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跳出片面追求新增建设用地的旧思维,摒弃城市建设向外扩张"摊大饼"的旧方式随着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制约瓶颈的破除,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有序推进,湖北省恩施州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随之而来的是用地需求量大幅度上升。面对发展与保护的"两难"境地,恩施州国土部门立足八个方面,加强城区建设用地管理,妥善化解了这对矛盾体。  相似文献   

2.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睢宁县地处江苏省徐州市东南部,面积1769平方公里,人口134万,辖16个镇、1个省级开发区、1个省级农业示范园、1个省级湿地公园、5个专业园区。睢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两汉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外闻名的"中国儿童画之乡"。近年来,睢宁县经济社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形成了白色家电、纺织服装、钢铁机电、皮革皮具、医药化工五大产业。与此同时,建没用地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的用地压力。因此,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走出一条内涵挖  相似文献   

3.
走节约集约用地保护资源、积极盘活存量、做大增量的创新之路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提出,"支持襄阳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着力建设产业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绿色襄阳"。在"两个中心、四个襄阳"的引领下,襄城区发挥优势,及时调整产业规划,大力实施"文化立区、旅游活区"战略,把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成为主导产业。伴随着产业发展、城镇化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襄城区土地供  相似文献   

4.
城市发展进入到存量时代后,工业用地低效利用问题与产业结构转型愈发紧密相关.基于产权博弈的视角,分析了工业用地产权界定和产权演变过程中租值耗散和交易成本的问题,厘清低效工业用地原有产权主体、新产权主体与地方政府的博弈策略,并利用讨价还价博弈模型,从谈判能力、谈判砝码和贴现因子三个维度,针对市场流转方式,从两个阶段分析导致低效工业用地转型升级困难产生的本质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存量低效工业用地的更新机制在于通过调整规划建设指标及土地管理办法来产生增量收益,从而实现不同产权主体间的利益均衡.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深圳市新型产业用地改革案例,进一步探讨了改革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用地"空心化"与"地产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湖北省襄阳市以转变经济发展为主线,全面推进"四个襄阳"建设,面对城市发展用地需求的持续增长和用地指标长期紧缺的双重压力,襄阳市国土局将机制创新作为破解资源要素制约的突破口,推动土地利用管理向用土有方、拓展用地转变,向惜土如金、集约用地转变,向守土有责、有序用地转变,走出了一条促进跨越发展的"节地路径"。积极争取用地政策和指标。通过省、市两级的积极争取,襄阳市成为  相似文献   

6.
开发权转移是一项调和土地开发与环境保护关系的土地管理政策工具。中国开发权转移试验经历了"土地置换"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两个阶段。该试验注重利用市场机制,协调了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关系,提升了土地管理绩效。但是目前该试验的环境保护倾向不突出,开发权交易市场不成熟而且不够尊重农民权益。短期内中国应该改进增减挂钩,长期看应该推动增减挂钩向开发权转移高级形态转变。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自2003年开始,我国各地开始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按"同地、同价、同权"的原则,纳入统一的土地市场。这一举措将有利于盘活农村原有的建设用地,从而大大减轻对新增建设用地需求的压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可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却很难实现"同地、同价、同权"。因此,从多个方面分析这种现象产生原因并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不仅对城市的产业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因此驱动了城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在理论探讨电子商务(主要包括网商、网购两方面)发展对城市商服用地变化的影响机理基础上,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利用2014年全国285个地级市的相关统计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对城市商服用地规模变化的具体影响。结果显示,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总体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城市商服用地规模的减少。具体地,一方面,尽管网商在发展初期会增加对商服用地的需求,但随着发展到一定阶段,其会促使商服用地规模的减少,因此网商发展对城市商服用地的影响呈倒"U"型变化规律;另一方面,网购规模的扩大对城市商服用地规模的影响总体也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规律,且全国已有部分城市的商服用地在网购发展的影响下已经呈现下降趋势。最后从优化城市商服用地配置,促进电子商务有序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规划引领控地,盘活存量增地,鼓励"立体用地",多级联审管地,综合开发造地安吉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地貌特征决定了全县人均耕地面积小、耕地后备资源少、建设用地资源稀缺的现状。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加快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与土地资源相对稀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进入"十二五"时期,土地供需矛盾与资源保障压力达到了空前阶段。全面实施节约集约用地战略,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成为当前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破解"双保"两难局面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三个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实现土地利用从增量供给向存量挖潜转变是必然趋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存量挖潜提供了可行路径。本文从土地、农民心理和资金的三个平衡来审视增减挂钩的利与弊,认为其还将在"严格规范"之中,朝着去弊得利的方向行进。要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就应当:强化增减挂钩的平衡控制;重视增减挂钩的土地权属保护;增减挂钩应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转变。  相似文献   

11.
以保障服务转型跨越发展为主线,着力探索破解"两难"新途径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地处鄂西北部,位于汉水中游,辖12个镇1个办事处,现有人口106万人,版图面积23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1万亩。襄州区国土资源分局立足区情,以构建国土资源管理新机制为切入点,以保障服务转型跨越发展为主线,主动服务保发展,严格规范保红线,着力探索破解"两难"新途径,为襄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采用"限地价、竞建保障房面积"方式竞建出的保障性住房面积约77万平方米,为社会增加各类保障性住房约1.7万套7月16日,记者从北京国土资源局获悉,北京市首次在石景山区尝试的"商业地+保障房"捆绑出让的两个地块成功交易。市国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将尝试多种方式出让土地,保障地价平稳,好地块和一般地块捆绑出让就是一次尝试。据统计,7月上半月,北京出让的经营性地块8宗,土地出让金达到  相似文献   

13.
首先对萎缩型边缘区进行定义阐述,剖析国内萎缩型边缘区土地低效利用的深层次原因。通过国内外土地利用开发理念,明确土地资源再利用发展的模式与方法。继而研究了主动考虑发展过程的"灰色用地"规划模式,并首次提出产业"由附转主、由短为长"更新为参考标准的土地转换模式,引入短期型产业用地与长期性产业用地,提高"灰色用地"在萎缩型边缘区规划中的操作性,为我国萎缩型边缘区土地集约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在北京市郊区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作者综合考虑旅游业发展与郊区人民利益需求,进行了客观、合理的郊区旅游产品及其配套服务设施的归纳分析,并将其用地界定为郊区旅游用地.为确保郊区旅游业健康发展,以及郊区土地和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作者在梳理现状土地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郊区旅游用地管理模式,即"一表一书两个控制指标"的全新的管理模式,同时给出了该模式正常运作的前提和辅助性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脱钩"指数模型,对重庆主城九个区的城镇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的协调性进行测度.结果表明:主城九个行政区中,渝中区处于强脱钩的极不协调状态,渝北区、北碚区、巴南区、沙坪坝区处于弱脱钩的不协调状态,大渡口区、九龙坡区处于扩张负脱钩的协调状态,江北区、南岸区处于扩张连接的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16.
正在坚持长期从紧过日子的同时,注重挖掘用地潜力,拓展用地空间修水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修河上游,面各4504平方公里,总人口83万,是江西省面积最大和九江市人口最多的县,属江南丘陵地貌,是个典型的山区县,人均耕地面积0.84亩。为解决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之间的矛盾,修水县始终坚定不移地走节约集约用地之路,全力推进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营造科学发展与科学用地的和谐局面。健全机制,规范管理,落实"三项"制度修水县在抓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控、指标计划合理分配、规范经营  相似文献   

17.
正湖北省国土资源系统紧紧围绕"五个湖北"建设大局,坚持"竞进提质、效速兼取",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推动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为全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提供了良好的国土资源保障,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绩。成绩突出全省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实现应保尽保。牢固树立"小土地、大发展"理念,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用好流量、提升质量,建设用地布局进一  相似文献   

18.
交通影响评价中用地开发强度反馈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角度分析,局部用地开发强度过大是导致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提出一种可有效抑制用地开发强度过大、基于交通微观仿真系统的用地开发强度反馈方法,并从背景交通流量预测、微观仿真平台搭建、用地开发强度反馈、公交影响评价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该理论主要内容。最后,通过与现行交通影响评价体制的比较,得出了其可从根本上改变"先用地,后交通"的现行规划模式结论。  相似文献   

19.
走节约集约用地的路子是破解用地难题、拓展发展空间的根本途径今年6月25日是第21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是"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促节约、守红线、惠民生"。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倍加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坚守耕地保护红线,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中原  相似文献   

20.
正一、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新模式(一)城镇用地新模式1."旧城改造,内涵挖潜"用地模式一是重点进行城镇内旧村(城中村)、旧工业区和工业住宅混杂区等的改造。二是挖潜城镇内闲置、空闲土地,盘活利用部分土地资源。三是划拨用地采取有偿方式使用,同时采用集中办公的办法,提高政府部门用地集约水平。2."向天空、向地下要地"用地模式"向天空要地"是指通过增加建设密度、容积率、提高高层建筑高度等方式,提高城镇的单位土地承载力,向空间发展。"向地下要地"是指充分利用城镇地下空间,达到节约集约利用城镇土地资源的目的。(二)农村居民点用地新模式1."一户一宅"用地模式长期以来,在九江市农村中"一户多宅、违法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