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08年汶川地震让成都市直接经济损失达1247亿元.依托损毁房屋重建、基础设施重建、公共设施重建、生产设施重建、城镇体系重建、生态环境重建六大工程,成都开出灾后重建进度表,力争2009年开工586个项目,全年完成投资693.2亿元,提前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  相似文献   

2.
寻求灾后就业援助新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特大地震,成都市因此成为地震灾区,旅游业一度瘫痪,房地产业、餐饮业步入低谷,数百工矿企业面临停产歇业或关闭破产,导致大量适龄劳动力失业,灾后就业安置异常严峻。本文结合成都市组织灾后就业援助的实践,就自然灾害后恢复重建中的就业援助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质监时讯     
《监督与选择》2008,(6):6-10
灾后重建国务院近日,国务院发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条例规定,"对学校、医院、体育场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商场、交通枢纽等人员密集的公共服务设施,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增强抗震设防能力"。"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建设  相似文献   

4.
关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的里氏8级特大地震举世震惊,全国哀悼.灾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城乡建设遭受严重破坏,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十分艰巨和复杂.地震灾后城乡恢复重建规则选址既是重建工作需要回答的首要问题,更是影响重建工作成败的关键.本文是对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的几点浅思,在对国内外地震灾害(包括汶川"5.12"特大地震)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对于灾后重建规划选址的技术原则与相关政策建议,对未来地震灾后城乡重建规划选址等提供有益经验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
风景名胜区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不论是对于国家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实施,还是对于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或是对于风景名胜区本身,都是一项非常紧迫且意义重大的工作.准确评估风景名胜区的灾损情况,制定丛要的灾后恢复重建计划.是有效指导风景区灾后重建工作的基础.此外,恢复重建规划是分层次的,需要通过不同层次的规划逐步推进风景名胜区灾后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6.
为给灾后重建提供人才保障,成都市人事局近日发出通知,引进到成都市重灾区重点企业工作的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才,三年内每月给予500元~1000元生活补贴,免收各项人事代理费用,在恢复重建期间经批准可不受编制限制。  相似文献   

7.
四川灾后重建的关键是产业优化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四川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破坏,灾后重建任重道远,而产业的优化重建是四川灾后重建的关键。四川在重建产业时,必须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提升层次,从发展思路、重点产业、配套设施等方面加大力度,着力进行产业优化重建,从灾后重建走向产业复兴,实现四川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提升装备制造业水平;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恢复重建旅游业。  相似文献   

8.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为大力支持地震灾区抗震救灾,恢复生产,促使灾区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和各项建设尽快恢复和超越灾前规模水平,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以及省国土资源厅相继迅速制发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令第526号)、《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8]21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川府发[2008] 20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实行保障灾后恢复重建特殊支持政策的通知》  相似文献   

9.
重建家园     
《中国发展观察》2008,(7):F0004-F0004
抗震救灾工作已经转入灾后重建阶段,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此,国务院制定并公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用专门的行政法规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进行规范。在灾区,生产自救和恢复重建工作已经有序展开:受灾民众从废墟中找出可以使用的家具搬进新建的过渡性安置房,农民返回田间地头抓紧时间夏收夏种,部分企业已经恢复生产。  相似文献   

10.
6月4日     
《国土经济》2008,(13):142-148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原则通过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农业生产工作,审议并原则通过《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草案)》。会议指出,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时间紧、任务重,涉及方方面面,制定《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十分必要。《条例》草案重点作了以下规定:  相似文献   

11.
申海  马明  李琳 《价值工程》2013,(14):4-6
针对西安历史文化遗产旅游游客感知度不高、满意度与期望值相差较大、旅游产品层次性不强、配套及服务设施急需完善等方面的问题,在大量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西安历史文化遗产旅游在深层次开发上应该遵循的基本策略和发展思路,为西安历史文化遗产旅游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当前,文化与旅游融合已成为我国旅游研究的热点命题,如何在广泛对比的基础上,重塑文化与旅游产业边界,探索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可能路径是现实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从文旅产业差异的视角出发,从以下3个层次探讨了文化与旅游差异:国家机构设置方面,多数放在商务与产业部、或独立成部;产业内部结构方面,类别差异和口径设置差异是旅游区别于文化产业的关键;景区层面,其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存在较复杂的错位关系,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互动影响。最后,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和文旅融合对国民消费的影响,从文化资源与产品旅游化、旅游资源与产品文化化出发,构建了文旅融合的理论模式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是文化旅游资源大省,但文化旅游开发尚处在初级阶段。文章指出了河南省文化开发的意义,论述了其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并尝试提出河南省文化旅游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4.
李红勇  卢杰 《企业经济》2014,(4):143-146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为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途径。文化旅游因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特有的文化氛围而呈现强大的吸引力,必将成为未来旅游业持久发展的新动力、新方向。江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地方特色文化鲜明,有着良好的文化旅游发展基础和前景。本文借助江西文化旅游资源的竞争力评价矩阵,对江西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整合进行了定量分析,明确了江西发展文化旅游的竞争优势所在,提出了进一步推动江西文化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道教文化是龙虎山发展旅游业的文化支柱。龙虎山要想抓住新的历史机遇,开创景区发展新纪元,必须挖掘道教文化资源,深度开发道教文化旅游产品。目前,景区在开发道教文化旅游产品上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情况,龙虎山应采取如下措施深度开发道教文化旅游产品:有机整合景区资源、形成道教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深挖道教文化内涵、营造浓厚的道教文化氛围;加大宣传力度、再现道教祖庭风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道教文化旅游服务水准。  相似文献   

16.
张英华 《价值工程》2014,(32):187-189
旅游业发展需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走创新之路,以适应市场变革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文化旅游新业态发展成为必然。本文主要对酒泉—嘉峪关地区文化旅游发展基础、发展现状、文化旅游新业态的典型类型、特点以及文化旅游新业态培育和发展存在的相关问题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文化创意旅游产业作为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兴产业,在提升旅游业的内涵,延伸旅游产业链的同时,为旅游业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南昌市的文化创意旅游虽有初步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尚不够完善。鉴于此,文章对南昌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结合分析结果,从资源重组、挖掘文化创意旅游消费需求和构建政府多方位支持体系等方面提出实现南昌市文化创意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内文化旅游演出市场发展迅速。分析其影响因素、选择开发模式以及表现形式成为一项文化旅游演出项目开发成败的关键。旅游地可以结合当地资源、旅游市场、产业和品牌,通过打造精品文化旅游演出项目来推动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覃少菊 《价值工程》2014,(12):328-32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十分重要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本文对红水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状况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红水河流域民族体育旅游业开发对策,以期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双赢。  相似文献   

20.
刘彩玲 《价值工程》2011,30(21):328-328,F0003
乡村游蕴藏着很大的市场潜力,已经开始遍及我国大部分地区。通过旅游产品、重点项目、景观系统、旅游服务设施、民俗娱乐活动、基础配套设施等的设计和规划,以及保障性政策法规制度的制定等,可以全方位地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因地制宜性的规划和开发,从而打造出具有一定特色的旅游景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