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审计证据是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获取的用以说明审计事项真相,形成审计结论的证明材料。它是证明被审计事项的性质和事实的客观依据,是审计人员形成审计意见建议结论的基础,是解除和追究行为人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的客观依据和基础,是控制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审计证据可以帮助审计人员认识审计的客观环境,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增强独立性、客观性,防止主观性和片面性,减少或避免审计人员所承担的审计风险,降低审计费用,提高审计效率,使审计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审计结果凝聚着审计人员辛勤劳动的汗水,审计结果通报是对被审计单位公开、公正、公平的评价结果,是对审计人员工作的小结,建立审计结果通报制度,有着深刻的意义和有利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关系 独立性是指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独立行使法定的审计权力、履行审计职责的行为。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只受审计准则和审计规范的指导.不受其他组织和人员的影响,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对审计事项独立地做出判断、提出处理处罚和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认真做好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基础工作 1、编写真实、完整的审计日记 审计日记是审计人员为实现审计方案所确定的审计目标,对每日实施审计事项的名称和内容、审计步骤和方法、查证结果及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所做的书面记录。审计日记反映了审计人员的查证过程及审计检查的最初始情况,是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基础,是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基本依据,并在日后考核审计人员是否按照审计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审计步骤和方法实施审计时,起对应和佐证的作用。审计日记制度是对审计实施过程实行质量控制的一项有力措施,因此,审计人员要改变以往只注重对审计查出问题进行记录的做法,坚持以人为单位按时间顺序将实施审计的全过程真实、完整、简明扼要地记录在审计日记中。[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谢盛纹 《财会通讯》2007,(10):58-59
一、审计证据相关性的界定审计证据相关性是审计证据的关键特征,不具备相关性的审计证据对待证认定的证明是毫无用处的。在审计准则中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其审计意见。适当性内含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是审计证据的基础,它涉及证据的收集与评价,是审计人员做好审计计划、编好审计方案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 本文所说审计结论用语,是指审计人员填写审计工作底稿中“审计结论或审计查出问题摘要及其依据”一栏时的用词用语。审计结论用语既是审计人员对某个具体审计事项所表达的看法,也是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作出审计评价,提出审计处理处罚决定的基础和依据。因此,规范使用审计结论用语对于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审计人员在使用审计结论用语过程中存在不妥当、不规范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相似文献   

7.
审计复核制度是审计机关实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机制,在规范审计行为,促进依法审计。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审计复核的对象是审计人员通过辛勤劳动面形成的审计成果。是通过对审计项目的书面复查来发现问题、找出错漏。因此在审计复核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和矛盾。如果没有领导支持,没有审计人员的积极配合,不注意处理好复核人员和审计人员的关系,审计复核工作将会寸步难行,复核人员也会成为矛盾的焦点。因此,重视协调好审计复核与审计实践的关系,是提高审计复核工作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审计规范是审计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依法办理审计事项时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衡量审计质量的基本尺度。由于对审计规范的学习不系统,理解上存在许多偏差,致使在审计规范的执行中,审计程序不严谨、审计事实不清楚、审计定性不准确、审计作业不规范等问题仍然是影响审计质量的主要问题。为了使审计人员能够更加准确地贯彻落实审计规范,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和审计工作质量,本栏目从分析审计过程的具体作业方式入手,以审计质量检查中发现的部分不规范的审计文书为案例,按照“对症抓药”的方法,进行审计规范实用案例分析,以达到全面理解和贯彻执行审计规范的目的。从本期开始,将陆续刊登一些审计规范实用案例分析,希望这种方式能对基层审计人员执行审计规范有所帮助。———编者  相似文献   

9.
郑雁君 《广东审计》2000,(11):39-40
审计活动自始至终存在着风险,而如何控制审计风险又直接影响着审计效果。尤其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审计活动的空间和方式均将不同程度的改变,审计活动蕴藏的风险也更加难以预测,其对审计效果的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因此,辩证地认识把握审计风险与审计效果的关系,已是摆在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树立新的审计风险观念,是提高审计效果,发展审计事业的客观要求 审计风险观念不应当仅局限于指审计人员因做出错误审计结论和表达错误审计意见而导致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承担法律责任和相应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这种通常意…  相似文献   

10.
审计形象是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强弱 ,政治和业务素质高低以及法制纪律观念、自身修养等决定着审计形象的好坏。树立良好的审计形象是非常重要的。它对于强化审计监督 ,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提高审计的社会地位 ,改善审计执法环境等都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一般情况下 ,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组的到来是比较重视的 ,审计人员在审计期间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行为举止、业务水平等都能为他们所关注 ,每个审计项目结束后都对他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在审计处理阶段 ,审计人员的政策法规水平、文字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1.
审计记录是审计人员在完成审计项目工作中,对实施审计的过程、得出的审计结论和与审计项目有关的重要管理事项进行的书面记录,是审计项目实施过程的综合反映。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获取的能够为审计结论提供合理基础的全部事实,包括审计人员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和对确定的审计事项进行审查所取得的证据,是获得审计结论的基石和前提。  相似文献   

12.
辛旭  郝晓雁 《四川会计》2003,(10):39-40
内部审计风险是指内部审计人员由于各种原因发表了与客观事实不相符合的审计报告,并导致必须承担审计责任的可能性。其与国家审计风险、社会审计风险一样,也具有客观性、潜在性、可控性及可转嫁性等特征。内审风险内容复杂,表现形式多样,无论审计人员如何努力,其风险绝不会控制到零的程度。但是,通过审计人员的主观努力,可以采取以下八项对策防范和化解内部审计风险。对策一:树立风险意识,合理评估风险水平所谓风险意识是指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的态度,它直接决定着审计工作如何进行,影响着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内审人员应充分认识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13.
环境审计评价标准思考——基于绩效审计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建立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必要性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是审计人员在开展环境绩效审计时所依据的审计标准,它是指导审计人员开展环境绩效审计的指南。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有理论必要性和现实  相似文献   

14.
审计风险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存在重大错弊而审计人员没有发现,做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在审计实施的过程中,影响或形成审计风险的因素很多,审计内容的复杂性,审计手段的局限性,审计方法选择不当,审计操作不规范,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高,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混乱以及不予配合等都是造成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审计风险的存在,不但直接影响审计质量、影响审计组织的信誉,审计人员自身也将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同时可能给被审计单位或有关人员带来损失。因此,如何防范审计风险,应引起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高度重视,审计风险的控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5.
(二)一般准则的主要内容,一般准则是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资格条件和职业要求,重点明确了两个方面的基本问题:一是对审计机关办理审计事项的基本要求;二是对承办审计业务的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资格条件及执业要求。修改的准则比原准则增加了“基本”二字,表明是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最低要求,是必须具备、缺一不可的。  相似文献   

16.
审计风险的特征及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审计风险的特征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因做出错误审计结论和表达错误审计意见.从而导致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承担法律责任及相应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审计风险的基本特征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协作方式是指审计机构在执行本职审计工作时,邀请其他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参与,邀请的审计机构,要对其他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的工作负责,要分派、指导、监督其他审计机构或人员的工作而不是直接借助于其他审计机构的工作成果。本文拟从政府工程审计中协作方式产生的背景,并针对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两个不同审计主体之间的区别,结合协作方式审计实践谈谈提高工程审计质量的策略。一、审计环节上,审前准备充分是前提。一是审计组组建时,由于工程项目种类多、专业性强,所以作为审计质量的前提保证,审计组成员必须要有相应扎实的专业知识。考虑社会…  相似文献   

18.
审计专业判断是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胜任能力和专业经验的有机统一和外在表现,当审计人员面对复杂审计事项和不确定审计环境时,正确的审计判断是审计人员能否作出合理认识、评价、预测和决策的必要条件,也是审计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本文从审计判断的特征、成因入手,探讨了在现代审计模式下审计判断在审计过程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戴晖 《广东审计》2000,(12):38-40
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审计人员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的效益,进行审计评估,提出审计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活动。由以上定义可以看出:“经济效益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专业人员进行的,而不是一般的机构或专业人员进行的审查;经济效益审计有其专有的评估标准: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经济效益审计同样具有经济监督、评价、鉴证等职能。但是,由于经济效益审计往往缺乏准确的审计标准作为衡量效益的依据,所以经济效益审计更侧重于评价和建议;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是帮助被审计单位…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相关要求不甚完善,而国际内部审计发展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要求却不断提高,因此我国内部审计人员面临着转型挑战。要实现我国内部审计事业与国际同行业的尽快接轨,实现我国内部审计的顺利转型,当务之急是构建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和问卷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由专业知识、个人技能、审计工具与技术和职业道德构成的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旨在为我国内部审计人员提供职业胜任能力参考标准,以此来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