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研究目标:中国服务业碳生产率变动的差异及收敛性。研究方法:采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对2004~2013年中国服务业分行业的碳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对其进行收敛性检验。研究发现:中国服务业碳生产率整体呈增长趋势,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主要因素,技术效率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提升服务业碳生产率的作用,利用效率的改善来提高服务业碳生产率增长还有很大的空间。此外,中国服务业碳生产率并没有呈现显著的σ收敛,而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模型研究表明,中国服务业分行业间的碳生产率总体差异正在逐步缩小。研究创新:将碳生产率的测算及收敛性研究延伸到服务业领域。研究价值:有利于低碳经济背景下服务业碳生产率的提升和节能减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对中国1978年至2009年农业、制造业、金融业收入增长的内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收入对生产率和发展速度冲击的反应是发散式反馈效应,生产率与农业发展速度的变化导致农业收入有一个较小且短期的收入增长,之后农业收入出现大幅度的波动;制造业收入对生产率和发展速度冲击的反应是一个收敛式反馈效应,制造业生产率与发展速度可以稳定地长期地提高制造业收入水平;金融业生产率与行业发展速度引起行业收入长期大幅度的波动,金融衍生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波动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推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提升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已成为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利用2003—2020年中国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随机前沿全赋能效应模型,运用反事实分析方法,分析数字经济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赋能效应及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明显的赋能效应,这种效应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条路径实现,其中,通过技术进步赋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为主要作用路径。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在合理化、高级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赋能效应较大,而赋能技术效率的效应相对较小;在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着力发挥数字经济对技术进步赋能作用,使得数字经济深度赋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效果更为明显;数字经济对南方地区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赋能效应更为显著。为进一步提升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大力推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  相似文献   

4.
提高碳全要素生产率是有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城市低碳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03—2019年中国城市数据,研究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显著抑制了城市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异质性分析表明,制造业集聚的抑制作用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变得不再显著。宏观机制研究表明,制造业集聚抑制城市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原因主要在于其对碳技术效率和碳技术进步的抑制,在匹配城市土地出让数据的基础上,制造业集聚扩大了土地供给面积、提高了土地成交价格,导致集聚拥挤效应凸显,阻碍知识溢出,不利于提高城市碳全要素生产率。微观机制分析表明,在匹配企业微观数据后,制造业集聚显著抑制了企业绿色发明专利数量的增加,损害了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收敛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使用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28个省区市1978~2007年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情况,并从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两个方面对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阶段性和区域性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业TFP不断提高,但增长幅度呈阶段性下降态势。随着服务业资本深化过程的推进,服务业增长的要素推动作用相当明显,而TFP的增长贡献则逐渐降低,而且,在TFP的变化中,技术进步的增长效应明显,但技术效率的水平效应相对有限。在空间分布上,TFP增长及其分解存在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区域性差异,但收敛检验表明,各省区市的TFP增长呈现出长期的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东道国视角,研究了中国制造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生产率效应.在分析跨国公司离岸外包影响东道国制造业生产率这一微观机理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服务外包承接率指标,利用2006~2010年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承接国际外包服务对生产率的效应.Robust OLS和工具变量法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承接国际外包服务对制造业效率具有正向影响,其中金融业和计算机信息技术服务业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较大,运输业和其他商业服务业的制造业生产率效应较小,但均在统计上显著.  相似文献   

7.
运用全局DEA模型测算中国36个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将其分解成技术进步效应、纯技术效率变化效应和规模效率变化效应,从多个行业异质性视角对效率增进、技术进步及能源相对价格对工业能源强度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效率增进、技术进步及能源价格对工业行业能源强度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影响,效率增进比技术进步对工业能源强度下降的促进效应更强,能源相对价格提高显著促进高能耗行业能源强度下降,显著推动传统采矿行业能源强度上升,对劳动密集型的轻工行业能源强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Malmquist生产力指数法,利用现代制造业98个细分行业2006~2010年间投入产出面板数据,测算了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结果表明:2006~2010年间我国现代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有所提高,技术效率是导致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的主要原因。计量分析表明,外贸依存度、行业规模、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均显著影响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梳理了服务贸易开放促进制造业生产率提升的路径:种类效应、数量效应、价格效应和资源再配置效应。其次,从服务贸易数量和服务业对外开放政策两个角度构建了服务开放对制造业各行业的开放渗透率,用DEA 曼奎斯特(DEA 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制造业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TFP),以2004—2011年28个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指标度量下,服务贸易开放均显著促进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分组回归模型显示,劳动密集型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服务开放生产率效应显著存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则不然。本文认为,在制造业与服务业发展失衡,制造业产业升级需求紧迫的情况下,适度推进服务开放进度,有利于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产业升级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Malmquist生产力指数法,利用现代制造业98个细分行业20062010年间投入产出面板数据,测算了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结果表明:20062010年间投入产出面板数据,测算了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结果表明:20062010年间我国现代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有所提高,技术效率是导致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的主要原因。计量分析表明,外贸依存度、行业规模、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均显著影响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