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9 毫秒
1.
王仁重 《企业导报》2014,(10):98-98
县乡是我国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基层政权单位,而县乡财政收支的平衡情况,对我国的财政收支平衡有直接影响,并关乎国家的政权建设,因此,县乡财政是我国财政的基石,因此,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在经历多个阶段的变迁后,我国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得到不断完善和健全,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以及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现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县乡财政管理的效率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分析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的弊端,寻求有效的改革对策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县乡财政作为我国整个财政体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调整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结构的支点,也是宏观政策与微观实际的衔接之处,其收支状况直接影响到我国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目前,我国共有2400多个县级财政、4.6万多个乡镇财政,县乡财政稳健运行对整个国家财政收支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通过最近的调查发现,当前我国一些县乡经济基础比较脆弱,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财政赤字逐年增加,影响了县乡级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履行。  相似文献   

3.
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既是目前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的发展方向。如何完善省管县财政体制,促进县乡经济发展,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是我国今后财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有必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推进配套改革,才能更快更好地扩大改革范围和改革成效。  相似文献   

4.
贺鑫 《重庆财会》2002,(5):44-44
县乡财政作为我国财政的最基层组织在财政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县乡财政在经济取得长足发展,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县级财政陷入了窘境。其困难延续时间之长(20世纪80年代以来),困难面之广(40%以上的县),困难程度之深(工资欠发数月)令人深思,经济对财政的推动难以弥合财政制度缺陷给县乡财政收支造成的缺口。  相似文献   

5.
《国家金库条例及实施细则》第73条规定,各级财政在银行的财政库款和预算外资金存款,均不计利息。实践证明,这个规定对于统一组织国家财政收支,保证财政收支的及时调度,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银行和财政的要求,银行使用财政存款不付息的办法越来越不适应,明显表现在。  相似文献   

6.
乡镇政府因未设立本级国库,财政总会计核算县乡(镇)财政往来待结算款项方式较多且不合法理或不合实际,这不利于预算管理一体化的改革和新《财政总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基于此,在分析县乡(镇)财政往来待结算款项记账难点的基础上,探讨县乡(镇)往来款项的会计核算方法,以提升县乡(镇)财政往来待结算款项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促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与政府会计改革工作的深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纵向财政不平衡,是指上下级政府之间财政收入能力与支出能力的不对称状态,换言之,它是指在分级财政体制中,上下级政府之间财政收支差异的状况而言的。从财政收入方面看,通常中央政府需要集中相对较多的收入,首先是由于国家管理的需要,客观上都要求维护中央政府的权威和国家的统一,提高全体公民的福利。在经济上通过中央财政控制相对集中的财力,使地方政府在财力上不同程度地依赖  相似文献   

8.
财务税收制度是国民经济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物质保障。财政税收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是优化社会资源配置、调节收入平衡、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经济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社会提供保障。文章集中分析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实际问题,并提出如何深化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加强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是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如何完善"省管县"财政体制,促进县乡经济发展,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是我国今后财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有必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顺省、市、县三者的财政关系,逐步完善省以下分税制度,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解决县乡时政困难.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自古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政府很关心的问题,农村的发展、有序治理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和治理。目前我国乡镇财政存在着事权与财力不统一,财政增收乏力,财政收支的矛盾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对乡镇财政管理的当前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相应的提出了其改革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1.
李冬 《审计文汇》2007,(2):19-20
财政历来是指国家财政或政府财政,本来是没有异义的。有时只是为了强调其分配主体,同时也为了区别企业财务等,才使用国家财政这一全称,而不用简称财政。但近年来,“公共财政”这一术语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争论亦日趋激烈。笔认为,财政本来就是公共的,如果某类收支是私人的或是市场的,就不是财政收支。换个角度讲,财政的公共性又是发展的,而政府“越位分配或缺位分配”只是扭曲地表现着政府财政的公共性,而这正是当今财政改革的着眼点所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现行“分灶吃饭”的财政管理体制,打破了统收统支“大锅饭”的财政分配格局,调动了县级政府当家理财、增植财源、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但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变化,尤其是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体制的弊端和不完善之处也更加突出,有鉴于此,中央确定加快财政改革步伐,从明年起实行“分税制”,其目的是要革除现行体制的弊端,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适应,具有宏观经济调控职能,着眼于增强中长期财政收支平衡能力的新体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的财政收入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但在财政总量增长的同时,基层财政困难问题严重。主要表现为财政支出增长快于收入增长,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刚性支出得不到保障;财政债务负担过重,风险加大;财政无法提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等。县乡财政困难不仅严重影响基层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制约了我国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更不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县乡财政困难问题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步显现,其表现之一就是财政风险问题。财政风险具有覆盖面广,普遍性、波及性和潜在性等特点,特别是县乡级财政,财政风险表现得更为明显,一些县乡的财政赤字和债务负担沉重,已经威胁到基层政权机关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稳定。所以说防范和化解县乡财政风险乃当务之急。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财政审计工作,现就如何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谈点个人看法:   (一 )要强化风险意识。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财政风险的危害性,增强风险意识和…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进一步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县乡政府财政困难的状况大大改善。但在西部贫困地区,有许多县乡政府财政收支矛盾依然尖锐,制约着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各项事业的发展以及财政自身建设。要进一步发挥乡镇财政就地、就近实施财政职能的优势,必须建立分类管理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科学界定乡镇的财权和事权;建立有效的乡村债务化解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对乡镇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加强乡镇机构精兵简政;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促进乡镇财政依法理财。  相似文献   

16.
柳明 《中外企业家》2013,(2Z):79-79
<正>一、调研目的自我国1994年开始实施分税制改革以来,各地财政分成体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故此次笔者赴赣州和上饶市对市县财政收支情况、财政分成体制情况和省管县财政体制问题等问题进行实地调研。二、调研内容对于省、市、县三级财政分成,分别有中央固定收入、  相似文献   

17.
自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地方财政的理财主体地位得到了加强.地方财政在提供地方公共产品和组织地方财政收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国家财政经济的稳定和壮大.也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但与此同时,地方财政困难.尤其是县乡一级财政困难问题日显突出,表现在全国财政总收人高速增长的同时.基层财政困难加剧。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缺陷和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国家实施分税制后,进一步调动了县、乡政府增收节支、当家理财和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但也出现了县乡财政供养人员过多、债务包袱沉重、财权与事权不对称、资金调度困难等新问题。因此.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体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县乡基层财政困难在外部(中央扶持政策)和内部("土地财政")双重作用下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县级财力水平明显提高。但在后土地财政时代,为了防止县乡基层财政再次"返贫",必须建立包括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主体税种、建立横向转移支付、推进行政机构改革、完善立法、实施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等六个方面在内的县乡基层财政长效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0.
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后,充分调动了地方各级政府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但也存在着地方财政收支平衡难、债务负担重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造成地方财政收支失衡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经济运行质量不高、平衡的基础差;地方税收增长慢,平衡的税源少;地方财政负担不合理、平衡的主动性弱。因此,在“十五”期间,地方财政应把消灭赤字、确保财政收支平衡作为振兴地方财政的重中之重和关键环节来抓。   第一,强化意识求平衡。实现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关键是要强化平衡意识,能动地实现收支平衡。一是强化法治意识。通过广泛深入地学会贯彻《预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