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试论中国国家审计"双轨制"体制改革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综合考虑现行审计体制的优劣以及政府经济监管和人大预算监督对审计监督的双重需要,中国国家审计应实行“双轨制”改革,即在人大和政府分别建立履行不同审计职责的审计组织;人大所属的审计组织主要从事预算审计工作,政府所属的“审计署”主要进行政府经济监管所需要的各项审计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2.
结合中国地方人大预算监督实践和世界国家审计发展经验,在理论界首次提出并界定了一个新的审计概念——"立法审计"。重点对"立法审计"的概念、模式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进行探讨。研究认为建立"立法审计"或许是创新地方人大预算监督的一个制度安排,更可能是未来完善人大制度的一个突破口;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当人大掌握并不断强化其预算监督权时,"立法审计"有可能得以建立。  相似文献   

3.
从多年的审计实践看,特别是1995年尝试开展同级预算执行审计至今.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财政审计的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拓展,审计技术和手段不断创新,审计工作质量不断提高,财政审计结果报告和工作报告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与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审计工作也得到了党委、政府和人大的肯定,为人大监督政府预算执行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较好地发挥了审计监督职能。笔者认为,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要在思想观念上力求实现两个转变,在审计方法上坚持做到三个结合,在组织实施上重点开展四项审计工作。  相似文献   

4.
改革国家审计体制强化国有资产监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加强人大立法监督,是强化国有资产监督的重要举措。改革国家审计组织体制,是加强人大立法监督的需要。由于受权限和体制等因素影响,国家审计在实践中很难保持应有的独立和权威性。所以,为强化人大立法监督和国家审计监督,国家审计组织应由当前的行政型模式向立法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5.
预算执行审计是《审计法》赋予国家审计机关的职权,是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履行预算执行审计.接受人大的监督,做好对人大监督的服务工作是义不容辞的职责。人大按照《预算法》、《监督法》审查和批准预算、决算,依法对财政进行监督,当好审计的“后盾”,是人大的职责。在财政审计工作中,审计接受人大监督,为人大服务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于诸多因素,国家审计机关在接受人大监督,主动配合人大,搞好财政审计工作还存在一定差距,也显现了一些薄弱之处,有待加以改进。为此,本文就财政审计如何为人大监督服务,提出以下不成熟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王慧 《当代审计》2002,(4):50-50
一、明确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定位内部审计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的内在要求而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在西方,内部审计发展的内在动因是由于企业规模扩大,内部管理层次增多,控制范围加大,为满足企业经济管理和监督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内部审计本质上服务于企业的内部管理,有别于国家审计和民间审计。而在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是在政府行政命令和法规要求下被动地建立起来的,长期以来在业务上受国家审计机关的指导和监督,其扮演的角色是国家审计在企业的派出代表,有着帮助国家监督企业的一面,而它同时又是企业内部机构…  相似文献   

7.
预算执行审计是《审计法》赋予国家审计机关的职权,是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开展预算执行审计,接受人大的监督,做好对人大的监督服务工作是义不容辞的职责。审计工作中,市审计局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为人大服务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近几年的预算执行审计报告内容丰富,反映的问题都是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预算执行审计报告特点鲜明,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经济生活对社会审计的这一中介服务形式的内在需求日益增多,客观上促进了社会审计组织的迅速增长和审计业务覆盖面的扩展。同时为确保社会审计工作的质量,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国家对社会审计组织的设立、执业、监督、指导等方面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所有这些都为国家审计得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社会审计工作成果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9.
一、两种监督的根本属性人大财经监督与政府审计监督是两个不同层面的监督主体。人大财经监督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实施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的重要内容,也是人大实现国家经济监督职能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20年审计工作实践的经验告诉我们,注重发挥审计监督的社会时效,是做好一切审计工作的关键。审计机关是国家经济运行的综合监督部门,肩负党和国家及人民的重托,只有注重发挥审计监督的社会时效性,才能及时为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健康运行保驾护航。梅州市审计机关成立20年来,之所以能随着经济的繁荣不断提高和发展,究其原因,主要的一条就是与时俱进,注重发挥审计监督在各个时期的社会时效作用,才使审计队伍不断壮大,审计业务和审计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审计成果不断扩大和提升;审计工作才能够得到了党委、政府、人大的支持、肯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赞扬;审计事业才有了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宁夏审计》2009,(5):10-11
我国预算执行审计与预算人大监督既有相同目标,又保持相对独立。预算执行审计是政府预算的内部监督行为,预算人大监督则是国家权力机关在前者基础之上对政府预算工作进行的再监督。二者具有法定和现实的密切关系,只有审计依法为人大提供服务并接受人大监督,人大依法为审计提供保障并用好审计成果,才能充分发挥预算执行审计职能作用,提高人大对预算的监督权威,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与和谐统一,真正强化政府预算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2.
经济责任审计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在审计理念、审计组织方式、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审计评价上日益规范和完善,各级审计机构建立了适合自身实际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发挥了经济责任审计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作用。但现有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由于缺乏责任承接机制,导致有的企业债权随着领导人员离任逐渐变成呆死坏账,一些有发展前景的业务及资产因领导人员的调整而丧失了预期效益。笔者通过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分析了建立责任承接机制的起因,论述了建立责任承接事项的范围,阐述了建立责任承接机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顺利 《现代企业》2020,(3):152-153
审计作为现代组织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组织内部业务活动的事前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以及对业务活动事后的执行效果进行监督。审计的形式可以分为三种:一是由国家审计机关对国有资源使用的相关部门进行监督的政府审计;二是由组织内部专职人员进行的对单位内部各种经济活动的内部审计;三是由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  相似文献   

14.
李钰  吴汇莹  陈帅弟  阎银泉 《财会通讯》2021,(3):123-127,176
政策引导与业务指导是国家审计机关指导内部审计的两种基本路径.本文以习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形成审计工作全国一盘棋的思想为指引,立足于《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借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指导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方法,基于业务指导和政策引导两个维度构建了国家审计机关指导内部审计的路径方法.研究发现,政策引导可以规范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落实国家的法律法规,形成完整的全国审计体系;业务指导可以完善组织内部审计治理,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内部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15.
革命根据地审计委员会的特点包括:审计委员会隶属最高政权机关或权力机关,审计独立性高;党政军主要领导或一把手担任审计委员会主任;审计委员会践行群众路线;重视对审计委员会的内外部监督。审计委员会的这些特点对当代中国国家审计改革与发展的启示主要有:一是提高审计机关独立性;二是进一步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全面领导;三是审计机关要践行群众路线;四是加强对审计机关各种形式的监督。  相似文献   

16.
现行体制下国家审计监督功能和机制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应借鉴生物免疫原理,重构国家审计监督机制。具体的路径和措施有:强化国家审计的独立性,构建垂直的审计组织体系;扩大审计处置权,建立审计问责制度;扩展国家审计的功能。推行社会现实评估。  相似文献   

17.
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建设:目标定位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家审计作为国家宏观经济监督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按照法定职责将维护国家安全和促进经济协调及可持续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主要目标,将推进民主法治、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根本目标.在路径选择上,应进一步树立科学审计理念,提高审计免疫能力,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审计工作方针,推进问责机制的建立,加强审计体系间的业务协作.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的国家审计机关实行的是行政型的审计体制。为了更好地使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本级预算的立法和重大决策及其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和监督,同时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就需要改革现行的审计体制,而建立立法型的审计体制,这对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一、国家审计体制和及其发展趋势 目前,在已经建立国家审计制度的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实行的审计体制可以划分为立法型、司法型、独立型和行政型四种模式。立法型审计模式。国家审计机关在议会的直接领导下,对行政、司法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实施审计监督。向议会报告审计结果并对议会负责。西欧、北美等多数国家实行这种审计体制。司法型审计模式。国家审计机关除拥有审计监督职能外,还具  相似文献   

19.
我国审计体制改革的走向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审计体制改革走向的现实选择应完善、维护现行审计体制,加强人大对审计机关的监督;采取审计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行政处理和司法处理相结合的做法;制订审计机关负责人任职资格和任免款程序,并严格执行;建立乡镇经济的审计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0.
基于国家审计视角,在概述中央政府推动国家监察委员会制度变革现实背景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推行监察委员会制度创新的多元动因,剖析影响制度施行的潜在障碍因素,结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环境与国家治理目标要求,提出推动充分融入国家审计职能的监察委员会制度改革目标落实的实施路径与政策建议,在国家监察委制度创新进程中充分认识并发挥国家审计机构的独特专业监督功能与特长,优化配置国家审计监督资源,担当起反腐败利剑的重任,充分吸收与运用国家审计机关的监督效能,集中各层面社会监督力量的优势,分阶段、分步骤,平稳推进实施战略,保障建立高效反腐长效机制预定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