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地基变形模量随深度的变化以及基础沉降与基础尺寸的相关性,结合对建筑物长期沉降观测结果的整理与计算分析,得出了可供场地条件相近的建筑物沉降控制设计之用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7,(10):134-135
新世界商业中心主塔楼高度139.95m,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上31层,地下4层。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采用PKPM-JCCAD计算软件,进行基础受力及沉降计算,满足上部结构承载的需要。由于地下室埋深较大,地下水位较高,进行结构整体抗浮及局部抗浮计算,通过设置抗浮桩使结构抗浮满足规范要求,确保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3.
杨慧敏 《民营科技》2014,(5):221-221
分析了引发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和危害,提出了防止其不均匀沉降的措施,介绍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上部结构与基础及地基三者协调受力。采用振冲挤密加固地基的侧向约束法,提高深基础承载力;采用整体桩基础方案,避免基础持力层埋深相差太大引起不均匀沉降;利用局部加桩方案减少因桩长相差太多可能出现的较大沉降。实践表明:在复杂地基上的基础设计中充分利用场地中的一切有利因素,合理地考虑上部结构与基础和地基协调受力的共同作用的机理,采取最优处理措施,能取得良好的工程效果,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铮 《科技与企业》2013,(8):195-195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的发展,房地产事业取得的卓越的成效,这一显著的成效为城市居民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房地产工程建设中,高层建筑是其重要的一部分。当今,高层建筑物由于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其严重的影响了房地产工程的建设质量,同时,也给居民的生活带来的困扰。对于高层建筑物基础的不均匀沉降,我们要找出原因,然后对其选择正确的预防措施。对此,本文对高层房屋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提出了几点防止高层建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的措施。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郎森 《价值工程》2013,(31):149-150
独立基础加构造底板这种基础形式具有形式简单、受力明确、工程造价低等诸多优点,当地下室深度范围内存在有水位高于构造底板底面的地下水时,独立基础底板在不同情况的地下水浮力作用下,呈现出不同的受力状态。本文定性的分析了地下水位高于构造底板底面时,构造底板及独立基础的受力特性,为地下水位高度大于临界水位(h'w>hwcr)时,独立基础的抗冲切验算提供了力学分析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建筑工程中地基建设是基础,重视地基建设的重要性,是把握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标准.地基沉降是工程建设研究的重要问题.沉降的因素有多种原因构成,例如地质因素、环境因素等,要处理好沉降问题,在地基施工情况下,一定要妥善的运用加固技术.将针对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及加固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段光鹏 《民营科技》2013,(1):228-228
带裙楼的高层建筑在主楼和裙楼之间存在着显著的高差、荷载差以及结构刚度差,容易使基础产生过大的差异沉降,从而对地面结构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建筑物的适应寿命,正确认识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危害,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现就如何防止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措施进行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9.
《企业技术开发》2016,(12):169-170
例如塔吊基础以及一些大型立式圆筒形钢制储罐基础等设备的不均匀沉降,可能是由地基软弱或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地质原因造成的,也有可能是由设备本身的倾斜等问题所导致,设备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往往会带来设备倒塌等一系列的不安全隐患,可能会给工程的顺利开展造成很大的麻烦,文章重点分析设备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并且提供一些相应的纠偏措施,希望能为我国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问题也日益严重.由于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造成的危害性较大,甚至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处理.本文首先分析了高层建筑不均匀沉降的原因,进而提出了高层建筑不均匀沉降的处理原则与处理方法,可以为相关施工作业人员提供合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价值工程》2017,(27):205-206
职业能力评估是残疾人就业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残疾人职业选择及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残疾人提供职业评估,有助于准确了解残疾人的兴趣、特长和不足,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的职业指导,提高就业成功率。本文分析了残疾人职业能力评估的内容、意义和应用现状,并根据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科学地界定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各国在经济发展中有各自的特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因此,不应该简单地通过应用某一种政策主张,来解决一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而应实事求是地分析一国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适当的政策组合,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制约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自营物流、市场交易成本,物流企业规模,信息技术和人才等方面,分析了制约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广州工业文化遗产保护方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州在中国近现代工业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梳理广州工业遗产的固有脉络,找出现阶段研究的要义和难点,坚定传承历史文化的立场,实施保护利用双赢的方略,对维护城市个性特色、提升城市价值品位很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适应高技术战争需要,加快我军装备物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大的军事物流体系已经成为高技术战争强有力的支撑。军事物流的能力和水平,已经成为决定战争进程和结果的关键性制约因素。本文从高技术战争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出发,提出了高技术战争对军事物流的需求;基于对美军军事物流的分析,对装备物流的基本内涵、装备物流建设的发展战略和需要重视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从颁布的时间看,我国迄今为止发布过的会计准则体系均是在国际会计准则作修订之后发布的,可以认为,我国的准则是在充分考虑了我国国情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本文以存货这一有代表性的准则为切入点,将我国新旧存货准则及IAS2作比较分析,试从我国存货准则的变化及与IAS2的差异来探讨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势及规律。  相似文献   

17.
建立并完善董事会是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内容。已改制企业在董事会建设中存在着董事结构不合理、董事作用难发挥、治理责任不清晰、缺乏必要的办事机构和议事规则等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根本途径是塑造真正的多元投资主体。从更深层次看 ,更需要树立公司治理上的法治思想、提高董事的内在素质并真正设计出合理的董事会运行规则  相似文献   

18.
杨立峰  李政 《价值工程》2006,25(12):106-109
企业成长的源泉始终是企业成长理论研究的主题,近年来研究更加深入。本文回顾与分析了企业成长理论关于成长动力的研究,认为资源、能力、及知识是企业成长的动力与源泉,提出了企业应不断吸收、转换、创造知识,促进企业成长。  相似文献   

19.
模拟计算毒气扩散事故后果,可以为事故应急处理提供依据。文章就有毒物质泄漏及扩散模型进行了探讨,并建立了有毒物质在空气中扩散危害性的查询系统。  相似文献   

20.
The surge of interest in the social impacts of the Internet has led information systems experts to apply methods and theories garnered from disciplines such as psychology and sociology. As researcher look across disciplines for methods and explanations of outcomes, they run the risk of researching badly. This may be because they are inexperienced in the theory or method, or because the theory or method is not entirely applicable to the context that challenges them. Thus, in the search for the novelty necessary to achieve publications, and given the lack of experience in applying information systems to issues beyond the corporate sphere, research that does not hold water is being undertaken. This is of particular interest because it is not necessarily being undertaken by the novice. The research reported here was undertaken by experienced researchers using experimental and interview methods with which they had experience in other disciplines (psychology and economics). However, the context of researching the impact of the Internet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first time users over the age of 65 was sufficiently different as to render the methods and possibly the theory inappropriate. This dilettantism must be recognized for what it 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