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海霞  周顺 《价值工程》2012,31(36):213-214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我国当前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热点问题。特别是我国农业生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农科研究生的培养更应以实践为基础,准确把握农科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结构与内涵,通过转变观念、调整专业设置、健全创新教育管理机制、加强创业教育等途径,深化农科类研究生教育改革,努力培养大批创新型的农科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2.
黄丹  龚炎长  任丹 《价值工程》2011,30(20):227-228
农科类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农业技术专门人才的一种新学制和新途径。教育部自2009年起,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以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研究生教育中的比例。本文从农科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产生的背景、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办法等方面探索农科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乡土历史教学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拓展历史教学,增加历史教学趣味性的重要教学形式。学习乡土历史教学,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人文情怀。遵义地区认识到乡土历史的重要性,并积极开展乡土历史教学活动,但是由于经济和教学资源等诸多方面的限制,教学仍然有很多缺陷。本文从遵义地区实施乡土历史教学的情况入手论述了在遵义地区实施乡土历史教学的必要性和方法,以此希望为遵义乡土历史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社会发展变化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范围受到新的影响,将本地区的乡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北部湾地区的乡土文化资源丰富,运用本土的海洋文化、岭南文化、民俗文化涵养高职学生的人文情怀,促使学生由关注自我扩展到关爱家庭、关注民族和关心国家,强化他们爱自己、爱家园、爱民族、爱祖国的情怀。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文化趋同之势日渐趋强,新乡土主义理念应运而生。新乡土主义不仅仅是一种设计理念,更是一种新思潮,是城市化后人们对“乡土”的再思考和再诠释。绿维的新乡土主义设计是在现代浪潮中对过去的理性回望,是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进程中对乡土情怀的理性回应。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的融入城市和回归乡村是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和当下构建和谐社会主题下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在"亦工亦农"的尴尬身份下面临着进城困难,回乡无途的困境,即总体上他们进城遭到拒绝,同时他们拒绝回归乡土,即"双重拒绝困境"。本文以新生代农民工"漂移"为切入点,分析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和乡土回归的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乡土文化源远流长,而广大农村则是滋生培育乡土文化的根源和基因。千年古镇——双凤,东临长江,南依上海,商贾客流络绎不绝,沪、浙两地文化在此交汇,如"舞龙狮"等民间文化盛行独特,这些民俗风情中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本文从本地区的实际特点出发,挖掘农村的乡土资源,滋养农村学生贫瘠的心灵,点燃乡土阅读的激情,扩大学生阅读领域,引领学生迈进乡土殿堂,构建"可变化阅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我国9亿农民中有1.8亿是文盲,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仅为9.1%,每万名农业人口中有农科人员6人,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每万人拥有40名农科人员的水平。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已成为制约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小康建设的瓶颈。面对这种现状,图书馆不能无所作为,相反,一定要大有作为。可以说,农村图书馆是提高农民素质的关键,因为没有农民素质的提高就没有新型农民,没有新型农民就没有新农村。  相似文献   

9.
乡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历来与农村、农业紧密相连。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举,也与农村、农业、农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阐述了乡土文化与乡镇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从文化角度对乡镇企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乡土郎中走红令人忧我在农村长大,在我的印象中,乡土郎中大多没经过专门学习和培训,仅是凭祖传一技或自身摸索到的一点医道混口饭吃,充其量算个巧农民,可如今,乡土郎中真的挺走红。不少农民生病都让乡土郎中医治,即使是危重病症也免不了先让乡土郎中揭鼓一阵。其原...  相似文献   

11.
《乡土中国》最集中概括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特征。现代农村与费孝通先生20世纪40年代所描述的"乡土中国"相差甚远,要走向中国农村现代法治之路,必须在法治路径的选择上,注意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利益的保护,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强调乡土科技人才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农村乡土人才开发和管理应把握好的基本原则和所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王亚平 《价值工程》2014,(12):319-320
常德鼓书属于民间乡土艺术形式,其展演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彰显传统文化,表达乡土民间价值观;二、表现现实情怀,讲述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三、旧词新唱,展现"传说"的传承与新变。  相似文献   

14.
乡土文化是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的灵魂所在,如何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因地制宜,传承和发展乡土文化,保护和利用乡村现有资源,把每一个村落的历史、文化、地理、人文、产业相结合,以文化为抓手、继承乡土文化传统,才能更好、更高效地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才能使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形成合力,更有效地推动农村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土地整治应遵循低成本高效益、易于管理维护的原则,运用生态工程技术和乡土景观设计手法,构建健康的、可持续的农村生态系统和乡土景观。乡土景观是指当地人为了生活而采取的对自然过程和土地,以及土地上的空间格局的适应方式,是此时此地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大地上的投影。乡土景观设计是通过人类干涉而得到维持的“二次自然、人工的自然”,也就是培育驯化的自然,形成“人类化的自然、家畜化的自然、驯化的自然、温顺的自然、健康的自然和弹性的自然”,使人产生亲切、舒适及家的感觉。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生态旅游规划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方面阐述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意义与前景,并提出新农村生态旅游规划中自然景观与乡土人文资源的规划思路与开发、保护原则。  相似文献   

17.
顾威  王宇飞 《民营科技》2012,(12):325-325
分析了北方农村社区化的特殊性和主要问题,从城乡差异、农民生产生活需求、乡土特色等视角研究,对农村社区的规划建设提出相应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8.
蔡凌  邓毅  姜省 《城市问题》2012,(3):30-34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总结了侗族乡土聚落演进中的聚落空间异化、聚落管理弱化与聚落更新"现代化"等共同趋势,提出快速城镇化带来的产业变化、农村人口流动以及生活观念转变是影响侗族乡土聚落聚居模式的深层原因。进而通过把保护和发展视角从传统的注重实体和空间的层面扩展到经济和社会层面,建立了调整产业结构、健全聚落管理、重构聚落空间的乡土聚落保护与发展战略架构,并阐述了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9.
蔡正云 《民营科技》2014,(12):250-251
第一志愿报考农科类专业的学生持续减少,而农科类毕业生就业形势逐年向好,出现了供需失衡的现状,通过分析宁夏当前农科类本科专业招生的现状和良好的就业局面,探讨农科类专业招生策略和未来的就业前景提供依据和支撑。  相似文献   

20.
美的总部大楼景观设计通过现代景观语言回应中国岭南大地景观"桑基鱼塘",在高速城市化的当下回归乡土景观形式与本土美感意境,写就一篇新话语时代的《广东新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