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运用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引力模型测算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量,运用地缘经济学欧氏距离法测算城市之间的竞争合作程度,根据这两个测算结果确定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构建一个操作性强的城市经济区划的定量分析框架,并应用于大兴安岭地区案例之中.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各地市旅游经济联系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经济》2013,(5):94-97
本文收集整理了2011年陕西省各地市统计年鉴和社会统计公报等相关数据,运用引力模型对陕西11个地市旅游经济联系度及旅游经济联系总量进行测定,发现以西安为辐射中心,以西咸旅游经济圈为核心对关中各地市旅游经济有较强的带动作用且旅游经济联系紧密,而陕南、陕北各地市与关中地区旅游经济联系度还有待于加强,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群经济绩效与其内部城市间的各种联系密切相关,对城市群内部城市间联系的测度是实现城市群健康发展的基础。传统引力模型测算城市间联系时,忽视了产业分工关系对其联系的影响,也无法诠释城市联系的驱动来源,论文从城市间产业投入产出关系出发,构建行业间投入产出引力模型。通过该模型在对中国28个城市群范围划分的基础上,测算了城市群的联系强度,并对联系强度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产业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协同与交通网络建设三个方面对不同城市群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城市"质量"和产业分工协作为基础,通过构建城市质量指标体系以及引入克鲁格曼指数对传统模型进行修正,并用修正模型定量分析了2013年关中城市群经济联系的强度。研究发现,关中城市群内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较为严重;西安、宝鸡与铜川的分工协作较明显,渭南、咸阳、宝鸡与西安的产业分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关中城市群的经济联系呈现出以西安为中心向外急剧减少的规律,外围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很少;各城市经济联系总量差距较大,强度等级结构不合理。因此,需加快西咸一体化,构建大西安,着力培养二级中心城市,扩大关中城市群辐射范围和经济联系强度。  相似文献   

5.
周克 《价值工程》2019,38(13):28-31
本文运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和中心度模型对2016年长江中游城市群28地级市的对外联系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外向型服务部门的总体发展水平较低,武汉和长沙作为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处于较为优势的地位,但部分功能仍有待提升,而南昌的现代对外服务业发展不尽人意;功能效率相对均衡,部分城市由于劳动力的素质相对较高,因而导致其外向功能效率较好,但较多城市的劳动力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城市流强度与城市经济实力基本一致,而城市流倾向度与经济实力不平衝,各城市经济地位相差很大;城市间的各项中心度两极差异明显,城市联系网络处在相对单一、低层次的状态,且存在较为明显的"核心-半边缘-边缘"结构。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城市间的空间经济联系与优化成为研究热点,对城市间经济关系的准确判断和度量能很好地了解区域城市间经济关联。借鉴引力模型思想,测算出皖江城市带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值,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皖江城市带城市间的经济联系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皖江城市带城市空间经济联系程度较高,经济联系网络关系围绕主要城市展开,网络中存在4个凝聚子群和明显的层级结构,但有向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并提出加强皖江城市带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基于29个省份1995~2011年能源平衡表核算出各省份生产性能源消耗总量,构建考虑地区经济空间溢出以及能源—经济非线性关系的面板数据半参数空间滞后模型,在测算各省份历年能源产出弹性的基础上对技术进步导致的能源消耗回弹效应进行了估计,考察回弹效应对能源消耗总量攀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能源消耗回弹效应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征,并非所有年份均会出现回弹效应,回弹效应相对集中出现在东部省份,而经济欠发达省份回弹效应难以呈现;大部分省份所出现的回弹效应主要集中在2001年以前;能源消耗总量攀升并非是回弹效应所致,乃是由于技术水平和经济增长质量低下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环北部湾城市群中心性城市、主要物流联系通道和区内物流经济联系范围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定量分析,采用相关模型公式和计算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综  相似文献   

9.
本文构建了河南省区域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南省18个地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和SPSS软件,选取13个区域创新评价指标,对河南省18个地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8个地市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较为明显,且呈阶梯态势。因此,如何加强河南不同地区的科学发展,改善河南的整体创新能力,将其全面打造成创新型省份,为提升河南经济快速发展,加速中原经济区的腾飞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将城市经济承载力简要地定义为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某城市辖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对人口—经济承载力模型法、就业人口承载力模型法、国民财富测算法等城市经济承载力的测算方法进行了具体评析,并在此基础上测算了沈阳市的城市经济承载力。  相似文献   

11.
铁路干线在我国空间经济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已成为我国经济布局的重要轴线.西北地区铁路沿线经济带是中国西北部重要的经济增长区域,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基于点一轴发展理论,以西北地区兰新、包兰、西陇海、兰青四大铁路干线为发展主轴,以各铁路干线沿线经过的25座节点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城市流强度模型,测度并比较了四大铁路...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outlines essential concepts of the political economy approach of urban research and offers critical modifications and clarifications to some of its contentions concerning the functioning of cities as ‘strategic places’ of capital accumulation. The interrelations between contemporary capitalism and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discussed at the scale of a transnationally extended urban system. Based on the general context of the global economic downturn, I focus on the role of cities in distinct circuits of capital, the switching of capital flows within the urban system and the different functional roles of cities within the world city network that interconnects cities both in the global North and South. I call into question the established focus of urban economic research on the role of cities as financial and service centres, arguing that cities might redirect their economic development trajectories towards ‘real economy’ activities, in contrast to relying on the disastrous development model of finance‐dominated capitalism.  相似文献   

13.
Empirical discussion in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innovation remains limited.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s, China's high-speed railway (HSR) has greatly compressed the space-time distance and strengthened the linkages between cities, which may contribute to innovation activities. Using the panel data of 285 Chinese prefecture-level and above cities and employing the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DID) model,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mpact of HSR opening and HSR service intensity on the urban innovation.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PSM) together with DID (PSM-DID) method is utilized to address the potential estimation biases. The empiric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HSR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level of urban innovation. Heterogeneity analysis finds that the promotion effects of HSR on innovation are more remarkable in peripheral and small cities. Moreover, the effects of HSR on cities far away from the central and large cities are with higher significance and greater magnitude than cities close to central and large cities. For cities near central and large cities, the service intensity of HSR is more likely to improve their innovation level. In addition, we further find that service industries and private enterprises benefit more from the effect of HSR in promoting innovation. This study can provide robust evidence for the effect of HSR on promoting urban innovation, as well as policy enlightenment for innovation growth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综合的分析框架,探讨高铁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内在机制,并在不同规模城市之间进行比较;使用列车数作为城市高铁建设与运营水平的指标具体考察两种连接方式的不同影响,结合随机森林方法和样本划分进行了机制验证。结果显示,高铁的城市经济效益主要是一种间接影响,作用路径的不同解释了高铁对不同规模城市影响程度的差异性;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高铁在提高服务业生产效率和促进产业升级方面作用显著,而对于规模较小的城市,高铁的影响主要在于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从连接方式看,外向型交通网络的发展能够从多个方面提升大城市的经济绩效,而与邻近城市联系的加强对于中、小城市的发展显示出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赵蓓  钱钢  乔爱萍 《价值工程》2012,31(4):127-128
本文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对沪宁线信息产业的结构及发展状况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沪宁线信息产业集群的升级策略。通过引力模型对沪宁线城市间信息产业的经济联系进行分析,得到近年来各城市之间的联系程度。然后根据计算的沪宁线城市间经济联系值,以这些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对沪宁线信息产业进行网络密度、中心性分析、结构相似性等的社会网络分析,进一步了解沪宁线信息产业带的发展状况及产业集群的结构。针对这些社会网络的指标对沪宁线信息产业带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土地经济密度的时空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北省12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采用ArcGIs空间叠加分析、泰尔指数、变差系数、空间自相关分析和面板数据模型,研究湖北省2000-2010年土地经济密度总体空间分布差异及演变特征,并探寻其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0年湖北省各地级市土地经济密度呈现不断上涨趋势,在空间上呈现一定的集聚性,地区间差异也较明显,随着时间的发展差距正逐渐缩小。(2)湖北省各地级市土地经济密度呈现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特性,表现为土地经济密度较低的市趋向于同土地经济密度较低的市相邻,出现鄂西北与鄂东南的二元空间结构。(3)劳动力投入强度、建成区人口密度、产业结构和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对湖北省土地经济密度产生负效应。空间自相关分析能较好地解释区域差异,对湖北省土地经济密度时空分异的研究,能够为其合理利用土地、实现区域平衡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朱新球  赵慧达 《物流技术》2021,(3):45-49,58
以福建省为例,主要从经济能力、物流发展潜力、服务能力和地理要素等四方面提出了影响福建省水产品冷链物流网络的指标,运用灰色聚类的分析方法,将福建省主要的9个地级市作为物流节点进行水产品冷链物流网络的总体规划,提出了较为具体的布局方案。结果表明,将福州、厦门、泉州和漳州四市作为冷链物流园区节点城市;将龙岩和莆田两市作为物流中心节点城市;将三明、南平和宁德三市作为配送中心的节点城市。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福建省地理要素和物流网络经济性,对水产品冷链物流网络布局予以细化,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科学合理的空间结构不仅能够促进区域资源高效利用,还能够有效避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资源稀缺等“城市病”,是区域发展的“调节器”和“助推器”。首先从规模分布、中心结构、空间联系、紧凑性四个维度选取城市规模基尼系数、城市首位度、经济联系强度、空间紧凑度四大空间结构指标对长江经济带空间结构进行测度;其次,运用优化后的Super-SBM-Undesirable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构建基于区域空间结构的可持续发展关联分析模型,并分别基于长江经济带整体视角、11省市个体视角分析长江经济带空间结构与可持续发展间的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19.
采集了“一带一路”沿线物流网络的数据信息,测算出了“度、聚类系数、介数”等统计特征参数;通过社会经济要素分析确定了枢纽国家,通过网络特征参数对“一带一路”沿线城市进行初次遴选,通过二次遴选确定了“一带一路”沿线物流网络的枢纽城市,最终通过强化枢纽城市之间、枢纽城市与节点城市之间运输通道的设计,实现了“一带一路”沿线物流网络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地区城市流强度时空动态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城市联系愈来愈密切,并呈现出网络化特征。本文基于城市流强度理论模型,对京津冀地区13座城市5年的外向功能量、城市流强度、城市流倾向度等指标进行测算,并进行时间、空间动态比较分析,将京津冀地区集聚扩散中心划分为三个等级。针对京津冀地区城市群的功能联系现状,提出各城市应进一步加强城市间合作和交流,利用中心城市的影响力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