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通过对1999年至2007年武汉市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分布情况的分析,初步探究了武汉市经济适用房建设和空间分布情况的变化特点,着重分析了2007年武汉市在建的经济适用房项目空间分布"集中化"和"边缘化"的新特点.结论为,城市经济适用房的合理分布,能够避免"经济适用房阶层"的空间、心理隔离以及社会地位的边缘化.  相似文献   

2.
姚秀利 《价值工程》2019,38(23):41-42
以珠三角、长三角为例,对城乡空间转型普遍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当前城乡空间转型普遍面临用地低效扩张、碎片化严重、空间结构松散、乡村空心化等突出问题。城乡整体空间转型重点在于调控形成协调的城乡空间关系、有序的增长方式以及合理的空间组织模式。在空间转型方向上,应当顺应经济、社会、人地关系发展的动力相匹配,建立经济转型与生产空间转型、社会转型与生活空间转型、人地关系转型与生态空间转型的匹配机制,实现三大功能空间转型的协调推进和自主优化适应。  相似文献   

3.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作为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城市社会群体分化的空间表征,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而变化。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经历了传统社会、近代社会、计划经济时期和经济转型时期几个主要阶段,各个阶段城市社会空间的形成因素及结构特征有所不同。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变具有自身的规律性,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是演变的宏观背景,城市社会结构的变迁构成演变的内在动因,居住空间分异格局的变化是演变的外在条件,渐进性和继承性是演变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4.
以新经济增长理论为视角,本文从数字化转型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投入、技术创新、创新环境等维度,构建数字化转型评价体系。以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融合发展体现产业结构升级,选取 2010—2019年中国 31个省份空间面板数据,进行静态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从地理距离特征和经济距离特征分析发现:在两种距离特征上,数字化转型各要素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空间效应,在经济距离特征上影响更大。数字化转型对域外地区的外溢效应大于域内的空间效应。静态模型对空间促进作用产生过高偏误,采用动态模型则可以进行修正。数字化转型创新环境和人力资本投入在经济特征下,对域内和域外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数字化转型在地理距离特征下,对域内产业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对域外地区产生阴影效应。为此, 省域间应实施差异化数字化转型发展政策,积极发挥空间效应,推动产业生产效率提升、要素合理流动和融合发展,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5.
<正>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我国政府部门职责的转型、市场管理的逐渐加强、公民思想的转变和自进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开放空间日益增大,我国社会组织在获得了自身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得到了发展公共服务领域的绝好机遇与挑战。一、我国社会组织参加社会管理面对的机遇(一)政府职能转型为社会组织参加社会管理提供了更加宽广的舞台改革开放以前,国家对整个社会的控制形成一种总体性  相似文献   

6.
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城市社会空间的问题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宏观视角,分析了大城市社会空间发展演化的主要特征,并对当前社会空间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从重构途径、政府职能、城市规划等角度,提出了治理大城市社会空间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以99昆明世博会为例,探索了大事件对城市社会空间演化的影响。文章认为,随着经济的改革,世博会植入前昆明市的社会结构已经分化,但由于城市物质空间重构进展缓慢,以及有关制度性因素的制约,变迁的社会结构并未充分完成空间化过程。1995年底昆明世博会的植入,加快了城市物质空间的重构,在城市文化与制度变迁的耦合下,推动了前阶段社会结构变迁的持续空间化,也开启了同期社会结构变迁的快速空间化进程。昆明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也深刻地影响了城市的社会结构,后续社会空间演化至少部分可以解释为世博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城中村作为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城乡过渡聚落形态,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变迁和社会经济体制变革的产物,浓缩着城市政府与集体经济组织、社区组织与发展商以及外来人口等社会行为主体之间的竞争、合作和冲突等种种博弈状态和过程。从城市空间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出发,以城中村这一特殊类型的城市空间的社会生产为切入点,全面而系统地总结了城中村空间生产的经济基础、属性特征、类型、过程、模式和治理机制等。结论是:城中村空间的生产是制度变迁和社会行动者互动博弈的产物,城中村空间的治理必须以产权为突破口,建立合理的社会经济治理体系;以规划为龙头,加强城中村土地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以利益平衡为切入点,促进城中村社区转型和社会融合;以强化土地集约利用为引线,推动城乡空间整合。  相似文献   

9.
1949-1987年间实施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奠定了社会主义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的基本格局,并决定了社会主义转型时期(1987-)城市社会空间演进的底色."城市单位化"和"单位城市化"导致城市社会空间层序完全由(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所决定,人因所属单位的不同而分异,城市因单位而发生社会空间的分化,该研究有助于解析当前社会经济转型期中国城市社会空间演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新型城乡关系社会、经济和空间层面的内涵,分析了新型城乡关系导向下的乡村空间转型的趋向。结合苏南乡村空间转型,探讨了新型城乡关系下乡村生活、生产、生态"三生"空间转型的隐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规划应对策略。认为,新型城乡关系导向下的乡村规划应注重"三生"空间转型的引导:生活空间注重功能更新与公共空间重组;生产空间注重农地集聚与内生增长;生态空间注重生态确权与生态管控。  相似文献   

11.
城市社会空间作为城市的要素,具有典型的社会关系与社会资本属性,在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城市社会空间表现为不同的意义和符号价值.在当代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在发生巨变,传统的城市社会空间的意义和理念,被现代意义上的空间意涵所取代,同时,城市化的高速增长,使属于大众的城市社会空间变得越来越狭小,城市社会竞争的本质就是在竞争城市社会空间的占有形式.因此,重新认识城市社会空间的社会属性和文化价值,已经成为城市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城市社会空间属性的角度入手,研究城市社会空间的价值,以求对构建属于市民社会的新型城市社会空间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张青 《价值工程》2014,(31):114-115
随着城市发展的目标从扩大规模转向提升品质,塑造城市空间特色,打造城市的整体形象,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文本通过对宣城市的现状资料的分析,总结出宣城市城市空间特色的问题及对策,并提出实施与管理建议,以期为其他城市的城市空间特色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李小朋  王景 《价值工程》2010,29(21):148-149
在现代城市居住空间发展中,由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及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大,城市居民之间的交流也变得越来越少。营造良好的居住空间归属感,为居住者提供丰富、美好的生活空间,才能有效促进城市的发展。本文根据现有城市居住空间中存在的现象,总结了几点关于城市居住空间的归属感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般大城市相较于特大城市,其地下空间的发展动因、目标定位、开发模式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不同,目前对规划重视程度的远远不够,导致地下空间在城市规划体系中仍面临"边缘化"的局面。文章结合盐城、蚌埠市中心区地下空间规划的实践案例,提出经济适度、立体公共、地方人文的规划原则,在充分研究现状开发和目标需求的基础上,从宏观布局到微观设计等多个层面提出系统化的应对措施,旨在为此类大中等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frames the themes of the two‐part Interventions section ‘Bourdieu Comes to Town’. I first establish the pertinence of Bourdieu's sociology for students of the city by revisiting his youthful work on power, space, and the diffusion of urban forms in provincial Béarn and colonial Algeria. In both cases, urbanization is the key vector of transformation, and the city, town, or camp the site anchoring the forces dissolving the social fabric of the French countryside and overturning French imperialism in North Africa. These early studies establish that all social and mental structures have spatial correlates and conditions of possibility; that social distance and power relations are both expressed in and reinforced by spatial distance; and that propinquity to the center of accumulation of capital (economic, military, or cultural) is a key determinant of the force and velocity of social change. Next, I discuss four principles that undergird Bourdieu's investigations and can profitably drive urban inquiry: the Bachelardian moment of epistemological rupture, the Weberian invitation to historicize the agent (habitus), the world (social space) and the categories of the analyst (epistemic reflexivity); the Leibnizian‐Durkheimian imperative to deploy the topological mode of reasoning; and Cassirer's command to heed the constitutive efficacy of symbolic structures. The plasticity and productivity of his concepts suggest that Bourdieu can not only energize urban inquiry but also merge it into a broader analytic of the trialectic of symbolic division, social space,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This paves a pathway for reconceptualizing the urban as the domain of accumulation, differentiation and contestation of manifold forms of capital, which makes the city a central ground, product, and prize of historical struggles.  相似文献   

16.
高相铎  李诚固 《城市问题》2006,(2):68-70,79
对长春市产业空间发展现状做了简单的介绍,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提出了长春市产业空间协调发展的方向及保障措施,认为长春市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中应发挥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资源枯竭型城市解决就业问题的新途径——以阜新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众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辽宁省阜新市作为国务院确定的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第一个试点,安置下岗失业矿工再就业最具有特色的渠道是发展都市农业.总结和肯定了阜新市的做法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解决就业问题一条新途径、新规律,阐述了其他同类城市应该如何借鉴阜新市解决就业问题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郭泓  燕华 《价值工程》2014,(26):126-127
城市商业中心的建设重点之一就是商业空间。广义的商业空间包括商业活动的工作场所以及工作之外的各种社交活动场所和休闲活动中心,商业空间的景观设计主要就是针对这些室内和室外的空间资源进行景观环境规划设计。这种景观设计主要是以商业的行业动态和大众的商品购买特点为理念,它在反应城市商业经济的同时也在展现着该城市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和文化底蕴的风貌。  相似文献   

19.
张慧慧 《价值工程》2014,(3):327-328
本文以阜新市为例,根据资源枯竭型城市共同特征,试图从产业结构的转变、生态环境的改善、土地利用的情况以及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论述景观格局动态演变的过程及改善景观格局的重大意义,利用景观指数和转移矩阵等指标来衡量总体发展情况。但应因地制宜的进行经济转型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杨周敏  周波 《价值工程》2012,31(29):56-58
在对陕西省紫阳县绿地现状进行分析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紫阳县城的绿地系统进行规划设计,提出了"一环两带、四廊多点"的规划结构,构建"大绿环城、大水载城、绿廊串城"的方案。通过本次规划,使紫阳县呈现新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从而将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升为10.75m2/人,使绿地率达到35.79%,绿地覆盖率达到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