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直以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始终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职业技能培训为就业服务的理念,广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按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有关工作要求,重点抓好农村转移劳动力、返乡农民工、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培训。今年上半年,全市举办城镇就业技能培训2010人次,农牧民转移技能培训1894人次,帮助农牧民实现转移就业46634人,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18550人。  相似文献   

2.
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通过对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作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分析,对做好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葛炎  徐宁 《中国就业》2006,(4):40-41
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中,浙江省长兴县把劳动力技能培训作为推进劳动力转移的关键环节来抓,在全县推行“农民技能培训教育券”制度,对农民技能培训实行政府买单,鼓励乡镇、部门和经济主体积极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有效促进了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深入开展。自2004年9月实施以来,全县共发放培训券8050份,完成培训6694人,结算培训经费267.76万元。  相似文献   

4.
今年我省将分别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对全省38,5万农民开展农民转产转岗就业技能和农村专业科技培训。  相似文献   

5.
深入乡村,通过座谈、走访,我们深切感到:当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应在四个方面下功夫。培训必须实用化。“能不能到我们的田间地头讲一讲,最好是要手把手教一教,这样才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不少农村实用人才说。通过调查了解和综合分析感到,农村实用人才迫切期盼符合“三性”要求的专业知识培训和实用技术指导。一是针对性。培训内容要区别于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突出新知识和新技术,区分对象分类、区分等级分层设计培训内容和课程,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示范性。培训最好在种养殖等龙头企业或示范实训基地进行,使理论知识灌输与实际操作示范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惠钊 《中国就业》2008,(2):60-60
湖北省丹江口市以“技能就业计划”项目实施为契机,采取得力措施,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2007年共培训农村劳动力16415人,占全年任务的164%,其中技能性培训5251人,占全年任务的105%;引导性培训11164入,占全年任务的223.3名,共转移安置农村劳动力8684人,全年农民劳务总收入达到5亿多元,农民劳务人均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3%以上,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我国大部分地区安排专项培训资金,以培训券形式发给符合条件的农民,让农民用培训券充抵培训费,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和培训工种进行培训。采用培训券方式培训了新型农民,帮助了农民致富、带动了农业丰收、促进了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8.
赖作明 《中国就业》2008,(12):34-35
近年来,江西省大余县充分发挥劳动保障部门组织服务协调职能,以“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发展产业,富裕农民”为目标,积极探索推行了“四标准四为主”的农民标准化培训模式,推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了承接产业转移工作。赣州市先后在大余县召开了培育新农民、农机技术培训、人力资源体系建设现场会,该县劳动就业局还荣获了“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9.
2004年国家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委共同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旨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稳定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它自实施四年以来,在各地区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由于各级政府在目标追求和管理范围方面的差异,存在着"错位"、"越位"和"缺位"现象,政府职能没有得到充分而有效发挥,也制约了阳光工程的持续健康发展。按照阳光工程"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实施原则,如何定位政府的主导推动作用,如何进一步促进政府职能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有效发挥,是政府职能建设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2005年浙江省兰溪市共组织培训城乡劳动力21744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8.7%。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1494人,务工农民技能培训10250人。  相似文献   

11.
崔少鹏 《价值工程》2014,(14):229-230
"三农"问题是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问题,其根源在于如何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发生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涌入城市和经济发达省份,走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随着农村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农村劳动力跨区域进城务工行为日趋显著。在此背景下,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综合素质和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早日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物流人才实践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探索思路:在校企合作中延伸教学场地;拓展教学资源;设置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专业培训机构与学校进行实践能力的链接式培养;多种有效考核方式结合。  相似文献   

13.
缩小陕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有效途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娜 《价值工程》2012,(12):118-119
城乡收入比是衡量城乡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陕西城乡居民收入比2002年—2010年一直远高于全国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农村人口占陕西人口总数的多数,与城镇居民主要依靠政策性收入来源的相对固定性和单一性相比,农村居民收入来源更灵活多样,增收潜力可挖。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近来超过城镇的事实,更进一步证实了农民增收在有效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中的作用。必须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实现农村工业化;提高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实现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等途径增加农民收入以缩小陕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4.
王妍妍  李亚民 《价值工程》2010,29(16):138-139
目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问题是黑龙江省面临的重要问题。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要将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合理和科学地转移与配置,不仅有利于黑龙江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对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田娜 《价值工程》2012,31(16):151-152
西安是陕西城乡收入比最小的城市,但与发达城市相比,城乡收入差距还是比较大的。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除了农民具有增收的主观意愿外,西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社会经济环境也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可挖掘的潜力。发挥旅游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都市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合理规划财产性收入,确保财产增值;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确保转移性收入增长以充分挖掘农民增收潜力,进而缩小西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6.
曹明 《企业活力》2011,(7):48-53
河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时期,河南农民工转移就业呈现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农民工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总量大且增长速度快;农民工群体年轻化、知识化和技能化新特点显现;农民工转移就业的岗位、方式日趋稳定;河南吸纳农民工就业的能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在省内转移就业;农民工就业的行业结构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农村劳动力供求关系正从长期"供过于求"转向"总量过剩,结构短缺"的新阶段。在"十二五"及中长期时间内,河南农村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局面不会改变,转移就业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将逐渐趋向平稳;转移流动就业的形式仍以流动型和定居型存在;"刘易斯拐点"的迹象即将显现;从长期看,到"十三五"末,河南农村劳动力供给将进入"刘易斯转折点"的第二阶段。劳动人口将出现负增长,农村富余劳动力将由结构性短缺发展到全面短缺。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中的歧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下,我国农民工人数和规模不断扩大,成为社会转型中的特殊群体,对我国经济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然而,在我国的农村劳动力流动过程中,矛盾日益突显,其中由于大量农民工的涌入带来的城镇治安、环境问题,导致歧视问题严重化。文中从两个角度提出解决措施,以期改善农村劳动力的待遇,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产权界定方式——分工——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分析线索,利用广东省阳山县和新丰县2232户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和OLS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分工调节下农地整合确权对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影响,并运用倾向匹配得分模型(PSM)进行内生性检验。结果发现,整合确权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农产品市场化程度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程度的提高增强了农地整合确权对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正向激励。因此,发挥农地确权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效应既要考虑确权进度,也要关注确权方式,注重提高农产品市场化程度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程度,以此加快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进程。  相似文献   

19.
边晓晨  曹敏 《价值工程》2012,(27):303-305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发展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与速度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建国后,陕西省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程,陕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速度也伴随着陕西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进程体现出不同的特点。也决定了这一时期陕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模式及其缺陷所在。说明今天的陕西必须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良性互动发展,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统分析城市扩张、土地财政依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机制,并针对中国28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GMM估计和面板门槛效应模型,考察城市扩张和土地财政依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城市扩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主要呈现推动作用,且可能表现出倒U型趋势。以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工资水平作为门槛变量,城市扩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土地财政依赖则不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且城市扩张与土地财政依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同时,城市扩张与土地财政依赖的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在与土地财政互动的过程中,城市扩张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效用被不断削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