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5 毫秒
1.
言文 《数据》2001,(4):11-12
多种因素表明,今年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带动社会投资、刺激居民消费和扩大外贸出口三大因素.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便是社会需求不足,启动经济着眼点就是要实行鼓励性消费政策,希望百姓多消费、多投资,启动国内市场,缓解乃至解决需求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刺激居民消费需求关系重大 1999年若要实现7%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由于贸易净出口预计将减少近100亿美元,对经济增长将形成1个百分点左右的负拉动,那么依靠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为8个百分点左右,高于 1997年和 1998年。 尽管 1999年仍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当的货币政策,以确保投资的较高的增长速度,但是将受到结构调整、国企改革、财政赤字和财政发债空间等因素的制约,国有经济的投资增长速度难以超过1998年22%的水平。所以在实现1999年7%的经济增长目标中,关键在于刺激国内消费需…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以来,出口和投资的增长受阻,扩大国内需求就变得非常重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关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税收政策的研究,从税收政策对居民消费需求的作用机制、我国税收政策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税收政策这三个方面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4.
国内需求分为居民消费、政府支出和投资三部分。现在流行的观点是认为由于居民消费萎靡不振而造成国内需求不足,进而造成产品供大于求和市场缺乏投资机会;要刺激投资就首先要刺激消费,即先要启动居民消费市场。但需要注意以下事实:第一,相对于居民收入的增长,居民消费的增长更快,就是说,居民消费并非萎缩。的确,从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面临着内需不旺,物价持续下跌等严重困难,但这不能得出居民消费不振的结论。居民消费不足与否可以通过两组数据的对比加以验证,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是否大于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如果…  相似文献   

5.
对于我国连续多年的通缩现象,人们基本认可是由于我国的有效需求不足所致,而启动有效需求的主要因素应是积极刺激消费需求。这不仅因为消费是一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也是在目前出口不振和国内投资萎缩境况下的可行性选择。  相似文献   

6.
陈传江 《西部财会》2009,(10):81-84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必须着力扩大内需。扩大内需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在努力扩大国内投资需求的同时,积极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特别要把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农村市场难以发展的关键,是农民消费需求不足。消除制约我国农村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可以活跃农村市场,进一步拉动我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建立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规划《建议》首次明确提出,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作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重点的农村消费,也必须从多方入手,建立稳定的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为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应建立收入拉动机制、政策激励机制、管理监督机制、教育引导机制、市场推动机制、制度保障机制和商品供应机制。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扩大内需的现实背景,运用1979-2009年的宏观数据,从国内市场角度实证分析了中国投资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从全国范围来看,只有产出对投资需求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消费、物价水平和利率水平的影响却并不显著;而对以浙江省为代表的东部发达地区来说,除利率变量之外,产出、消费、物价水平都与投资需求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全国与浙江省投资需求影响因素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收入差距、市场化水平与投资结构等因素可能会对投资需求的形成产生潜在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
刘秀如 《数据》2013,(3):16-17
投资与消费是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与消费关系又是经济理论和实证研究中最重要、最复杂的关系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这一提法清晰表明: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已演变为消费与投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把握扩内需 促消费 调结构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国务院出台了2008年到2010年总投资4万亿元的扩大内需十项措施,扩大内需涉及到增加投资、刺激消费、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等多个层面。由于经济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很多,大幅投资拉动经济可持续性面临较多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10年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而扩大内需,将成为引领经济新一轮增长的主体。扩大国内需求、开拓国内市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发展战略方针,应把握好投资与消费、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结构调整等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我国经济的最主要问题是内需不足,如何扩大内需已成为国内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文章从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角度分析了内需不足的原因,即在于民间投资需求不足、有效供给的不足、银行改革滞后、证券市场容量小、市场不完善、价格信息失真、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4%.无论是名义增长率还是实际增长率,均达到了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速度.这表明当前消费增长并不是因物价上涨所带动,而是国内消费品市场健康旺盛的积极表现.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对防止经济过快下滑起到了重要的缓冲作用. 尽管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依然强劲,但是,下半年整个经济运行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加复杂,经济增长减速的因素明显增多.受多种因素制约,投资增速有可能放慢,出口增长有可能进一步回落,在这种情况下,消费需求能否继续保持目前这一增长态势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于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过去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靠投资驱动和出口带动,但是投资和出口过旺而消费需求不足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所以,我国经济增长应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促进经济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长期以来,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一直低迷,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其中的重要原因是财税体制不合理。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必须完善现行的财税政策。  相似文献   

14.
提高消费率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存在消费率持续走低、投资率较高的态势,并且投资的低效率使得资本收益率太低,投资不能促进消费,投资的方向与消费者的需求出现偏离,投资不但造成资源浪费、投资效率低下和生产过剩,还会引起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对消费需求形成排挤效应,严重阻碍国内消费市场的扩展。因此,提高消费率、消除致使消费率下降的诸多因素,以求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的良性增长。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内需结构分析及增长模式转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从分析1999~2004年国内需求结构的变化趋势入手,指出总需求存在结构问题:投资需求的快速增长在带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引发了诸多问题;消费需求由于其增长的内在性和受政策、体制、改革等因素的影响,增长不明显,但近两年出现扭转趋势.同时,"消费主导"型增长模式所具有的三个优势决定了要保持经济快速、平稳、可持续增长,增长模式就要努力实现从"投资主导"到"消费主导"的转变.笔者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就业、创新供给、稳定预期和扩大消费信贷等宏观层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消费的角度来看,我国的市场结构存在着明显的"二元结构",消费群体跨度很大,城市和农村落差很大,内需和外需很不平衡,从中间市场到终端市场的转化和传导机制并未形成,尤其是产业振兴到终端市场振兴缺乏传导机制,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处于非关联受控状态等,所有这些矛盾的焦点都会集中到农村市场上来.因此,我国农村市场的振兴将是决定我国经济命运的一个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2013年国内钢材市场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既包括钢铁原材料市场和钢材成品的市场情况,也包括钢铁的产量、产能、投资、利润及财务情况,最后从国际及国内经济环境、钢铁行业面临的市场情况出发,对2014年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及预测.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房地产需求差异把握好调控力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论是从社会投资,还是从扩大内需的角度来看,我国房地产业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应将房地产市场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监测对象与调控内容.由于房地产业的长期需求与短期需求、住宅需求与投资需求、国内及各地的需求与国际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需要运用数据、统计及政策手段,对不同类别的市场进行长期跟踪与监测,以准确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时机与力度.  相似文献   

19.
《湖南房地产》2004,(2):4-7
2003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高速增长,房地产开发规模日益扩大,住房消费需求强劲,房地产信贷增长迅速,商品房价格稳步攀升,经济适用住房空置面积下降,房地产市场购销两旺,市场供给与需求总体平衡,房地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拉动了国民经济增长。根据  相似文献   

20.
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扩大内需和发展农村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本文根据最终消费对投资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阐述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拉动消费需求等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