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北省在2003年8月组建了省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在去年4月前组建了全部11个市(地)级国资监管机构。有的县、区正在酝酿整合原来分散在财政、经贸、商业、物资、粮食等部门的国资管理职能,探索设立国资监管专职机构。省、市两级政府层面基本实现了出资人到位,分级代表,分级监管,形成了省、市国资监管系统上下联动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我国审计资源整合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关于审计资源整合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类审计之间,如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或民间审计之间以及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之间,而涉及三类审计之间资源整合问题的研究很少,而且主要是实践方法上的整合,理论方面着手研究的较少。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三类审计之间资源整合的必要性,把整合管理的思想运用到审计资源的整合研究中,并据此对我国审计资源的整合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审计月刊》2010,(8):34-35
近年来,跟踪审计受到各级审计机关的重视,一些政府投资重大项目、汶川地震资金等实现全过程跟踪审计,社会各界评价颇佳。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跟踪审计正在快速发展,并显示出其在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监管中的作用。目前,我区审计部门对于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跟踪审计还处于摸索阶段,研究选定了夷陵医院主体大楼项目、太平溪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厂两个跟踪审计试点,  相似文献   

4.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如何加强在改制中对国有资产的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被侵害,发挥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能作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搞好改制,对推进国企改制高效有序地进行,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下面就如何搞好财务、国资监管及程序和方法谈些初浅的看法。1.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国有企业改制中,财务监管需要审计、财政、国资等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共同做好财务和国资的监管,才能防止资产流失。比如资产清查、损失审批、财务处理方面可由财政部门负责;资产评估、产权界定、股权设置、产权转让管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效率与审计效率的经济学解读,阐述国家审计资源整合的目标在于提高审计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在此基础上,讨论国家审计资源三大构成要素——审计人力资源、审计技术资源与审计信息资源。指出国家审计资源整合与国家审计的发展应是一个持续的、动态发展的过程。最后给出了国家审计资源整合与发展评估的动态模型,建立一个有利于持续推动发展的动态循环。  相似文献   

6.
财政审计是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责,是审计的永恒主题。县(市)区长经济责任审计(以下简称经济责任审计)是新形势下加强对领导干部监督管理,赋予审计部门的一项新工作。财政是各级政府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县(市)区长作为一级政府的法人代表,个人能力的高低、政绩的优劣,很大程度上能通过财政这个晴雨表反映出来。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审计关系密切,在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审计方法等方面有诸多相似成分,但由于他们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审计项目,也存在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7.
陆晓晖 《财会通讯》2008,(12):78-80
本文认为,随着社会公众对政府要求的提高和政府自身建设的不断深入,管理学正在越来越多地渗入到政府行政申。政府审计作为重要的职能部门,面对环境变化和资源约束,提出了整合审计资源的规划。在审计资源的整合中,可以引入管理学的原理与方法,从管理学的视角探索资源整合的路径。政府审计具有资源整合的优势和一定的制约条件,应当科学规划审计项目、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充分整合内外部的审计资源。  相似文献   

8.
绩效审计,又称“综合审计”、“全面审计”或“价值为本审计”。是指由具有独立性的机构和人员对政府单位或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以评价其经济资源使用效益及效果是否与预期目标相一致的审计活动。由于我国政府具有社会管理者和国有资产所有者的双重身份,所以政府绩效审计的对象可划分为以下两部分;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公共工程及各项基金的机构和部门;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部门、拥有国有资产的企业单位。自1983年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审计制度以来,政府审计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监督财政财务收支、打击贪污腐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作为一种高层次的、综合性的经济监督,我国政府审计目前仍只处于传统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审计阶段,离真正意义上的政府绩效审计还相差较远,因此,深入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地方环境审计的现状审计对象主要是政府环境管理部门。地方环境审计的主要对象是执行政府环境保护政策、履行环境管理职能的管理部门,如财政、水务、环保、农林等部门。审计范围局限于环保类专项资金。地方政府环境管理部门为履行职  相似文献   

10.
政府财政审计是现代政府审计制度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审计理论界还是政府审计部门,一直都十分重视研究政府财政审计中的一些深层次理论问题,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即为什么要实施政府财政审计、怎样认识政府财政审计的基本功能以及政府财政审计政策的选择标准是什么。这三个方面的问题都与政府财政活动中会计信息配  相似文献   

11.
陈文涓 《财会月刊》2007,(12):54-5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主要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以及社会管理。随着政府管理的公共资源不断增加,社会对公共资源使用的合规性及绩效更为关注,政府也越来越关注自身风险。审计组织接受和完成财政审计任务是一种公共责任,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正好与政府审计关注整个政府机构风险的职责相符。因此笔者认为,财政审计可以借鉴目前应用于民间审计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财政审计资源整合的框架下提出规避风险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2.
政府审计客体涉及的基本问题是"审计谁",广义政府作为独立或主要的资源提供者时,这种资源相关的委托代理关系就是政府审计服务的范围,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代理人就是政府审计客体.国有资源管理部门、行业规制部门都是国有资源委托代理关系的代理人,要作为政府审计客体;生产单位作为代理人虽然已经有多个政府部门在分工监管,但是,还要作为政府审计客体,其原因是阻止政府规制失效,政府审计一方面能增加规制效率,另一方面,在阻止规制俘获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环境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子孙后代,审计部门作为政府的一个综合监督部门,应与有关部门加强协作,把环境审计作为审计部门关注的热点之一;同时国家审计署在制定五年工作规划中也提出,审计机关要在全力深化财政财务审计这个主线的同时做到与时俱进,开展环境审计是今后五年审计工作做到与时俱进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资监管由"管企业"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型,基于政府主体的国有企业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也必须做出相应转变,以服务于改革目标的实现.笔者以国有企业审计所面临的新挑战为切入点,分析为适应国资监管转型、基于政府审计主体的国有企业审计所应进行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张紫莹 《现代企业》2021,(1):152-153
当前我国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与制度改革为政府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整合利用创造条件,但目前政府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整合利用仍存在审计成果、人才与技术资源利用不充分,内部审计资源质量不高等局限性。本文尝试建议政府审计实行创新审计项目管理模式、加强与内部审计人才的交流、加强对内部审计的技术利用并构建云审计平台和大数据分析平台、指导企事业单位完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的措施,希望推动政府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整合利用。  相似文献   

16.
政府审计资源整合与利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计资源整合是一项复杂的资源配置活动,必须从全局角度规划和设计审计资源整合的方向和路径。审计资源整合的必然选择是:以建立审计资源库为契机,协调与其他监管部门的相互关系,系统整合审计领域的信息资源,打造互动的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7.
《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整合资源,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要以维护财政安全、促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规范财政管理、确保国家财政政策有效实施为根本目标来开展财政审计工作。财政审计大格局改变了传统的财政审计理念,是呈现在全体审计人员面前一道崭新的课题。随着财政审计大格局战略的确立,经济责任审计如何适应政府审计发展的需要,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一、正确处理与本级政府的关系。审计机关是本级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与本级政府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审计机关对财政的审计是代表政府进行监督,向政府报告工作。政府领导一般都比较忙,要取得领导对财政审计的支持,关键是审计部门主动争取。一要及时地,经常地请示汇报,将财政审计的信息储时反馈到领导那里.以使政府领导作出安排。  相似文献   

19.
为牢固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目标,秭归县审计局在长期的财政审计实践中,注重对财政审计组织方式的研究与探索,坚持审计项目统筹、审计力量统筹、审计信息资源统筹,逐步构建了财政审计、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资金审计、投资项目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六位一体"的财政审计运作模式,有效提升了财政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20.
如何搞好同级财政审计中各专业审计配合刍议天津市审计局财金处李增《审计法》实施后,同级财政审计(即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以下简称:同级审)由原来的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其审计对象,既包括组织预算执行的财税部门,又包括参与预算执行的其他部门和单位;其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