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2 毫秒
1.
中国传统译学对翻译标准的讨论从来没有停止过。如“信达雅”、“忠实而通顺”、“神似与形似”等。翻译标准在不断的发展完善,影响翻译标准的因素也越来越不容忽略。除了语言因素,原文作者与译者的文化心理差异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层面。不同文化心理结构可能影响译者对原文的理解,也会影响读者对译文的接受,进而影响到翻译标准的制定和实现。  相似文献   

2.
外语学习中,文化知识和语言知识同等重要.正如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所指出的:"对于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成功的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因此培养译者的文化差异意识,提高译者的在翻译中的的文化差异处理能力是实现文化对等翻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译者可以在特定的翻译情境中选择特定的翻译目的,并为实现这一目的而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当前,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大肆实施文化霸权主义。中国译者应以传播和发展中国文化,抵制美国文化霸权,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为翻译目的,在翻译时有必要尽量采用异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王璐 《活力》2009,(10)
翻译理论的发展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翻译的过程就是正确理解原文和创造性地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对于这一过程的研究,很多学者付出艰辛的努力和工作,但是无论译者采用什么样的翻译方法和策略,翻译中完全对等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有效翻译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中法两国文化在存在共性的同时,也有很大的差异.在进行汉法互译时,译者不仅要掌握两种语言,更要熟悉两种文化,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文化的差异,提高跨文化整合能力,实现翻译的跨文化交流使命.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广告活动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一种跨文化交流。广告翻译作为一种语言转换和文化交融方式,其语言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广告翻译是与文化背景知识紧密相连的。文化是广告设计和广告翻译中的重要因素。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担负着各方面的责任,特别是要充分考虑到文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功能主义“目的论”角度讨论汉英广告翻译。提出译者在汉英广告翻译实践中应采用交际翻译法,使译文符合目标语的语言特征、文化习惯和读者期待,以达到广告预期的商业目的。  相似文献   

8.
田苗苗 《价值工程》2014,(7):261-262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翻译过程中蕴含在语言中的文化因素给译者的工作带来了挑战。文章介绍了文化词和文化含义词的各自定义及区别,并对二者在英汉互译中的处理提出了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论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及其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淼 《民营科技》2011,(9):83-83
译者主体性客观存在于文学翻译中。我国翻译理论界对译者主体性的关注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学者们对于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的讨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外翻译理论界都对译者主体性展开了热烈的探讨,表现出强烈的理论自觉性。我们在强调文学翻译的译者主体性的同时,必须看到译者主体性的限度。  相似文献   

10.
建筑英语作为科技英语的一个分支,具有不同于其他文本的一些特征.本文从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Newmark)提出的文本功能理论出发探究建筑英语的翻译,通过举例与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了建筑英语的翻译技巧.同时,文章还对译者本身应具有的素质提出了多点要求,包括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需将中英语言等各方面的差异考虑在内,熟练掌握翻译技巧,通顺、准确地传达原文信息内容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详细分析了非语言语境对小说对话翻译的作用,指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考虑非语言因素的影响,真正提高其驾驭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陈瑾 《价值工程》2015,(4):266-268
外宣翻译作为对外宣传中一种重要的手段,是每一位外宣工作者都应该熟练地掌握的,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却总会出现很多问题,其原因是因为译者对外宣翻译的特点和要求没有清楚的认识。与普通的翻译不同,外宣翻译因为它必须要达到正面对外宣传我们国家的目的,在翻译的过程中就必须要注意国情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不同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策略,以达到外宣翻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鲁迅著作《彷徨》中物质文化因素的翻译关系到读者对原文的理解。译者混杂文化身份对物质因素翻译会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从译者混杂文化身份入手,对比《彷徨》杨宪益与蓝诗玲两译本中关于物质文化的翻译,进而探讨译者混杂文化身份对物质文化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田雨 《活力》2009,(11):76-76
中国古典诗歌乃中国文学的瑰宝,它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映。同时也是文学作品中最精炼的一种形式。而“古诗之妙,专求意象”。(pi.1986:49)意象是诗歌的精髓,诗者所精心构建的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特色。因此,译诗实则译意象。一首诗歌在其译文中能否保留原文的文化韵昧与审美要求,并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主要取决于意象的处理,在翻译中国古典诗歌的过程中,能否传达出汉诗的审美神韵则是摆在译者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方古代的翻译理论根植于本国的语言特色和政治文化的土壤之中,因而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翻译理论形成过程.根据相关记载和中西方翻译简史,中西方古代的翻译贡献者都为翻译理论体系的形成做出了贡献.本文从翻译理论的内外部研究出发,探讨中西方古代翻译理论对整个翻译理论研究体系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鲁迅小说选》杨宪益译本与蓝诗玲译本都是受到读者广为称赞的译作。由于译者文化背景因素的不同,对于《鲁迅小说选》中文化因素的翻译确有不同之处。本文举例对比了两译者在习语及谚语、典故以及中国传统时间表达的翻译,对两译文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翻译进行了赏析。  相似文献   

17.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手段之一,和各个民族的文化是相互交叉,密不可分的.每个民族都在长久以来形成了其不同的文化,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语句的通顺,更要考虑译文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下是否能够被读者所理解.文化包含了太多的方面,例如知识、信仰、政治、艺术、法律等等,本文仅从动物、称谓系统、生存环境、社交礼节及地域政治与风俗习惯五个方面的差异简单的分析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对英汉翻译所造成的影响.文章通过很多的实例阐述并证明了文化的差异对翻译造成的影响之大,并交代了读者这类翻译的方法技巧及如何获取此类知识.希望通过此文,使阅读到的读者能够重视文化差异在翻译中的重要性,掌握一些简单的文化差异下的翻译方法,并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多多留心此类知识.  相似文献   

18.
在甲午海战后,作为爱国人士和有识之士马建忠,在《拟设翻译书院议》中提出了他的翻译观,即善译理论.从善译理论的提出至今,已有一个世纪之多,但善译理论所包含的内容却历久弥新,经久不朽.在阅读了善译理论相关文献后,本文拟从以下六个角度对关于善译理论的文献进行梳理总结:译者主体性问题,文本问题,多元系统观角度,思想文化角度,善译理论对比研究以及善译理论与现代议论. 一、译者的主体性 在谈到翻译时,首先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便是译者.在马建忠善译理论中,字里行间突出的都是译者该如何去翻译,译者翻译达到何种标准才算是好的翻译,等等.因而,译者的主体性问题是本文首先要梳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语用学是对语言的语义系统最有解释力的理论模式之一,文化与翻译的问题通常借用这一理论来阐释。在《红楼梦》中,"阿弥陀佛"的使用频率很高,不同的语用环境下,它的语用意义也不甚相同。那么在翻译这篇巨作的时候,杨宪益和霍克斯是怎样处理"阿弥陀佛"的,侧重的是文化反映还是语用意义。两位译者各取所需,对原文进行了不同的处理。  相似文献   

20.
张碧云 《价值工程》2012,31(17):303-304
文章拟从语境的角度出发,系统地总结现今美剧字幕组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影视字幕的误译及其成因,对字幕翻译从理论到实践做出初步探讨,从而指出译者在翻译影视作品时,必须准确把握语言语境与非语言语境,使观众能够把握源语含义、理解影视剧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