ozone varieties Under this scenario, the global atmosphere and Antarctica would be common property resources whose property rights are owned by all nations  相似文献   

15.
里多运河遗产之路(www.rideauheritageroute.ca),堪称加拿大最神秘的旅游线路之一.它盘踞在安大略省东部,沿里多运河一直延伸.里多运河是加拿大的遗产河,也是安大略省首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遗址殊荣的运河.这条长达202公里的里多运河,从史上著名的渥太华河流淌到安大略湖北岸,将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市与金斯顿市紧紧相连  相似文献   

16.
城市遗产体现独特的时间观念、时间秩序、时间对象和时间效能。遗产时间的表征,与当代城市强调测度时间、世界时间、客体时间和私人时间的表征存在着显著的断裂。这一断裂令城市遗产的传承与阐释处于双时态之下,完整性传承面临标度化阐释导致的遗产片段化,地方性传承面临普遍化阐释导致的特色模糊化,内驱性传承面临外向化阐释导致的传承被动化,合作性传承面临个体化阐释导致的多元实践的矛盾与困境。为此,时间织补的实践在完整性时间观、地方性织补、内驱性织补和合作性织补原则下呈现遗产类型的补充、多元价值的强化、可持续性的探索和共同参与的调动,使得城市遗产成为传承时空经验的综合性的文化行动。  相似文献   

17.
18.
遗产社区作为活化的城市遗产,面临着自然灾害及社会干预多重风险。选取了风险管理视角下的"社会抗逆力"概念对城市遗产社区应对及转化外部干预的能力进行研究。通过对相关概念及理论框架的梳理、对遗产社区的社会抗逆力特征的分析及国际经验的介绍,论述了"社会抗逆力"对城市遗产保护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并提出了此概念对中国城市遗产社区保护与发展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世界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其意义不局限于一时一地,具有公共性。然而,遗产也是一种能够吸引大量消费者的稀缺性社会经济资源,遗产经济对遗产公共性的侵蚀严重威胁着遗产价值的认知与传承。我国已成为了遗产大国,有效地保护和管理遗产地是我国遗产事业的重要工作,而如何维护遗产的公共性正日益成为遗产保护领域的重要议题。首先从遗产事业发展历程的角度对遗产公共性的来源、内涵和表征进行了梳理分析;然后,对遗产经济侵蚀遗产公共性问题产生的背景进行了讨论;最后,以西湖文化景观为例,对遗产经济与公共性的关系进行了剖析,并初步提出了维护遗产公共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