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城市扩张和汽车拥有量的迅猛增长,城市交通拥堵越来越严重。本文分析了石家庄市交通拥堵的现状及原因,提出了建设慢行交通系统、推进公交优先战略、整治乱停乱放、提高小汽车使用成本、设置单行道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良好的社会,生态文明新时代就是建设生态美丽、生产美化、生活美好的新社会。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是要通过生态文明建设,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我们深入认识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理论指导与全新思路。其中,建成生态小康和全面小康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目标,引领绿色增长、绿色产业、绿色科技、绿色消费新常态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途径。深化改革、完善法治、从严治党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张丽岩  马健 《物流科技》2015,38(1):8-11
在影响雾霾天气的诸多因素中,机动车尾气排放是最主要因素之一,因而对雾霾天气的综合防治应相对突出对机动车的优化管理.围绕这一重点,需要从战略高度调整和优化现有的交通运输结构,使之符合生态交通发展的根本要求.生态智能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和手段,是苏州实现生态经济目标的重要途径.文章在深入分析苏州生态交通的现状、问题和成因后,提出了建设生态型智能交通城市的发展途径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生态城真的具有节能环保的性能而具有可推广性吗?基于环境全影响的分析思路,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并运用LCA方法测算了生态城与普通城的环境影响偏差。结果显示:(1)以建筑和交通作典型分析,生态城要比普通城的环境全影响小,绿色建筑比普通建筑的环境全影响可减少11.2%,电动汽车比传统燃油汽车的环境全影响可减少14.8%;(2)以汽车作为典型消费行为,建筑作为典型生产行为来比较的话,电动汽车所改进的环境全影响是绿色建筑的26倍,即,生态城内居民消费行为要比生产行为的环境影响大。这表明,生态城环境全影响的首要因素是居民的生态友好型消费偏好。因此,实现生态城改进环境影响目标的有效手段是设立门槛,以使入住生态城的居民真正具有生态友好型消费偏好。  相似文献   

5.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未来20年,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持续快速推进将成为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事件。发展低碳生态城市应该研究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确定低碳生态城市发展任务,遵循城市功能和低碳生态城市发展要求,合理发展城市工业;科学规划、合理引导低碳生态城市发展,完善规划指标体系,推行规划环评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同时以全方位的可持续交通系统引导城市高效节能运转,构建可持续城市交通系统;研究推广节能技术,推广绿色建筑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为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推进体制创新,改革财税体制和考核体系,为发展低碳生态城市营造制度环境,改革城市政府行政管理体制,转变和优化城市政府职能,促进低碳生态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我国城市交通面临的现状和困境,急需探索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交通途径和方法。论文重点介绍了欧洲城市所采取的公共交通优先、小汽车友好型城市和低技生态型自行车交通等改善城市交通的策略,以期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汽车工业的高速增长,在大城市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城市经济发展的成本在显著上升。本文认为,应从控制汽车工业发展速度,增加行车成本,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推行机动车限行措施等方面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以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行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实践。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落实的基本思路为: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为线索,重点从规划的空间落实、规划的行动落实两个方面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落实框架。具体对策建议:培育生态文明观念,大力发展生态文化;统筹推进,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体系;转变消费模式,倡导绿色消费;构筑生态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南通城市交通碳排放现状,识别了未来南通城市交通节能减排的主要交通方式和控制措施;结合南通实际,分析了城市快速发展和疫情期间及后疫情时代南通城市交通碳减排面临的挑战,以及“双碳”目标下南通城市交通碳减排面临的机遇;总结了国外城市交通的碳中和实施路径,从空间结构、绿色出行、智慧交通、交通能源和交通碳交易等方面,提出“双碳”目标下南通低碳城市交通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10.
解决中国城市交通冲突、交通拥堵等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发展多元交通模式,避免对小汽车的一元依赖.通过对欧美城市发展多元交通的历史比较,发现它们在汽车社会初期“以汽车为中心”的交通规划不仅没有化解交通冲突,反而使交通拥堵等问题愈演愈烈.20世纪60年代后欧洲城市致力于推进多元交通发展,效果显著.主要措施包括进行交通静化实践,以政策鼓励交通方式多元选择,以及建构公交、自行车、步行一体化的交通模式.而美国城市的认识和实践相对滞后,当前城市对小汽车依赖仍然严重.中国城市必须防止重蹈欧美国家当初的覆辙而走进“车本位”误区.为此,需要保障非小汽车出行人路权,完善慢行交通系统,提高城市公交的分担率和吸引力,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