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9 毫秒
1.
转型期的中国面临众多挑战和调整,传统和现代、西方和东方以及各种社会形态和价值观的碰撞都影响着中国的发展,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新改进都促进了处在变革社会中的人群对新闻的追求,而新时期的受众对新闻的追求也不仅止于知道,在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的海量信息冲击下,受众渴望知道新闻背后的故事,挖掘新闻更深的原因、趋势等.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度报道在中国有了得以发展的土壤,也从此成为了各家媒体赢得受众的最佳法宝.本文以<南方周末>为窗口,对中国新闻深度报道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深度报道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闻是什么?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客观报道",还是如两方人所说的"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新闻的作用又是什么,是"让人们知道应该知道的事",还是追新求奇,制造卖点获取商业利益? 以上这些,都是对新闻概念和新闻作用局限性的表述,纵观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以及新闻产生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强有力和互动,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些认识,即新闻是一种社会公器,是当代社会法律政治之外的第三种力量,而且与政治法律经济等社会因素紧密关联,有着最广阔的受众基础,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是社会发展的强力助推器,是社会健康的守护者细分析起来,其作用有如下方面.  相似文献   

3.
孙红岩 《活力》2012,(19):116-116
深度报道在选择事实时以人为中心,探讨事实对人的生存,发展、自由的影响和作用,探索人的生存与社会发展的更深层次关系;深度报道的人文价值取向深刻反映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为背景的中国新闻生态和新闻文化的变化,它的内在品格也符合新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下受众对新闻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新闻的语言不是华丽词藻的堆砌,也不是做作情感的煽情.新闻语言是朴素、实在的,是"有真意,去粉饰,勿卖弄"和"真诚"的,是努力追求与受众理解上的一致性的.新闻语言要追求包含尽可能多的信息量,要努力达到与受众情感上的共融性,"真诚"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5.
庞海江 《活力》2014,(13):60-60
在日常新闻编辑过程中,如何发挥新闻编排的最大优势,人们总结了很多办法,比如归类编辑、对比编辑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方法。然而,随着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新闻编排的理解进一步加深,新闻编排的技巧已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目前,打破正常新闻节奏,完全根据编辑意识,从新闻价值、受众需求出发,对各类新闻进行“菜单”重排,已经成为体现编辑意识,追求创新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刚 《活力》2012,(10):162-162
中国媒体发展已不断成熟,并与受众形成了各式连带关系,受众熟悉的节目样式随着中国式娱乐的发展,有了更新与转变。受众因为对娱乐的需要而对节目“百般挑剔”,新闻娱乐化就是其中的产物。而受众也因为节目形式的转变而进一步学会了辨别,用自身观点影响节目形式的改变,而这些又在侧面影响了中国传媒的发展过程。新闻娱乐化和受众心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互补进而得到双赢的机会。新闻娱乐化因受众而愈加多样,受众因新闻娱乐化不断成熟,二者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媒介的发展,也进一步演绎了中国媒介发展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新科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科技新闻成了人们了解新科技的重要途径。然而,现在有些记者,为了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为了追求新闻的轰动效应,为了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不惜扭曲事实,在新闻报道中将本该坚守的新闻科学性与真实性而不顾,导致失实的科技新闻屡见报端,误导广大读者,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和危害。记者在科技新闻报道中,必须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必须坚持科学性,要准确、及时、客观地报道科技新闻本身,还原给读者一个真实的科学。  相似文献   

8.
一、新闻本源的回归,用事实说话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生活呈现出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社会转型期的受众对电视传媒的传播,特别是对电视新闻的传播有了更新、更高的需求,电视传媒在努力满足受众需求的时候,应对新闻本源的回归多一份执著."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这是新闻界对新闻本源的普遍表述".  相似文献   

9.
胡海艺 《活力》2009,(3):57-58
一、新闻本源的回归。用事实说话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生活呈现出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社会转型期的受众对电视传媒的传播,特别是对电视新闻的传播有了更新、更高的需求,电视传媒在努力满足受众需求的时候,应对新闻本源的回归多一份执著。“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这是新闻界对新闻本源的普遍表述”。  相似文献   

10.
新闻受众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状况不仅直接影响着新闻受众对新闻的理解和接受,也直接影响着新闻传播的效果,理应得到新闻理论界和业界的重视。近几年,民生新闻在许多省级台和城市台蓬勃兴起,受到受众的欢迎。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它满足与迎合了受众的求近、求真、求快、求新的心理,但其中也存在着对受众期待引导的心理、审美的心理满足不足的缺陷。从受众心理的角度对民生新闻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提升民生新闻的品质,加快其在探索中前行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李绍敏  杜晓娟 《活力》2010,(9):69-69
我们中国传统的三大节目包括新闻节目、社教节目和文艺节目.大家都知道,新闻的定义很明确,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有广义的新闻和狭义的新闻.而社教节目的定义是什么呢?就是以社会教育为主旨.传达科学知识、社会公益、社会道德这样的节目。在广播电视节目中.除新闻节目和文艺节目之外的其他节目统称为社教节目。可以说,社教节目是个“筐”。  相似文献   

12.
张丽华 《活力》2014,(22):50-50
新闻是电视的主体,质量是电视的生命。随着新闻媒介的不断增加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受众对新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让一篇新闻报道得到受众的喜爱,将好的新闻作品展现给受众,这就要求记者在每一次采访时都要做到深入的采访和细微的观察。  相似文献   

13.
《经营者》2005,(5):26-27
<正>中国传播已经迎来了新的发展拐点,需要核裂变的催动力。——丁俊杰致开幕词每个人都是受众,但我们知道最有价值的传播是什么? 2005年4月15日,中国传播盛世之夜。4月流光异彩, 由《经营者》杂志主办的“2004中国年度传播榜中榜”评选结果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揭晓。自2005年开始,《经营者》杂志协同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导报杂志社、中央电视台的强势机构联手缔  相似文献   

14.
周海龙 《经营者》2010,(2):28-28
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与央视的最大区别在于错位发展,更多的是向海外受众提供中国视角的国际新闻和国际视角的中国新闻,使国际电视新闻报道多一种信息源和声音,使全球受众多一种选择和判断。  相似文献   

15.
郭丹 《活力》2014,(1):31-3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虚假的传达对新闻来讲绝对是致命的伤害。新闻错误信息的传达对受众、对社会所引起的反响是巨大的,可怕的,甚至是无法控制的。那么什么是新闻真实度呢?它是指某一新闻事件从发生背景到发生过程及产生的结果经新闻工作者的采访、写作、编辑,最终通过发布后在受众那里得到的认识、理解和反馈与新闻事实本身的比照接近程度。  相似文献   

16.
史国立 《活力》2014,(10):90-90
《新闻夜航》是中国新闻名专栏,在中国电视民生新闻领域具有很高的地位。多年来,成为受众一个准时约会的对象,但在民生新闻栏目不断涌现的今天,如何使电视民生新闻的播出内容满足受众“口味儿”?这个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7.
白雪松 《活力》2011,(6):262-262
作为诸多新闻品种的一种,现场短新闻是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以短小的篇幅再现当时的景况.并把新闻事件传播给受众的一种新闻体裁。现场短新闻是一种常用体裁。是受众喜爱的一种报道形式。由于它同时具备了新闻价值高、现场感强、篇章短而精等特征,适应人们对信息的需要,适应了信息大爆炸的知识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新媒体"以其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的特性将海量的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受众,极大地满足了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这种局面下,向来追求深度的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面临严峻挑战,在面对受众第一时间满足信息需求的情况下,这类节目是否还有自己的生存空间,竞争力又在哪里?本文通过对新华社与黑龙江电视台共同打造的电视新闻专题栏目<新华视点>的分析,对电视新闻专题栏目的有效竞争力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郭丹 《活力》2013,(24):71-71
电视新闻除了传播信息、传授知识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审美价值,受众在接受信息、接受知识的同时,还具有审美追求。因此,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注意新闻创作中的审美创造,为新闻品位的提高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相似文献   

20.
新闻与消费     
姜垌羽 《活力》2014,(10):84-84
今天中国的传媒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情况,不仅是新闻的娱乐化,更有包括党报在内的传媒生存危机、有偿新闻、虚假新闻以及传媒内容的低俗化等等。显而易见的是,中国的传媒正面临着这样的复杂语境。一方面是中国加快融入世界体系;网络使知识实现超越时空的极速和无界传播;以高端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介成为大众的日用品;信息传播的手段和形式向着以“电视为中心”的图像化转向。这一切都显示今天的传媒行为已经不单纯是一种媒介自身的言语行为,而是在全球跨文化、跨文明传播中携带着数字技术的各种权力资本激烈冲突的社会信息交流复合系统。另一方面中国自1992年以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从社会运行体制到媒体管理机制;从精英文化到大众话语;从国家政府到市民社会。新闻从话语霸权的神坛上一步步走向百姓言说;新闻形态从严肃、端庄日益坠入娱乐、庸俗等等。笔者认为这一切都是市场经济确立以来社会消费日渐繁荣影响的结果。新闻的属性和本质受到了当下社会复杂的消费语境的深刻影响:一方面是新闻的传统价值观念受到冲击,新闻由受众关注的事件报道转为新闻是社会日常生活的全面反映,新闻是娱乐,新闻需要策划;另一方面是新闻的形态由传统的文字中心变成图像为中心;新闻结构也由“倒金字塔结构”转化成“故事性写作”,毫无疑问,新的新闻传播时代到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