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制度约束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中的突出矛盾,制约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九五”以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进展,但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1.市场集中度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效益;2.产品结构不合理,集中在低附加值的产品上;3.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化,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4.国有资产质量差,资源配置不合理。  相似文献   

2.
计划经济体制是一种以国家为中心,以指令性计划为主要手段的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管理体制。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极端落后的农业国。在资源短缺,百业待兴的状况下,实行计划经济有利于集中有限的资源保证重点建设的需要。我们经过1950-1952年的经济恢复,接着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开展了大规模的建设。工业方面开展了以前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为中心和由投资限额以上的694个工程组成的工业建设。所有这些,没有计划经济在资源配置上的强制集中和重点倾斜是根本不可能的。计划经济时期产业结构中的产值结构转变和就业结构演变严重背离,即就业结构的调整滞后于产值结构调整。其根源在于产业发展战略有多种选择,而对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选择了资本投入大而与之相结合的劳动力少的产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1998年以来,适应我国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以及国际经济结构加速重组的新形势,我国在努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加大了对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力度,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的良性互动,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所有制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居民消费结构等都发生了许多新的积极的变化,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不合理状况有了比较明显的改观。在这一可喜的变化过程中,迅速发展的高新技术发挥了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4.
1998年以来,适应我国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以及国际经济结构加速重组的新形势,我国在努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加大了对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力度,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的良性互动,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所有制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居民消费结构等都发生了许多新的积极的变化,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不合理状况有了比较明显的改观。在这一可喜的变化过程中,迅速发展的高新技术发挥了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货膨胀是一个具有历史重演性的经济现象。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的同时,也反复经历了多次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我国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已经遇到并且今后可能还会遇到的难题。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既处于经济起飞的初始阶段,同时又处于体制变革的转轨时期,诸多因素的变化相互交织,使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显得更为复杂。鉴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多次通货膨胀,并且最近通胀压力又有所加剧,从目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状况入手,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提出减缓目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姜渝平 《企业研究》2012,(20):107-108
企业重组是针对企业产权关系、资源配置、产业结构和管理体制所展开的调整、整顿与整合的过程,其从整体上和战略上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强化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推进企业创新。本文主要讨论涉及企业产权变更的企业重组。  相似文献   

7.
我国在经济发展进人起飞阶段,经济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第二产业技术和效益不高,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产品结构不合理,低档次的产品多,高新技术产品少;企业结构不合理,小企业多,大企业少;地区经济结构不合理,“大而全”、“小而全”及结构趋同现象严重。因此,“九五”经济发展战略和江泽民“十五大”报告中都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战略目标之一。而如何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这一目标又是极为重要的重大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8.
经济改革、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我国的经济生活中,一个有待于解决的研究课题是如何在经济改革、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三者之间建立一种彼此推进的协调关系,以便既能在经济改革过程中实现有效的经济增长,又能通过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来建立资源配置的新机制,实现从传统经济体制向新经济体制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是资源通过市场而不是权力和关系来配置的经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例如美国,市场对资源的最优配置通过两手:一是法制,一手是宗教伦理。中国当前法制建设和新的伦理体系建设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而目前的权力和关系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导致我国市场经济的畸形发展。在目前状况下我认为在政府和企业之间架起民间商会这个桥梁是对市场经济的重要补充,或者说是基于中国政治体制和传统儒家伦理文化条件下的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0.
注重推进大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经济结构不合理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而经济结构不合理首先体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所以,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重点,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现阶段宏观经济管理的一项迫切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集团型国有文化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现有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也已难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下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因此,在企业体制机制创新、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上,建立起一套针对集团型国有文化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成为目前我们需要研究和探讨的关键问题。本文针对集团型国有文化企业绩效评价的特殊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十五”计划的纲要中明确提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进入WTO 后,中国烟草业原来依靠国家专卖体制所维持的独占地位将因国外同业所要求的“国民待遇”而逐步削弱以致取消,面对国际跨国烟草集团的强劲冲击,目前烟草结构中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集团。中小企业居多的“小舢舨”各自为战的格局将难以承受,将在真正的市场开放中经受最严峻的考验。因此,加快烟草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形成新的效益增长模式就成为中国烟草业的当务  相似文献   

13.
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可以缓解社会分配不公的矛盾,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社会安定团结,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经济更趋活跃,个人收入已呈现出多元化,个人收入差距明显拉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矛盾已经突出显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比例不协调等方面,在中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刺不容缓.主要从理论方面讲解了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内容,并分析了影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预测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现阶段,由于生产方式等经济因素和政治法律因素,劳资力量对比失衡,劳动者在劳资关系中处于劣势,使劳动者权益受到许多严重侵害,形成了极不合理的劳动关系。我国劳动关系变革与发展的目标模式,是迅速跨越早期工业化时代的劳动关系,尽快进入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其基本要求是到2020年基本上建立起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自主协商、政府依法调整的新型体制。  相似文献   

16.
论西部大开发中的金融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南大 《经济界》2002,(6):90-92
一、金融业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必须把握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正确把握好金融与经济的关系 从西部地区整个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仍存在计划经济的味道,从而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要  相似文献   

17.
我国船舶工业存在产业结构水平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因此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船舶工业产业结构调整要以是否有利于提高我国船舶工业产业的造船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为准则。文章在分析船东需求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船舶工业产业结构调整要以船东的需求为导向,并提出了我国船舶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自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我国地方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水平,但同时也面临着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行业投资状况冷热不均、重复建设严重等现象,对地方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为此,现阶段应着重调整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积极运用财政贴息杠杆实行地方经济调控。加强供给管理。促进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9.
一般来说,温和的通货膨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然而太多数的通货膨胀是需要调节的。通过观察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状况,可以看出我国通货膨胀周期性变动,造成通胀的原因有很多,但是由于我国货币供给存在内生性,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也会引起通货膨胀。文章对我国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3.经济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决定结构性失业的程度 我国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动力来自社会基层,而其速度完全由自上而下“摸着石头过河”来把握。从历史角度衡量,与劳动力总体成长和适应性调整的速度相比,产业结构的调整速度是太快了,不可避免地产生和加剧结构性失业的程度。在产业结构急剧调整的同时,劳动力的培训和观念的适应必然滞后,因而结构性失业将长期存在。劳动力促进产业发展又制约产业发展,产业创造就业也创造失业,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速度将决定结构性失业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