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本文从公众参与主体和对象、程序、保障制度等方面指出了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不足,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社会、文化现状,提出通过明确环保组织占有的主体地位,完善公众参与的参与方式,提前公众参与的阶段,完善公众参与的有效反馈机制,给予公众充分的环境信息知情权保证等几个方面对我国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提出了完善和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公众参与预算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参与"已经成为我国人民民主生活的一个鲜明符号。随着政府支出的扩大和公民纳税人意识的增强,"公众参与"也进入了预算领域。近年来,我国各地方政府也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实践探索。然而,在兴致勃勃的表面掩盖下,公众参与预算却面临着可持续性难题:预算听证形式化、公众参与意识冷漠等问题日渐突出。其原因主要载于公众参与预算制度的不健全。为促使公众参与预算在我国的长足发展,必须建立一套成熟的制度体系,包含基本的公众参与预算基本法和相关的配套制度。在此基础上,增强公众参与热情和参与信心,逐渐形成与公众参与预算相适应的政治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3.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琴  黄明 《企业技术开发》2006,25(10):67-69,90
文章在介绍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体现公众参与有效性遵循的原则和公众参与环评的内容,并对提高公众参与有效性的方法进行了探讨,由此得出,提高公众的代表性、选择有效的调查方法、采取有效的参与形式、设计科学的调查内容、增强统计方法的有效性、合理公正地处理反馈意见,才能真正发挥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已在多项环境保护法律中规定了社会团体和个人具有参与环境保护的权利与义务,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开展公众参与是体现这种权利与义务的一种方式。但是,目前在贯彻公众参与中我们发现:公众环境意识淡薄、信息公开程度不够、公众参与渠道不够畅通、公众参与的适用尺度难以掌握、公众参与滞后等,因此难以保证公众参与的客观、公正、真实和有效性。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胡云 《城市问题》2005,(4):74-78
以西方国家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理论发展与实践活动为背景,就我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现状与问题,对公众参与的法的依据与保障、公众参与主体、公众参与的社会化功效、公众参与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公众参与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表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参与的主体是公众.捐赠时间和金钱是公众参与的重要形式,但是这种参与形式所能发挥的作用毕竟有限.媒体是公众参与的重要工具,借助传播媒介是公众参与的重要手段.因为传播媒介的介入,公众参与能够更加有效.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热点,在于包含个人利益在内的"公共利益",因此司法救济是公众参与的重要形式.另一方面,公众参与又是现代司法的指导原则.作为民主的同义语,公众参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公众参与及美国城市规划制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发展过程与市民运动以及政府行政改革的兴起密切相关.从20世纪60年代在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起步发展到现在,不仅公众参与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且参与活动本身在形式、参与程度等方面与初期相比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进而也对原有的城市规划制度产生了各种深远的影响.回顾美国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发展历程,分析公众参与的主要形式和内容,总结公众参与的主要特点及其发展中的问题,进而探讨公众参与对规划制度的影响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赵长军 《价值工程》2015,(7):242-243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是法律给予公民的基本权利,是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措施。本文从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涵义出发,分析了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现状,提出了完善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企业经济》2014,(11):42-45
环境治理是一项复杂多变的工程,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可以使环境治理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最大限度地减少冲突,化解社会矛盾,同时能让民众群策群力力,为为社会的共同利益出谋划策。环境保护管理需要深化公众参与的内涵,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有利于形成环境保护管理和公众的理性互动。本文基于绿色议程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视角视角,分析了当前我国转型升级所面临的法律环境,针对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制度存在的问题,设计出环境保护质量和公众参与表现权变框架。在此框架下根据绿色议程的基本思想,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的设计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锐 《民营科技》2010,(7):126-127
论述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内涵、依据、功能;公众参与环保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的对策,说明了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熊强辉 《中外企业家》2013,(8S):258-258
笔者立足于南昌市区水资源的现状,以公众参与机制为视角,分析和探讨了南昌水资源管理中的公众参与制度显存的问题和不足,并就如何完善水环境公众参与机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外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及借鉴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介绍了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背景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分析了我国公众参与研究的不足之处。在借鉴欧美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情况 ,提出了可操作性较强的“公众参与生长模式”。  相似文献   

13.
公众参与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7,自引:7,他引:27  
陈易 《城市问题》2002,(1):61-64
公众参与就是在社会分层、公众需求多样化、利益集团介入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协调对策 ,它强调公众 (市民 )对城市规划编制、管理过程的参与、决策和管理。九十年代以来 ,公众参与被引入我国城市规划学界 ,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随着“以人为本”、“福利经济”、“民主参与”等现代规划理念逐步融入我国城市规划体系 ,对公众参与的理解也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共识 ,那就是公众参与是人本主义与民主化的体现。我国正处在逐步市场化、民主化的建设过程中 ,公众参与的发展也处在初级阶段 ,因此在实践与研究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  相似文献   

14.
从环评公众参与主体的角度,剖析了目前我国环评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了第三方独立专家委员会的组成方式、参与环评的形式、职责和权力,并探讨了其在推动我国环评公众参与中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公众作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重要的行为主体之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广泛的公众参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本文从对公众参与的认识、当前公众参与的障碍以及如何调动公众参与热情等几方面阐述了公众参与对于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城市管理中公众参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公众参与促进了城市管理的理念更新,本文运用制度分析方法,探讨了我国城市管理决策中公众参与的制度障碍,并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从公众权利的具体化、社区自治建设、团队意识培养等方面,对我国公众参与的制度保障和创新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邓凌云  张楠 《城市发展研究》2011,18(7):62-66,94
中国的公众参与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而日本的公众参与则已经逐步成熟与完善,公众有了实质性的参与.本文针对日本规划中公众的制度设计包括法律地位、全过程的参与制度、外部评估机制、规划素质培养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公众参与应完善之处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饶世权 《国土经济》2007,(4X):66-69
公众参与制度是环境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各国基于国情而建立了不同的机制,在对各国公众参与机制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我国借鉴各国的有益经验,应当明确公众范围,确定公众参与的内容,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公众参与方式,并设计合理的公众参与程序,明确公众参与具有决定性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9.
城市规划中的“本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城市问题》2002,(3):50-53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导致城市规划的国家本位向公众本位过渡 ,而社会利益集团的复杂性更对公众利益造成威胁。在此紧要关头 ,公众参与更凸显重要。本文介绍了国外公众参与的“梯子理论”、我国公众参与的现状 ,并对不尽如人意的我国目前公众参与的现状给出了理论分析及制度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社会公共安全治理中公众参与的模式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社会公共安全治理面临政府有效性不足的现状,公众参与公共安全治理存在着意识、动力与能力的约束,而转型社会的多元性特征决定了公共安全治理需要公众的积极有序参与。公众作为参与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应该被关注。文章提出了我国社会公共安全治理从以政府为单一中心的管理走向政府与公众参与的合作治理的必然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治理理论与公众参与的实践,提出我国社会公共安全治理中公众的社会网络化参与模式与实现策略,包括要构建透明化的法治政府,引入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培养公民的参与意识与能力以及创新公众参与的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