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我国的居民收入差距已经扩大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已严重影响到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并引发社会层面的诸多问题。文章从人力资本角度概括了我国人力资本的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人力资本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人力资本存量的提升有利于收入差距的缩小,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在城乡二元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职业教育财政投入与人力资本,考察职业教育财政投入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发现当职业教育财政投入对于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作用达到一定程度后,职业教育财政投入能够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地,基于2009年至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和工具变量法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高等职业教育财政投入和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投入均可以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且,高等职业教育财政投入的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效应更显著。此外,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水平提高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借鉴内生增长理论的相关文献,并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试图将生育率、人力资本以及二者的互动影响作为分析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基本变量.通过人力资本这一中间变量,生育率与经济增长率或人均收入增长率之间的函数关系被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省际间的综列数据计量分析来探讨教育、人力资本与城乡差距的关系,基本结论是:基础教育的普及程度比较高,在城乡之间的普及没有太大的差距,因此不是形成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而高等教育则与城乡收入差距有"U"型关系,即开始阶段规模的扩大会降低城乡收入差距,随着规模的不合理和无序扩大,反而会引起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本投资差距是解释收入差距的重要变量。公共财政的支出结构会影响到人力资本投资供给曲线的变动,使不同个体的人力资本投资供给曲线存在差异,形成了不同个体之间的人力资本投资差距和收入差距。我国现行的公共财政政策不仅不能缩小人力资本投资差距和收入差距,反而使它们变得更大,成为我国基尼系数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调整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的经济结构和利益归属结构,是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7.
本文实证检验了人力资本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结构优化,提高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劳动力相对占比可以显著降低城乡之间人均工资收入比,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水平提高,可以有效减小中、西部各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但在东部地区却呈现出扩大效应。 相似文献
8.
垄断行业的高收入是造成行业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因素,同时,垄断行业比竞争性行业具有更高的人力资本水平,说明垄断行业高收入存在合理成分。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包括:人力资本差异和制度因素,竞争性行业中人力资本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较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才会扩大行业收入差距;垄断行业中人力资本的收益存在\"共享式\"特征,低质量人力资本的收益率被抬高,扩大了行业收入差距,高质量人力资本的收益率趋向市场化水平,缩小了行业收入差距。因此,必须打破垄断行业的进入壁垒,从源头上限制政府的权力,减少政府掌握的资源,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和干预,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来决定人力资本的回报率,由市场来决定资源的配置方式及工资的决定机制,才是改善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本文解释了中国人力资本规模大幅度提升,而自主创新迟滞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人力资本与研发投入错配是导致自主创新受阻的重要因素之一,提高人力资本与研发投入的匹配程度可以引致与要素稀缺(丰裕)类似轨迹的偏向型技术进步方向;基于OLS估计和分位数估计发现,提高人力资本与研发投入的匹配程度既可以引致技术进步是资本偏向型的,还可以引致技术进步偏向于技能劳动力要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区分人力资本同质性与异质性的前提下,从所有行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个层面,利用2004-2014年我国19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对外贸易、人力资本集聚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所有行业而言,同质性人力资本集聚、从业人员工作效率是影响行业收入差距的主导因素,前者对行业收入差距起正向作用,后者相反;进口会拉大行业收入,出口则降低行业收入差距.对第三产业而言,同质性人力资本集聚和从业人员工作效率的影响与全行业一致,而进出口都会拉大收入差距.对第二产业而言,同质性人力资本和垄断是影响行业收入差距的主因,对外贸易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标:探索中等收入经济体转型概率一般特征及转型动力因素。研究方法:基于K-M估计量估计中等收入阶段停留时间和转型概率,采用生存模型探讨中等收入转型的动力因素。研究发现:中等收入经济体在中等收入阶段的平均停留时间为38年,转型概率呈双峰型分布,即前25年逐年上升,其间的25~40年间下降,40年后提高。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和出口结构对中等收入转型概率有显著影响,尤其是中等人力资本。一个经济体从中低收入向中高收入阶段转变过程中,技术进步的重要性逐渐提高,人力资本和出口结构的重要性逐渐减弱。此外,1950~1985年间中等收入转型主要依赖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1985~2015年间中等收入转型主要依赖技术进步和出口结构的专业化。研究创新:首次基于转型概率视角概括中等收入转型一般规律,使用生存分析研究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中等收入转型的动力因素,并区分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研究价值:拓展中等收入转型研究视角,延伸生存分析方法适用范围,研究结论对丰富中等收入阶段的经济学分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对中等收入国家制定转型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教育不平等、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途径。本文运用教育基尼系数量化了我国1996~2004年31个省份的教育获得不平等程度,在理论与实证研究基础上得出我国的教育扩展政策收效显著,它显著地改善了地区间教育获得不平等状况,但两者间的“倒U”关系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上未能得到完全印证;同时,教育不平等将阻碍经济增长,地区间教育不平等已成为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教育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对促进我国经济长期有效增长的教育政策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技能偏向技术进步已成为理解各国普遍存在的技能劳动需求分化和技能溢价的关键性因素。采取Malmquist-TFP指数分解方法,测度技术进步偏向性,发现我国制造业并非全部都存在技能偏向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技能偏向也没有表现出线性增长趋势,而是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对技能偏向技术进步演变机制的研究发现,技能劳动供给增长增强了技能偏向技术进步,但国际贸易对其促进作用仅仅在高技术和低技术行业中存在。 相似文献
14.
城市居民财产性收入与贫富差距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88~2009年国家统计局全国入户调查数据,本文研究了我国城市居民财产性收入的规模、组成、变化以及其对收入差距的贡献。采用基尼系数的分解方法,将每年的收入差距分解到各个收入成分的贡献,并发现与其他收入形式相比,财产性收入分布的基尼系数是最高的,对总收入差距的贡献也在迅速扩大,这一现象值得重视。本文还分别对东、中、西部地区进行了分析,发现财产性收入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5.
阐释"中国之谜"——一个基于扩展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基础上,通过引入可变的技术进步变量,修正了新古典的总供给曲线,指出除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产出缺口外,技术进步也是影响总供给曲线的重要变量;同时将总需求曲线扩展到开放经济条件下,从而推导出了"通货膨胀率-产出增长率"系统下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作为对扩展后模型的检验,本文利用该模型阐释了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高增长与低通胀并存"现象. 相似文献
16.
阐释“中国之谜”——一个基于扩展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基础上,通过引入可变的技术进步变量,修正了新古典的总供给曲线,指出除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产出缺口外,技术进步也是影响总供给曲线的重要变量;同时将总需求曲线扩展到开放经济条件下,从而推导出了“通货膨胀率-产出增长率”系统下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作为对扩展后模型的检验,本文利用该模型阐释了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高增长与低通胀并存”现象。 相似文献
17.
18.
王建民 《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8(3):3-10
管理创新域反映的是管理创新可能发生的时空范围,这个时空范围是由时间维、管理职能维、业务活动维和创新结果维构成的四维结构。管理创新活动既可以沿某一特定方向来展开,也可以多个方向来进行。单维度的管理创新形成了管理创新链,多维度的管理创新则构成了管理创新面。一般而言,管理创新域的选择主要有三种模式,即结果导向模式、职能导向模式和活动导向模式。但在企业管理创新实践中,比较重要且易于取得创新成效的管理创新领域主要有管理观念创新、管理组织创新、管理方式方法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9.
Michael Harvey Matt Myers Milorad M. Novicevic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2013,24(7):1060-1076
The economic imbalance that exists between Western developed economies and African economies has resulted in retardation of human capital development in the African countries. Th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s that have freely flowed into Western economies have been the stimulus for the creation of jobs and the resulting educational infrastructure to generate qualified employees. Without this increase in human capital stock (i.e. in African countries) the ability of these economies to compete in the global, high tech, information econom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s severely constrained. The paper examines the development of a human capital encompassing societal, organizational, and individual levels that can be stimulated by multinational organizations. The resulting positive impact on human capital in turn supports the growth not only of the African countries but also of the multinationals doing business in Africa.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贸易结构变动出发为研究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原因提供一种新的视角。近年来我国商品贸易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动。理论分析表明,对外贸易不仅通过国际分工和专业化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直接影响,还通过要素密集度变化和技术进步偏向等机制产生间接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出口发展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进口发展则具有正向作用。进出口贸易对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的影响程度与方向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