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林大学李显君先生在4月2日的《经济学消息报》上发表了《“产权崇拜”与“产权神话”》一文,对产权改革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作用提出了质疑,李先生认为产权改革对于国有企业改革过大于功,而且其害无穷。笔者在拜读完全文后,仔细琢磨,觉得李先生对于产权明晰的界定。国有企业产权的模糊性以及产权改革与加强管理对国企改革的不同作用的理解有失偏颇,对以上三个问题的理解错误会直接影响到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尤其是在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战的时候,理清以上三个问题,纠正有关国有企业进行产权改革的必要性的一些错…  相似文献   

2.
关于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千家国有企业厂长(经理)问卷调查之六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由于产权关系没有理顺,产权基础管理薄弱,加之金融、财政秩序有所混乱,使国有资产流失、损失十分严重,有的由国有企业流入非国有企业,有的流进了个人腰包,有的...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我国国有资产产权制度还没有全面涉及到混合产权的管理,而对混合产权的管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国家利益,所以在对国有企业产权管理上如何实现制度化改革就成为了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将就在混合所有制基础上建立的国有企业产权管理制度的多元化变革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产权关系不清与产权管理缺位,使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怎样适应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揭示企业舞弊形态,成为企业审计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开放的扩大,国有企业正面临着发展的新时期,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及市场的需求,国有企业产权管理现状亟需改变。通过了解当前国有企业产权管理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形势下国有企业产权管理的新策略,为提升产权管理水平提供建议,真正的落实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政策。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只有重视对产权的管理,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6.
陈对 《现代企业》2004,(7):37-37,50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已深入到产权层面,企业产权主体不明等问题已严重阻碍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产权界定不清晰,整个利益关系就会变得模糊,结果导致经营者失去动力,失去经营的积极性。国有企业经营者及产权代表正是缺乏这种来自清晰的产权动力,从而形成国有企业效益低下、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我们认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企业成长的基础,现代企业竞争实质上就是创新能力的较量,谁能迅速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谁就能赢得发展的主动和领先的优势。在这方面,上海浦东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浦东路桥)的实践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以产权多元化为重点的体制创新国有企业制度的根本问题是产权问题,产权…  相似文献   

8.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商誉的管理则是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正是国有企业改革步步深入的关键时刻,主辅产业的分离、股份制的改造等等,无不涉及资产的重组,产权的界定,如何不使国有资产流失,成为国有企业改制的“重头戏”。而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誉经济,商业  相似文献   

9.
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权问题依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有些人认为,产权问题早就解决了,国有企业的产权不是很清晰吗?国有企业的产权是很清晰,但国有资产所有者的代表却迟迟到不了位,就是到今天,这个问题也还同样比较严重地存在.产权问题不解决,或解决得不好,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的改革是无法深入下去的.  相似文献   

10.
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所有者层次即产权委托代理结构不完善.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迫切需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供科学的机制和适合的条件.建立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制度是对已实行股份制改造的国有企业进行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办法,与此适应,国有企业资产与财务管理制度要进行相应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于健 《公司》2000,(5):16-18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所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科学的管理水平,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国有企业扭亏增盈、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国有企业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人本与成本、现场与市场的管理则构成了该工程的主干。本文结合山铝水泥厂的管理实践,对入本与成本、现场与市场“两本两场”的管理在国企管理中占据的重要地位,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一、人本──企业管理的本源 人在生产要素中处于主导地位,是最活跃的因素,同时人又是构成社会有机体的最基本细…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迫切需要进行财务监管模式的创新,从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模式转变到以产权关系为纽带,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关系明确,国有出资人到位的企业财务监管模式。财务总监委派制是其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但财务总监委派制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认识和做法不尽一致的问题,特别是对财务总监的角色定位与管理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3.
经过30年的艰苦努力,随着国有经济布局和战略性结构调整,国有企业已经基本摆脱了计划经济的影响,逐步确立了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发展模式,使国有企业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面对这次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我国政府之所以能够有效应对,得益于国有企业的支柱作用。然而,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国有企业也进一步暴露了低效率的问题。这主要源于国有企业特殊的产权结构,并由此产生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而且许多问题集中反映在企业的管理上,从而使企业的发展呈现出非稳定性。本文从产权关系和国有企业的性质人手,探寻我国国有企业管理的制度方案。为了论述的便利,本文将“管理”界定为“相关主体基于产权对企业实施的控制”。根据控制力的来源不同,可将管理分为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外部管理是投资者对企业实施的管理,而内部管理则是企业经营者对企业实施的管理,也称内部治理。有时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完全或部分重合,但对国有企业而言,两者则是截然分开的。同时本文所说的国有企业仅指“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  相似文献   

14.
胡乃武、戴春平在上海经济研究撰文指出 :通过股份制改造来改变国有企业效益低下问题 ,但由于缺乏竞争性外部环境 ,作用将是很有限的 ,其结果可能会使国有企业从一种低效率走向另一种低效率 ,由于条件不具备 ,因此我们在积极创造条件的同时 ,对现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应特别慎重。同时我们知道 ,在国有企业中 ,有些问题是由于管理因素造成的。因而 ,国有企业的问题不仅仅是产权问题 ,也不仅仅是环境和管理问题 ,而是三者纠缠在一起 ,国有企业的改革应是产权改革、竞争性环境改革和管理改革的三位一体。因此 ,国企改革可以在“三改一加强(改…  相似文献   

15.
对小型国有企业出售中两个问题的思考何锐,孙贵江[编者按:当前有些人士谈到,我国国有企业产权不明晰,产权关系未理顺,是妨碍改革深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篇小文章反映了小型国有企业产权关系不顺的一些实际情况和产生的问题,可以给研究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的同...  相似文献   

16.
把企业从债务重负下解救出来──郑州、洛阳部分大型企业负债问题剖析李政新,傅晓东,王世英过度负债问题是目前国有企业改制、改组、改造及日常经营中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的配套改革和国有企业发展研究”课题的要求,我们...  相似文献   

17.
股份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但是由于股份制所要求的外部约束机制的缺乏,在这种情况下,盲目地推进股份制改革,可能会使国有企业从一种低效率走向另一种低效率;同时,由于“马太效应”存在,旨在通过其他产权主体的加入来提高国有企业效益的改革思路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在缺乏竞争性环境中的国有控股企业,国家将负担低效率企业的全部监督成本;其他产权主体搭国家的便车,国有资本的收益可能更低。国有企业改革应该是产权、环境和管理改革的结合体.  相似文献   

18.
职工主体作用 职工合法权益 职工思想认识──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莫于川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不少国有企业活力不足、发展滞缓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焦点。因而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极为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以往的实...  相似文献   

19.
《上海企业家》2005,(1):45-46
在媒体上已吵得沸沸扬扬的“郎顾案”争论的焦点是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其中,国有企业股权转移如何定价和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的问题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为此,国资委的一位相关人士就此案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20.
《工业审计》2005,(2):13-15
目前国有企业面临着改革和发展的问题,而加快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必须用科学发展观,加强企业的现代管理,向改革和管理要效益,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这正是国企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