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那年冬天,我们20个知青,到离村很远的地方去挖一条河。每天起得很早,中餐在工地上吃,饭是在当地农民家里做好后,装在两只木桶里由人挑到工地去。每天,饭一到工地,大家就像闹饥荒一样的围着木桶争先恐后,动作快的,先盛半碗,快快吃完,然后再添一满碗,慢慢吃;动作慢的,吃了一碗,再去添时,木桶已经见底。没吃饱的知青不得不将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反映给队长,  相似文献   

2.
王景露 《河北企业》2004,(12):14-15
<正> 故事一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吃。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发粥,每天轮一个。于是,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想出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大家快快乐  相似文献   

3.
分粥制度     
“权力会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事实胜于雄辩。有7个人组成的小团体,其中每个人都是平凡而且平等,但不免自私自利。他们想通过制定制度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要分食一锅粥,但并没有称量用具。大家试验了不同的方法方法一指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了一个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阿克硕勋爵作的结论是:“权力会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方法二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他而且…  相似文献   

4.
从前,有七个人住在一起,大家每天要分吃一桶粥.七个人生活在一起本来应该是一个和谐的集体,可因为分粥的问题产生了矛盾.为什么呢?因为每天的粥不够七个人都吃饱.  相似文献   

5.
从前,有七个人住在一起,大家每天要分吃一桶粥。七个人生活在一起本来应该是一个和谐的集体,可因为分粥的问题产生了矛盾。为什么呢?因为每天的粥不够七个人都吃饱。  相似文献   

6.
近日,一提起大家每天都得吃的大米,人们却总要在它前面加上一个化学名词:镉。自从福建市场上检出大米镉超标之后,这个平常不为人所知的重金属元素,如今却让人有点谈虎色变的发酵之势了,面对每日三餐面前端的这碗饭,老百姓不得不问一句:"我碗里的饭到底安不安全?"今年以来,福建频繁爆料大米镉超标,近日"镉大米事件"持续发酵。  相似文献   

7.
<正>记得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泡饭曾经是上海人家最普通最常见的食物。所谓泡饭,就是用开水泡热的米饭,有点类似今天的方便面。那时弄堂人家一般都不通煤气,至于微波炉、电饭煲更是闻所未闻。想想大清老早起来生煤炉费力费钱不合算,于是就头天晚上多烧点饭,第二天用热水瓶里的开水泡一泡,天热泡一遍,天冷泡两遍,便将冷饭泡成温热的早饭。于是一家老小匆匆扒上几口,完了该上班的上班,该读书的读书去。回想起来,也有偶尔到点心摊吃一碗阳春  相似文献   

8.
七人分粥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不够。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在自己分粥的那一天是饱的。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然而,强权必然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  相似文献   

9.
有7个人每天都要分一桶粥喝,但粥每天都不够。开始时,他们抓阎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每周下来,只有自己分粥的那一天能吃饱。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长者分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结果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  相似文献   

10.
《中外企业文化》2010,(11):54-57
有七个人住在一起,每天共喝一桶粥,粥每天都不够。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  相似文献   

11.
某贫困地区某村长,对群众态度不好。他的妻子生了个大胖小子,办喜酒庆贺,村民来了不少。村长很感动,举杯讲话:(用音义)“我老婆分碗,大家来捧场,我心中有鬼。以前,我对大家不好,今后我一定改,吃一盏常一智,来,干杯!”席后,许多人还不走,一个嘴直的问:“村长,你怎么还不分碗呢?”经他解释,大家才明白:原来是村长把心中有“愧”(音kui),念成“心中有鬼”;吃一堑(音qian欠),长(音zhang掌)一智“念成“吃一盏,长chang常一智”,分娩(音mian免),念成分碗,有的人以为每人分一只饭碗,里边装好吃的。类似的情…  相似文献   

12.
人头费:只见增,不见减目前有一些机关,行政编制满了,便弄事业编制。事业编制满了,便招临时人员,逐渐形成了"一个人的活两个人干,一个人的饭两个人吃"的局面。一方面工资发放都困难,一方面又源源不断进人添口。在和R局办公室主任交谈时,我说:"减几个人不行吗?"他说:"减谁?就是一个临时工,也有来头;说是来干活,实际是来吃  相似文献   

13.
从前有个村子,村子里住着几个能说会道的人。一个是厨师,一个是裁缝,一个是车把式,还有一个是使船的。村里只要有兄弟不和.邻里间闹矛盾一类难以调和的事,都请他们去调解。有一次,本村有兄弟闹分家,由于人多嘴多心眼多,分了几天也分不好,于是,就请这四个人去说和。这四个人也觉得这事棘手,便先到厨师家开个碰头会。厨师说:"我看咱们去了要快刀斩乱麻,别锅啦碗啦分不清。"裁缝说:"我们办事不能太偏了。要针过去线也过去才行。"赶车的接过话茬儿:"嗨,咱原先也不是没有管过这样事,前有车,后有辙,别出大道就行。"使船的听了…  相似文献   

14.
聪明的报童     
<正>某一个地区,有两个报童在卖同一份报纸,二人是 竞争对手。 第一个报童很勤奋,每天沿街叫卖,嗓门也响亮,可 每天卖出的报纸并不很多,而且还有减少的趋势。 第二个报童肯用脑子,除了沿街叫卖外,他还每天 坚持去一些固定场合,一去了后就给大家分发报纸,过 一会再来收钱。地方越跑越熟,报纸卖出去的也越来越 多,当然也有些损耗,但很小。渐渐地,第二个报童的报 纸卖得更多,第一个报童能卖出去的就越少了,不得不  相似文献   

15.
岱烨 《河北企业》2006,(11):1-1
<正>“和谐”二字,先用说文解字的方法做一个解释。“和”字,古写繁体为“(龠禾)”,左边半个字的意思是“全家数口人住在一起,有个栅栏门”;“禾”字即“粟”。合起来就是全家人有饭吃就是“和”。简化后的“和”字,也是“口中有饭吃”。“谐”字是由“言”字和“皆”组成,即大家都可以“发言”,人人都有说话的权利和机会。简言之,人人有饭吃+人人有发言权,即是和谐。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和谐社会在中国的特殊性,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胡锦  相似文献   

16.
种田的为大     
<正> 有一次,杜老么爬长坡,和县官、商人走在一起了。三个人顶着太阳走呵,背着太阳爬啊,肚子饿空了,喉咙冒烟了,前头还有十几里上坡路,三个人都没力气了,都想弄点吃的喝的。路边一座茅屋。屋里住着一个老婆婆。三个人寻进屋,婆婆一看就明白了。老婆婆说:"我这里有水一缸,你们要喝多少就喝多少,现成的饭只有一碗,这该谁呢?"杜老么说:"一人分一点吧!"商人说:"屁话!哪有你的份呢!我跟他二一添作五哪!"县官几声干笑:"嘿嘿,他消做得指望,你也不消打得算盘。三个人里头本县为大,这碗该本县吃。"商人说:"你说你为大,我还说我为大呢!你要说出一二三来!"县官说:"也罢,本县说了再吃不迟。就说这个父  相似文献   

17.
减肥期间除了运动以外,吃也要吃得正确、吃得健康,不能都不吃,否则你可能连做运动的力量都没有了。据了解,很多人会因为减肥,每天本来该吃三餐,就变成两餐或只吃一餐,这样都是不对的。第一个观念就是要告诉大家,三餐一定要吃,但是要吃得正常。第二个观念就是三餐中的晚餐要简单才好,所谓早餐要吃得像皇帝,午餐要吃得像平民,晚餐则要吃得像乞丐,这是很有趣的说法,但说得一点都没错,因为晚上我们身体的活动量降低了,摄取过多热量会无法消耗而变成脂肪,而选用相同热量的食物时,可以选比较有饱食感的来吃。第三个观念是不能因为减肥而赔掉了我们…  相似文献   

18.
新《会计法》的产生 ,标志着我国会计业界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新《会计法》在 6个方面有重大进步。进步之一 :单位负责人由共同责任主体变为第一责任主体。原《会计法》规定 ,单位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和其他会计人员都对会计行为负责。其结果是大家负责 ,大家都不负责。这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滋生蔓延的症结所在。新《会计法》抓住这一关键 ,彻底变革 ,在总则第四条就明确规定 :单位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确立了单位负责人是会计行为第一责任主体的地位 ;也就是说单位会计行为出了违法违纪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他名叫土豆,从小吃土豆长大。他考上大学,但家里没有钱,土豆就把录取通知书往怀里一揣,下广东打工去了。他的工作是扛电线杆,在新开发的大街两旁,几个人一起把汽车运来的电线杆卸下,每隔二十米放下一根,再由其他人来挖坑栽上。干这份工作每天二十块钱,管吃管住,而且每顿都有他爱吃的土豆。土豆的吃法很多,但工地上的人只会做一种“民工土豆”。土豆不服气地说:“等我做给你们吃,同样是土豆,我做的就一定好吃!”他立即去了厨房。晚上,民工们就吃上了凉拌土豆丝和小瓜焖土豆,还有土豆泥汤,土豆从此留在了厨房。由于伙食办得好,其他工地的工人…  相似文献   

20.
改革在不经意间就完成了 1981年我毕业时,马洪老师安排我去了国务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工作。这个中心由马老师负责筹建,当时他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在那儿干了一段时间以后,又回到工经所,然后就去了河南。我去河南工作还有一段故事。有一次,河南省委从北京请了一个经济改革研究演讲团去河南演讲,这个北京青年经济学人临时组织的团由王岐山带队。时任省委书记的刘杰听了大家的演说以后很高兴,对我们说:“你们讲得好。但你们不要光讲,能不能来几个人带我们做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