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吴芳 《中外企业家》2012,(9X):99-100
2008年,由金融危机引发的主权债务危机在欧洲广泛蔓延。究其根本原因,主权债务危机是由于欧元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脱节、欧盟成员国之间发展不平衡、欧盟各成员国自身内部经济结构过于单一、法德等欧洲大国协调困难、欧盟国家固有的高福利政策和都老龄化社会状况等因素造成。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虽然提出了诸如削减财政赤字、发行国债、启动希腊援助计划和建立欧元区退出制度等措施来缓解欧债危机,但是离完全摆脱主权债务危机仍然任重道远。欧债危机对中国也造成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间接导致人民币"被升值"、出口贸易下降、外汇储备大幅缩水等。欧债危机启示我们中国要重视地方债务和金融系统债务问题,要注意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社会福利制度改革要稳健推进,要注意调整经济结构并提高经济内生增长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厉无畏日前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发言中指出,要大力发展创意产业,推进经济创新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厉无畏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去年我国出口增长同比回落8.5%,并带动GDP增长回落和许多产业增长速度下滑。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创意产业却能逆势而上,如网络游戏出口去年三季度比二季度还增长了21%,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创意产业增长率也远高于同期GDP的增幅。  相似文献   

3.
2008年对于世界经济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现在世界各国经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和衰退。2008年12月10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快速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萎靡的世界经济同样也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政府把2009年经济增长的目标由原来的  相似文献   

4.
读者之声     
《中外管理》2013,(1):14-15
读者评刊面对危机,企业应"向内看"《吉姆·柯林斯:反思自我再造卓越》2012年12期自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世界经济的低迷发展态势一直未曾得到根本性转变。面对危机,一些企业把效益增长缓慢甚至是"逆增长"归结为全球经济萎靡、竞争对手过于强势、采购商过河拆桥、经销商落井下石等原因,这些都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外因,是企业的"命",是企业自身所无法改变的;而企业要做的是停止抱怨"向内看",如何通过人员整合、机构重组等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等管理措施来改善,这是企业的"运",是企业可以通过自身改变实现的。天津明理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人力资本顾问王恺  相似文献   

5.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一年。准确领会和贯彻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握好2009年经济工作的要点,对战胜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意义重大。"保增长"是头等大事逆境中把握住机遇在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带来的影响进一步加深的背景下,经济"保增长"成为当前头等大事。中央  相似文献   

6.
郑良芳 《数据》2009,(12):13-14
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即将过去的2009年成为了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为应对危机,党中央立足扩内需、保增长中的一条重要措施就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时又提出:"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7.
在深圳市委三次党代会和深圳市三届人大会议上,深圳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提出,要把现代物流业作为深圳未来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将深圳市建设成为全国先进的全程物流枢纽示范城市,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这是提高深圳经济竞争力的战略举措。随着我国加入WTO,深圳要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在21世纪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在“十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2006-2015年,年均增长8.5%,到2015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5000美元,成为亚太地区新兴的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现代物流业…  相似文献   

8.
在后危机时期,江苏开放型经济的发展面临转型的要求。基于一般均衡的分析,政府在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走出去"战略、开拓国内市场和发挥不同所有制经济作用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主体的生产效率,也要考虑其对社会福利水平的变化,从而对不同所有制经济作用进行一种排序,以便更好地发挥产权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保增长”成为宏观经济发展的主旋律。2009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提出,保险业要实现“稳增长”。如何看待保险业的“稳增长”,笔者认为至少要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深圳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燕 《价值工程》2005,24(6):12-15
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在计量经济模型的基础上,以深圳1979年至2003年的数据为样本,通过对深圳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的变动分析、深圳产业结构变动的灰色关联分析以及深圳经济增长的部门因素分析,总结出:深圳产业结构变动过程中第一产业的比重越来越小;第二产业与经济增长相关度最高,但第二产业增长率对GDP增长率的贡献却低于第三产业,而其发展过程是随着深圳产业结构的变动,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第三产业与经济增长相关度较高,且其增长率对GDP增长率的贡献最大,但近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呈现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遭受的最严重的外部经济冲击尽管面对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中国还是交出了一份好于预期的成绩单:经济增速逐季回升,全年经济增速预计将超过8%。中国经济发展成为世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亮点。后危机时代中国与世界经济出现了诸多新的特点。中国如何寻求长期增长的动力,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刊中报     
经济下行是危机更是契机本刊讯%%%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09年全国经济工作的重点,即:"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认为,当前以保增长为核心,通过对不合理结构和发展方式的调整,不仅能拉动当前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们必须着力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王小广 《企业活力》2015,(3):17-23,2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在面临生态环境危机和城市病不断蔓延两大难题的同时,也面临着经济增长低迷的潜在风险。为此,"十三五"期间必须通过宏观调控创新实现稳增长,使经济运行稳定在合理区间,同时化解各类经济风险;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实现我国经济由中低端向中高端的转变,在不断优化结构中释放需求潜力,增强发展的持久动力,为实现"中高速"增长提供支撑;要全面深化改革,增加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创新推进力,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解决公平问题和收入差距过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上海企业》2012,(8):4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近日在上海表示:我国目前不应该出台新的经济刺激计划,但为防止在多重因素作用下短期内增长速度的过快下滑,宏观政策要在财政、货币政策上适时适度进行微调。预计2012年我国经济运行将呈现"前降后稳"的态势,经济增速有望在三四季度趋稳。从4月份来看,中国经济增长仍然呈现下降趋势。对于目前经济下滑的原因,一是美国发生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放缓,由此带来中国出口下降,也就是说外需萎缩构成了中国经济增长下降的  相似文献   

16.
<正>"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平稳顺利渡过了百年一遇的国际性金融危机——次贷危机,年均GDP增长率高达11.22%,其他主要经济指标也都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在进入"十二五"之后,我国经济又遭遇了美欧债务危机的影响,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截止到2011年底,美欧部分国家主权债务占  相似文献   

17.
《上海企业家》2007,(3):42-42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王建指出,投资和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因素,但“十一五”期间,要提防可能爆发生产过剩危机和美元危机。  相似文献   

18.
郑景昕 《英才》2010,(12):106-107
在大多数人认为,“市场失灵”是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时,许小年认为危机的祸根是“政府失灵”。而要走出危机,则要先实现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19.
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扩大内需主要靠增加投资、扩大消费来带动.扩大内需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安全的重大战略.本文首先介绍为什么要扩大内需,它的国际国内背景何在?然后分析了如何扩大内需,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最后总结扩大内需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政府把"稳增长、抑通胀、调结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因应国内外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步入自主增长的轨道,促进了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