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运用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在1999-2008年间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我国货币政策对实际经济总量有一定的影响,货币政策在我国是非中性的,其中信用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渠道.  相似文献   

2.
西方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可以分为两大流派:货币观和信用观,其中货币观包括纯利率传导渠道理论、资产价格传导渠道理论、汇率传导渠道理论;信用观由信用可得性理论派生而来,具体又可以分为银行借贷渠道理论和资产负债表理论.尽管近些年来信用观得到了不少的实证支持,但货币观尤其是利率传导渠道理论仍然处于主流地位.那么在我国的特定金融环境下,利率传导渠道是否一样的有效呢?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探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实际经济变量是否有影响以及多大影响。通过梳理国内研究成果,并进行信用渠道实证分析,体现了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对经济增长的效用发挥具有一定趋势。  相似文献   

4.
杨疆 《价值工程》2004,23(5):7-11
运用信用传导理论,我们认为:宏观信用状况对经济周期具有的良好的指示剂功能;信用作为经济体系的内部通道,将作用于宏观经济运行,改变其速率和效果;同时,调控信用管理系统将能够改善和影响宏观经济的发展和变化。中国经济的货币政策弱效性问题利用信用通道传导机制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释。在中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信息不对称以及长期形成的强银行信贷结构加剧了信用通道的作用效力。因此,从信用传导理论的角度对中国经济政策进行检讨和改善,才能真正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从而缓解当前通货紧缩压力,使经济体系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相似文献   

5.
杨疆 《价值工程》2004,23(8):7-11
运用信用传导理论,我们认为宏观信用状况对经济周期具有的良好的指示剂功能;信用作为经济体系的内部通道,将作用于宏观经济运行,改变其速率和效果;同时,调控信用管理系统将能够改善和影响宏观经济的发展和变化.中国经济的货币政策弱效性问题利用信用通道传导机制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释.在中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信息不对称以及长期形成的强银行信贷结构加剧了信用通道的作用效力.因此,从信用传导理论的角度对中国经济政策进行检讨和改善,才能真正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从而缓解当前通货紧缩压力,使经济体系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相似文献   

6.
何洪彬 《企业导报》2011,(17):34-35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本文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通过对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平台的剖析和构建,探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渠道。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有些城市在开展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环境、条件等的约束,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显得相对滞后,现有信用运行机制还存在诸多不健全之处,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上尚存的信用问题也很多,因而如何进一步有效地构建企业信用管理运行机制,扩大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规范企业信用行为,保证市场交易良性发展,仍然是现阶段解决中小企业信用缺失问题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分析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提出规避中小企业信用缺失问题的对策,为相关的中小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利率市场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构建一个信用扩张结构与利率传导机制一致性的理论框架进行分析,发现利率双轨制与银行贷款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的信用扩张结构相适应,完全的利率市场化传导与直接融资为主、银行信贷为辅的信用扩张结构相适应.现阶段的LPR改革存在一定局限性,可以看作是利率市场进程中的一个"过渡",LPR改革仍未从本质上打破利率双轨制.从我国信用扩张结构的发展趋势来看,直接融资将会占据主导地位,LPR改革后的利率传导机制存在错配.基于我国利率市场化面临的现实困境,未来的改革方向是:完善市场基准利率建设,确定主要的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和政策利率,加强市场互联互通,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提升商业银行科学定价水平和现代化管理能力,减少对信贷货币规模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前,企业信用的缺失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信经济用中最基础、最广泛的信用形式.特别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诸如融资难、贷款难、担保难等信用缺失行为更是严重,这些行为与其所导致的信贷资金,撤出信用,偷逃税恶意拖欠,产品质量差等问题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影响了企业自身和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根据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的现状,在分析其危害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问题从思想认识,中小企业和政府三方面来提出构建有效的企业信用经管运行机制,扩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规范企业作为,保证市场交易的良性竞争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完善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发达的信用制度基础上的经济。然而,由于当前我国的信用环境非常差,导致交易成本非常高。信用环境已直接影响到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本文在简要分析我国信用秩序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国情提出了完善我国信用体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杨兴寿  李安渝 《价值工程》2013,(33):165-166
本文主要研究了美国信用行业的发展历程,主要的行业模式和征信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了中国信用行业的发展。借鉴美国信用行业的发展经验,提出我国如何发展自己的信用行业,解决社会和市场中的信用危机。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信用观是决定一个国家能否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WTO规则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和前提。然而,当前社会信用缺失严重,信用观有待提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信用观包括信用文化观、信用经济观、信用法制观。信用观缺失的根源有传统观念、制度因素等等很多方面。必须从创新信用文化观、强化信用经济观、完善法律制度等方面来加强信用观建设。  相似文献   

13.
最新研究发现,商业信用是企业特别是受到信贷约束的中小私有企业获得外部融资的一种重要替代方式,企业使用商业信用可能是出于融资性动机。本文对商业信用的融资性动机的理论和证据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分析了商业信用作为一种非正规的融资渠道对于中小私有企业成长的重要意义,结合我国制度背景对商业信用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徐英吉  吕良鹏 《价值工程》2004,24(3):109-112
本文首先时西方信贷传导机制作了简要描述,后对我国的信贷传导机制进行分析,得出①金融机构对外贷款量以及各类经济主体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全社会零售总额基本上不受利率的影响;金融机构对外贷款量受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较大;②固定资产投资额,全社会零售总额,国内生产总值受金融机构对外贷款量的影响很大,表明了信贷传导机制是我国日前主要传导渠道.为提高信贷传导的效力,需要①推进金融机构改革;②发展消费信贷;③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④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⑤解决国有企业资金来源单一的局面;⑥促进利率市场化.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我国的社会信用却极度弱化,信用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的瓶颈。信用担保是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密不可分。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和信用法律制度,构建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这对处于初创阶段的我国信用担保业的发展、完善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改善信用环境,加强行业自律,担保业方能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一、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商品交换是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劳动产品交换,基本原则为等价交换,交换双方都以信用作为守约条件,构成互相信任的经济关…  相似文献   

16.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信用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信用环境有所改观;海外投资者的信心不断增强。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的信用建设刚刚起步,信用意识模糊,信用观念淡薄,信用关系不健全,有关信用的法律、法规有待建立健全,信用市场行为不规范,信用信息不能实现共享互用,守信获益和失信受损的激励机制仍未形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商业信用融资方式、融资成本及商业信用融资优势等进行探讨,旨在引导企业合理利用商业信用融资,构建和完善商业信用制度,为企业的发展广开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8.
徐英吉  吕良鹏 《价值工程》2004,24(2):109-112
本文首先对西方信贷传导机制作了简要描述,后对我国的信贷传导机制进行分析,得出:①金融机构对外贷款量以及各类经济主体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全社会零售总额基本上不受利率的影响;金融机构对外贷款量受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较大;②固定资产投资额,全社会零售总额,国内生产总值受金融机构对外贷款量的影响很大,表明了信贷传导机制是我国目前主要传导渠道。为提高信贷传导的效力,需要:①推进金融机构改革;②发展消费信贷;③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④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⑤解决国有企业资金来源单一的局面;⑥促进利率市场化。  相似文献   

19.
建立健全网络交易信用体系,不仅是实现网络交易自身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针对我国网络交易和网络交易信用的现状,分析了网络交易中信用缺失的具体表现,认为信用缺失的原因主要是网络交易信用监管法律体系不完善、信用服务市场尚不成熟、信用体系尚不健全.由此,本文也提出了我国网络交易信用体系的构建对策: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多方评价或监管的信用体系,形成信用监管合力;建立网络交易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建立网络交易信用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我国金融信用现状出发,发现我国金融信用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信用缺失存在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金融失信缺失,完善我国金融信用建设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