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治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时代党和国家赋予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新的要求、职责和使命。国有企业应谋划好内部审计工作转型发展,通过加强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提高内部审计的战略思维能力、促进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及外部审计有效协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效能,帮助企业实现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2.
陈强 《现代审计》2012,(4):58-59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高层次阶段。这种新的、以风险为出发点的审计模式和理念.引起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许多变革.同时也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有效推进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增加企业价值,改善组织运营,内部审计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以适用新的审计模式。为此,应当: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国企改革和国资监管“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推进,围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设与监督不断加强,国务院国资委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文件。但现阶段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还未能及时转变观念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本文阐述了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对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内部审计机构人员素质不高;机构设置不合理,缺乏权威性和独立性;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内部审计理论滞后等。本文提出了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明确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和职能多项建议,希望能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完善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企业内部审计在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强化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财务共享中心的高效运营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支持、纠正企业经营管理方面面临重大挑战。本文从大数据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开篇,引出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路创新的四个方向,分析企业在经营管理模式由传统业务管理向信息数据管理转型过程中,内部审计工作如何运用大数据技术调整审计方式、优化审计管理、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文章提出三个审计方式创新的改革思路,并阐述了现阶段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指出了企业内部审计创新和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管理遇到了各种困难,这些困难不仅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也增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难度。导致企业出现内部审计风险的主要原因在于审计工作不独立、审计工作人员能力不足、审计方法不科学、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针对这些问题,企业应当积极开展审计工作,通过提升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管理、完善审计工作的工作方式和管理制度等措施,避免或者降低企业内部的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7.
<正>在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共同推动下,会计电算化进程不断加快,在提升了会计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对企业内部审计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适应会计电算化趋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应积极调整现有模式,借助先进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让审计质量与水平得到强化提升。这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计算机操作和使用能力,借助电算化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还应做到及时获取审计线索,让审计工作向着规范化和精准化方向发展。在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相关要求不甚完善,而国际内部审计发展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要求却不断提高,因此我国内部审计人员面临着转型挑战。要实现我国内部审计事业与国际同行业的尽快接轨,实现我国内部审计的顺利转型,当务之急是构建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和问卷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由专业知识、个人技能、审计工具与技术和职业道德构成的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旨在为我国内部审计人员提供职业胜任能力参考标准,以此来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相关要求不甚完善,而国际内部审计发展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要求却不断提高,因此我国内部审计人员面临着转型挑战。要实现我国内部审计事业与国际同行业的尽快接轨,实现我国内部审计的顺利转型,当务之急是构建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和问卷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由专业知识、个人技能、审计工具与技术和职业道德构成的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旨在为我国内部审计人员提供职业胜任能力参考标准,以此来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10.
方英 《现代审计》2011,(6):69-70
审计人员的素质高低和能力大小事关审计工作质量高低及审计成败。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包括能力.是当前内部审计机构普遍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文拟从内部审计人员如何适应经济责任审计需要的角度.谈谈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何种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审计工作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逐渐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怎样的素质,以及内部审计人员如何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履行职责,本文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2.
由追求质量到追求效率,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的整体架构重点在于数据导向,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清理、关联性分析,发现和解决好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然而就目前的审计工作而言,还存在着审计风险、信息安全、人员能力等方面的挑战,只有构建以数据为主导的审计工作模式、创新审计方法和完善大数据的审计制度,才能够不断提升企业内部审计的...  相似文献   

13.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基本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及行业的发展。近年来,中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基本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未来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仍存在差距。本文针对内部审计人员基本素质现状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提升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梁红 《西部财会》2007,(10):44-46
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以降低企业风险、增加企业价值为目标,对公司治理、内部审计及内部控制进行有机整合,提升了内部审计的层次,能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和审计工作发展的要求。目前,要推行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应从健全法律法规、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建立企业信用体系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价值工程》2017,(32):30-32
经济全球化发展引起企业的竞争加剧,为确保企业今后的稳定发展,必须对企业进行全面的深化改革,这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防范风险、提高效益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当前内部审计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不健全,内审人员专业知识局限,审计方法和程序不合理造成。本文结合相关的工作实际,总结了防范风险的措施,加强对审计人员素质的提升,制定完善的审计制度,在审计全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杨志鹏 《广东审计》2003,(12):42-43
内部审计是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逐步得到加强。但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比,内部审计工作在制度、机构、人员、业务等方面发展相对迟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内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某些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往往是口头  相似文献   

17.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下审计人员能力素质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发展的最新动向。新的审计模式倡导新的审计理念,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审计理念和方法,引导内部审计发生诸多变化,也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如何才能更有效的胜任风险导向下的内部审计工作呢?本文依据麦可利兰博士提出的Competency Model(能力素质模型),从知识、技能、自我概念、特质、动机等五个方面进行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素质模型构建,并对模型的应用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审计工作越来越具有创造性和挑战性,内部审计逐渐由财务领域向经营管理领域扩展,审计机构对审计人员的各方面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在人员构成上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要有懂财务及审计的人才,还应配备精通企业各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并且具备法律的使用能力、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能力。选择有丰富经验和较高业务水平的人员加入内部审计部门,使内审机构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发挥更大的作用。现实中有些审计人员在一定程度上无法从宏观的角度识别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不具备广博的知识和能力就无法实现审计更高层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型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已成为企业信息监管的手段,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的有力工具,是企业利益的维护者。面对企业变革,在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来临时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及时转变观念,变单纯的“查错纠弊”为参与全过程企业管理,参与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各项活动的“建设性”工作,同时这也是对审计人员管理素质和能力的考验。因此,要求审计人员应具备以下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20.
随着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内部审计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发挥为企业管理服务的作用。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经历,从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工作人员3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