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国内经济和社会环境下的多数企业对高职营销专业毕业生在能力和素质方面的需求具有新的时代特征,通过跟踪调查资料分析,高职院校在学生培养时应注重其信息获取与利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点培养,而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则应加强学生探索进取精神的素质教育。只有不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高职院校营销专业毕业生才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和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
离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必需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一教育目标目前已为国内教育界所公认。对高职院校来说,是否就意味着学生只需要掌握专业技能,而不必太重视文化素养等综合能力的提高呢?笔者认为高职教育不仅要考虑到企业和岗位对职业技能的需要,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否适应社会的需要,特别是要重视要人文素养,着力培养高职生的“人文技能”,这对高职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任鲁宁 《价值工程》2014,(1):263-264
高职教育要求学生除了掌握专业能力以外,还应具有人才市场所要求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全面掌握职业能力才能够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形势下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本文从分析职业技能的内涵和培养职业技能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就业市场人才需求发生转变,用人单位不再单一看中学历、能力,更看重的是求职者的职业态度。这对高职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在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更要加强学生职业态度的培养。本文从企业用人理念的转变入手分析,将高职生的职业竞争力三方面进行剖析,得出培养高职生的职业态度对提升其职业竞争力最具优势。基于上述结论并通过对职业态度内涵及培养内容的解析,从社会、家庭及学校三个层面提出对高职生进行职业态度教育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1 实践教学项目设计指导思想 1.1依据工作岗位职业技能要求设置实训项目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社会企业的需要,即"岗位需求"决定了学校人才培养规格,基于"岗位导向"是我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专业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其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专门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进行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环节,实训基地则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面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  相似文献   

7.
李萌 《价值工程》2011,30(17):260-261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培养高职学生的专业实践性,更应注重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学生社团就是培养高职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社交能力、提升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等职业素质的重要舞台。学生社团活动的多样性既培养了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职业技能;又提高了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使高职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8.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培养本源及模式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职业技能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结构性失衡,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的本源即实用性角度来看,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会计职业技能教育这两个支点同等重要,切不可厚此薄彼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培养模式应着重从创新考试模式、调整教学方法和数材结构、强化实验实训实习场所建设和应用、全面构建会计专业双师队伍等方面加快改革.  相似文献   

9.
高职数学教育是在高中数学教育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其一方面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为社会发展培养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变化,在高职数学教育中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企业也更加需要能够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人才。本文主要从高职数学自主学习的相关释义、意义、不足等方面对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杨厦 《乡镇企业科技》2014,(21):300-301
近些年,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发展趋势日益突出,并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如何把这一教育观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去,以提高就业率,也随之成为了高职教育模式的重点内容。本文则认为以就业为导向,就要在各个环节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其中职业能力则是就业的最基本要求。而良好的职业能力则是学生就业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成为高职院校重要的课程。本文从高职教学管理的实践出发,阐述了高职院校学生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并从全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曾文伊 《中外企业家》2013,(9Z):214-214
高职教育的准确定位是高职教育能否成功培养行业所需人才的关键。我国高职教育的定位是:培养企业和社会组织实际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学生既具备解决某项专业任务的能力,又具备全面的综合职业能力,从而为学生尽快的适应工作和将来晋升企业的管理人才打好基础。因此,笔者主要探讨了财经类高职专科学校的实训课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和课堂设计方面的相关问题以及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2.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高职教育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养之外,还应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刘春才 《企业研究》2012,(22):215-217
高职教育强调培养学生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技能,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为实现培养目标,保证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会计专门人才,高职会计专业应加强与企业合作,从会计专业的自身特点出发,结合会计岗位工作实际,与企业合作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按照教学做一体、以岗定学、双证融通的原则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4.
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主导者,其自身的能力对于教育水平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研究高职院校老师的职业发展问题对于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整个社会应与高职院校,与教师共同努力,探索出一种符合高职教育规律、适合本校特色、尊重教师的培养模式,以此提高教师职业发展的规划能力,促进教师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物流高职人才的能力分析及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满足企业和社会需求为出发点,依据有关理论和教育实践,深入分析物流高职人才应具备的综合性关键能力和高水平专业技能,提出高职院校应全面协调培养融综合性关键能力和高水平专业技能于一体的物流高职人才.  相似文献   

16.
职业技能大赛赛项与专业教学改革相结合,职业技能大赛组织与行业、企业相结合,职业技能大赛注重个人能力培养与团队协作能力精神,对促进高职高专教学改革有强大的推动作用。通过研究近年来我国职业技能大赛的现状,分析了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教学质量的影响力,并对高职院校如何做好职业技能大赛的组织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一英语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面临的挑战饱受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方法的影响,英语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仅仅充当了公共基础类课程的角色;在各种英语等级考试的引导下,高职英语教学在承担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任务中的作用就变得微乎其微了,其后果就是学生缺乏专业英语素养,难以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高等职业教育持续不断的改革就决定了高职教育的服务社会的本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成为高等教育参与者不断探索的永久性课题,这也就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发展指  相似文献   

18.
论职业技能竞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国内各高职院校相继举办各类职业技能竞赛,通过职业技能竞赛,职业素质中要求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企业管理理念、文化渗透及创新精神在竞赛项目中得以充分体现。通过职业技能竞赛,学生的就业水平得以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得以提升,最终学生、学校、企业实现"三赢"。  相似文献   

19.
刘舒宁 《当代会计》2021,(5):140-142
培养符合行业需求且具有良好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重要教育目标.受高职院校会计、审计专业课程教育模式和"互联网+教育"趋势的共同影响,要想让课程贴近行业需求,培养出适应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就需要院校及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革.文章剖析了社会对审计人才的需求、当前高职院校审计类课程设置情况以及传统审计学课程存在的固有难题,并梳理了当前审计类职业技能竞赛的项目及主要内容,由此提出课程分阶段、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并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体系、课程实施三个方面把技能竞赛融入课程教学,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实现高职教育服务于社会需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当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之一,在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培养职业化人才上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而高职院校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开展公共音乐教育,通过完善音乐教育基础设施,培养高质量师资队伍,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加了其就业优势。本文通过对音乐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创造力、审美能力及交际能力等方面的论述,揭示了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