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力 《数据》2010,(4):58-59
这张统计图,迷人之处在哪里?迷者自迷,似乎无处不在。 三点成趣 第一点,有趣的是不能将看到的这张统计图据为己有 采用常规手段把这图给弄下来并予以公示.但“复制”和“图片另存为”都不灵。采用“抓图”也受限制,因为右键这么一点,弹出一框,  相似文献   

2.
3.
从生命周期假说出发,构建储蓄率对于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以及经济增长率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少儿抚养系数对福建省居民储蓄率存在负面影响,老年抚养系数对福建省居民储蓄率存在正面影响,当前的首要任务不是阻止储蓄率的下降,而是抓住人口与经济发展机遇,以迎接老龄化社会.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人口政策制定依据在改革开放前经过几次大的论战,改革开放后则主要受"适度人口理论"的影响,发展出"三步走"人口发展战略,目前我国处在这一战略落实的关键阶段。本文旨在通过回顾"适度人口理论"的主张,阐述"三步走"人口发展战略的制定背景和完善方向。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历经了自由迁移、计划指令、市场流动、双轮驱动4个阶段的人口布局,人口在城乡、区域、圈层分布方面的特征明显。进入新时代,在区域分化、收入差距、城镇化发展、资源配置效率等因素的影响下,人口流动呈现流向多极化、群体多元化、类型多样化的新趋势,同时,保持了乡城流动、农村人口、经济流动的主流态势不变。对此,应顺时应势、综合施策,引导人口优化布局。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1995-2014年我国内地30个省(市、区)的数据(未包括西藏的数据)建立面板模型,通过控制收入因素、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实证考察了人口因素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结果发现:人口规模、人口城镇化和人口素质对居民消费率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与居民消费率存在负向关系。进一步测算各个因素对居民消费率影响的贡献率,其中,人口因素中城镇化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人口素质和劳动年龄人口占比。据此,提出短期推进城镇化建设、提高城镇化质量,长期提升人口素质和挖掘老年消费需求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查中伟 《价值工程》2011,30(15):302-303
结合中国人口环境,分析了长江三峡库区人口现状与发展趋势。以2004年三峡库区人口总数为初始值求解了揭示三峡库区人口发展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由此预测出长江三峡地区未来人口发展状态。根据我国人口政策,探讨了该地区人口发展模式转变,提出了人口控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构建福建省经济增长与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线性回归模型,以验证两者的关系.结果显示,总抚养系数变动与福建省经济增长负相关,但影响程度相对较小.为充分利用人口年龄结构优势,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加大就业促进力度,最大化利用劳动力资源.  相似文献   

9.
正人口过快无序膨胀已成为制约首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瓶颈。数据显示,2013年北京户籍人口增至1316.3万,常住外来人口增至802.7万人;人口增长速度过快,2000-2013年,北京常住外来人口年均增长42万人,户籍人口年均增长16.1万人;人口区域分布不均衡,部分区县经济量与人口量很不匹配、职住分离现象十分明显。北京人口规模调控之所以没有取得实质性效果,一方面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人口转移和人口流动概念与内涵的界定,认为当前人口问题研究的缺陷在于将人口移动问题简单化为劳动力流动问题.人口移动并不仅仅是人口问题,还包括智力、技术、消费能力、需求等方面的变动.工业化、城市化的实质是人口的转移而不是流动,我国单向模式的人口流动必须发展为城乡双向人口移动才能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关于北京市人口规模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庞大的人口规模是造成北京市资源紧张、环境污染和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的重要原因。提出对人口规模的研究 ,不能仅停留于人口规模问题本身 ,而应该从分析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入手。基于这一基本思路 ,从城市功能布局调整等方面出发 ,提出了北京人口规模调整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0—2010年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与变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0年和最新的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了2010年北京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近10年人口的空间分布变动。研究表明,北京人口增长十分迅速,老城区人口依然在增加,仅有西城和崇文区出现了人口净减少,其他区域人口都在增加,总人口越来越多地集中到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人口分布不均,人口密度从市区到郊区递减;人口城市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市区基本为100%城市化,没有出现中心衰退,城市郊区化和远郊区农村城市化加速发展;人口增长主要是常住外来人口的增加,并且户籍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都在向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集中。最后探讨了它对城市和区域规划和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一国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少儿抚养比亦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中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就处在“人口红利”的阶段,每年供给的劳动力总量约为1000万,  相似文献   

14.
《数据》2004,(1):38-38
2003年底,全市共有常住人口(在京居住半年以上人口)1456.4万人,比上年增加33.2万人,增长2.3%,增幅下降0.6个百分点。全市人口出生率为5.1‰,比上年降低1.5个千分点;死亡率为5.2‰,降低0.5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0.1‰,降低1个千分点。据公安部门统计,2003年底,全市户籍人口为1148.8万人,比上年增长1.1%。  相似文献   

15.
16.
从土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和经济规模三个视角计算了人口集中指数。结果发现,土地面积视角下的人口集中指数最高,为50%左右,建设用地视角下的人口集中指数为25%左右,前者是后者的2倍。与这两个视角下的人口集中指数相比,经济视角下的人口集中指数变动较明显,且低于前两个视角下的人口集中指数。认为经济发展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动力,协调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是促进人口分布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7.
景颇族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落后的少数民族,2011年国家人口较少民族扶持规划政策将扶持对象的人口规模上调到30万人口以下,景颇族被正式纳入国家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范围,在新政策的推动下,将为景颇族的社会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本文从人口经济学视角出发,概述国家人口较少民族政策的演变及影响,对景颇族人口经济发展要素进行分析,从外部环境角度提出政策扶持要素的重点和区别性投入建议,并就景颇族内部的人口经济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8.
农业人口流动成为人口流动大潮的主力军,大规模的农业人口流动无疑会给村级组织带来种种影响,本文从农业人口流动现状出发,分析了农业人口流动的特点及农业人口流动对村级组织建设带来的系列影响,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人口问题是影响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人口增长量大,数量众多,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给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问题的解决,包括人口数量问题、人口质量问题和人口结构问题.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人口增长过快对经济发展显然是不利的,但是中低水平生育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却是复杂的和不确定的.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控制人口增长率将有助于经济发展,但是在我国的人口红利空间不断缩小和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的今天,低人口增长率将对经济产生哪方面影响?本文将探讨人口增长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人口变化与地区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北京人口加速、过快集聚已成为其人口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着重对东京、伦敦、纽约的人口发展情况、结构变化规律、人口调控措施进行分析,并与北京目前的人口增长与地区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建议北京在把握人口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建设"副中心"、制定城市规划、运用经济与产业调整等举措推动人口合理、适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