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外部收购并不能解决MBO中存在的问题,甚至会出现比MBO更坏的结果 最近,国资委明确表态,禁止国有大型企业施行MBO,中小企业的MBO也必须按照合法程序规范进行。而关于国有企业MBO运作的法规文件,国资委正在制定,预计将在2005年"两会"之前正式出台。到  相似文献   

2.
一份可能引发MBO新浪潮的文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数位国资委官员、业界专家的采访,《中国企业家》对《暂行规定》的某些 细则进行独家披露和解释 散布在全国各地的15万家中小型国企的命运和面貌 有可能因一份文件的出台而被改变。 《中国企业家》近日获得的确切消息称,《关 于中小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有关问题的暂行规定》 (简称《暂行规定》)最早将于4月初出台。而目前,该法规 正在地方政府和国资委内部最后征求意见。这是自国资委和 财政部自2003年底联合发文对国企产权改制作出严格规范、 2004年年底国资委又叫停大型企业MBO之后,国资委出台 的一份关于MBO的合法渠道和规则的文件。  相似文献   

3.
上个世纪末本世纪之初,在国退民进的背景下,国有企业MBO浪潮席卷了全国。2005年4月,国资委正式出台了《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该文件明确指出:大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及所属从事该大型企业主营业务的重要全资或控股  相似文献   

4.
2005年4月14日,下午3时,国资委办公楼一间小会议室里,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带着《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下称《暂行规定》)正式在媒体面前亮相。在此之前,李主任手中的册子对于社会各界关注MBO(管理层收购)的人士,都是一个谜。《暂行规定》的出台意味着暗流涌动的MBO  相似文献   

5.
2003年年底,国资委<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的出台第一次对MBO问题进行了明确表态并提出了基本规则,这意味着对MBO的开禁.但是近日,国资会又指出,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大企业不宜实施管理层收购并控股.可见虽然MBO在全球盛行,国内上市公司通过MBO达到管理层控股的已超过百家,但是由于我国的特殊性,MBO在真正实施起来仍然存在极多漏洞.  相似文献   

6.
在中央对中小企业试点MBO的政策出台之后,重庆市也将在 今年推动。重庆市国资委主任余敏介绍,大型国有企业不搞管理层 收购(MBO),但中小国有企业试点要推进。  相似文献   

7.
杜亮 《中国企业家》2005,(12):16-17
只要存在国有企业家“变身”政府高官的可能,股票期权就很难真正实施下去一个可能让国有企业家群体再次产生躁动的文件正在酝酿之中。这个文件与不久前刚刚出台的给他们带来的郁闷“叫停大型国企MBO”的办法相比,应该算是一个利好。它就是国资委正在制定的《境外上市公司股权激  相似文献   

8.
戴璐 《英才》2006,(2):60-60
当伊利股份的5名前高层因为违规操作MBO而等待法律严处的时候,以白酒业起家的全兴股份(600779)管理者,却迎来了岁末厚礼,一场早在2002年已开始筹划的MBO,终于得到了国资委的认可。  相似文献   

9.
随着1999年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如MBO、年薪制、股权激励等优化重组国有资产、加强国企经营者激励性。为更好地发挥股权的激励性,国资委拟实行增量持股这一新方法加强大型国企高管激励。本文对增量持股的定义、特点加以介绍,将其与MBO加以区别,指出其意义及实行的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10.
国资委官员释疑"中国式MB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资委,这个在眼下颇受关注和争议的部门,是中 国式MBO的见证者和规范的催生者。他们是如何 看待MBO这个敏感问题的? MBO是否天生有罪? 哪些企业可以搞MBO? 以下内容来自《中国企业家》的采访及搜集到的国资委 官员在内部的非正式场合的讲话,从中我们或可一窥部分国 资委官员对MBO的态度、立场和想法,在某种程度上,它 们可以帮我们解读国资委当前和接下来在国企改制问题上将 采取的行动。  相似文献   

11.
1998年四通集团引入MBO方式进行产权改革,引发了社会公众对于管理层 收购的关注。 2000年粤美的美托投资公司打响了上市公司MBO的第一枪;同期,长沙市 友谊阿波罗公司等部分企业通过"国有产权让管理层转让"成功实现改制,各地 中小企业纷纷效仿,掀起一轮MBO热。"MBO"的概念由此被大众广泛接受。 2002年中央政府出台关于国有股权转让的政策和规定,同时,10月《上市 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上市公司股东持股信息变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出台。政  相似文献   

12.
历时七年研究论证,多次专项调查和课题研究,并15易其稿,《中央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27号,以下简称《境外产权办法》)终于在“十二五”开局之年领布施行。《境外产权办法》是在国际国内新的发展时期出台的一部基础性、纲领性文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较强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3.
经国资委反复研究、修订,央企分红权激励文件出台,试点在人们的争议中启动。面对毁誉参半的舆论关注与热议,国资委有关负责人坦承,相对于此前股权激励的探索无功而返,分红权激励"阻力相对小很多"。究其原因,当是央企分红权激励试点体现了一种做蛋糕与分蛋糕相统一的精神。无论该试点能否交出让  相似文献   

14.
《中外管理》2004,(2):100-100
2003年12月16日公布的国资委《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对管理层收购(MBO)行为进行了严格规范,明令“严禁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自卖自买国有产权”目的在于防止国资流失。从《意见》中对MBO的相关规定来看,国资委对MBO的规范近乎是一项“禁止性规定”。  相似文献   

15.
海龙  四海 《英才》2005,(3):55-55
总资产在4亿元以下的国有企业将会被法律允许进行MBO。春节前的北京有两个地方最热闹,一个是各大商场,另一个是国资委。一份触及MBO敏感话题的草案在春天前夕做好了登场的准备。据透露出来的一些风声,国资委对于国有大型企业“不适宜搞MBO”的态度越来越明朗,同时,中小企业进行MBO将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国资委在答复一位政协委员的提案时明确表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自我约束机制和外部监管机制尚不健全,实施管理层收购(MBO)的条件很不成熟。国资委认为,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国有控股公司、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进行调整,促进股权多元化,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将上市公司国有股出售给管理层,即实施MBO,是促使股权多元化的一种改进形式。但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处于不断发展阶段,上市公司自我约束机制和外部监管机制尚不健全,目前在上市公司中实施MBO的条件很不成熟。一是上市公司MBO是以取得上市公司的控股权为目的,所需要收购资金较大,而…  相似文献   

17.
人事     
(管理层收购草稿出台的)目 的不是产权不流动,而是鼓励流 动,只有流动才能把资源配置好, 不流动就是"冰棍理论",化掉了。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表 示,在MBO问题上,国资委反对 的是管理层"自卖自买" 我希望能够回来,所以我不 会那样做(在美国做出不利于中 国的言行)。  相似文献   

18.
国资委,这个在眼下颇受关注和争议的部门,是中国式MBO的见证者和规范的催生者。他们是如何看待MBO这个敏感问题的?MBO是否天生有罪?哪些企业可以搞MBO?  相似文献   

19.
《财务与会计》2006,(2):14-15
2005年8月25日,国资委颁布的《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第12号令,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是国资委自2003年3月成立以来,履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378号)赋予的出资人职责,在加强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监管,规范企业资产评估行为方面出台的一部重要规章。  相似文献   

20.
<正>与外资并购的风起云涌、民营企业的风光无限相比,国有企业MBO一经出现就备受争议。由于具有“内部人”交易的性质.管理层有可能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和信息不对称影响收购的合法和公平。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以及面临的偿还压力会使管理层做出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决策。从而损害企业以及其他股东的利益;而且所有权和经营权在一定程度上的结合.不利于管理层的优胜劣汰和更新换代.从长期看可能影响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MBO在实施过程中举步维艰。在经历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之后,2005年4月国资委和财政部联合出台的《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办法》给中小企业MBO提供了规范和依据,标志着对MBO开始了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