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养老不仅在于养老金额的“量”,更在于养老的“质”上。一个有品质有尊严的老年生活对于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提升老年人及其子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重要意义。以上海“梧桐人家”国际健康颐养社区为例,通过介绍“梧桐人家”的养老设施及服务,阐述“医养结合”社区养老的做法及意义,以期为中国养老社区、老年公寓等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增大和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日益弱化,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对社会福利和社区照料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养老职能将更多的依赖于社会,依赖于社区养老服务的展开。  相似文献   

3.
目前,英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超过100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8%。英国有关法令明确指出,要在社区内对老年人提供服务和供养,内容包括:生活照料、物质支持、心理支持、整体关怀。生活照料又分为居家服务、家庭照顾、老年人公寓、托老所4种形式。居家服务包括上门送饭、做饭、打扫居室、洗涤衣物、洗澡、理发、购物、陪同上医院等项目。从事居家服务的工作人员有志愿服务者,也有政府雇员。这些服务或免费,或收费低廉。家庭照顾是对生活不能自理、卧病在床的老年人,在家接受亲属全方位照顾的形式。政府发给老年人与住院同样的津贴。老年人公寓由…  相似文献   

4.
孟剑 《中国新时代》2013,(8):101-103
作为提供服务的机构,各地民政局建设的养老公寓的使用方式有所不同,位于昌平区的北京市汇晨养老公寓收住的老人以自理型为主,北苑的北京市东城区汇晨养老公寓收住的老人以护理型为主。老年公寓的定位不同,其配套设施和服务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6,(14):100-102
进入21世纪以来,老年人的养老、医疗以及照料护理服务等问题,成为了当今社会逐渐升温的关注热点,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在借鉴城市社区养老的基础上探索农村社区养老模式。我国目前的养老模式上都是不能满足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土地依法流转后的农村老人养老问题。而新型的农村养老模式有利于向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养老选择、有利于促进我国老年福利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减轻子女的养老负担。因此建立新型的农村养老模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正要真正成就社区养老服务,应该大力支持和发展专业性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以专业机构为纵向的经线,以街道、社区为横向的纬线,编织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城乡居民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随着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日渐加速,从"十二五"开始,中国政府开始全面部署养老社会服务的规划。国务院再次发出《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养老服务覆盖所有居家老年人。"  相似文献   

7.
中国已经于20世纪末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人口总数的10%。预计21世纪中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能超过4亿,65岁以上的老年人则会达到3亿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养老问题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在城市,这个问题更为突出。一般人很难拿出时间和精力在生活上照料老人、在精神上和他们交流,他们对社会养老机构的需求更为迫切;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社会养老机构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福利性质的养老院或者敬老院,他们中的一些人将目光转向了老年公寓。这里所指的老年公寓,不同于养老院或敬老院,它是专门为老年人建造的商品房性质的住宅小区,其环境、设施、房屋设计、服务等都是根据老年人生活的需求和特点设计的。老年公寓的目标消费群体究竟是什么人?这是在进行老年公寓开发之初必须解决的问题。为了探讨这些问题,笔者于2004年5月在江苏省南京市等四个城市进行了“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养老方式调查”。  相似文献   

8.
牛志东 《乡镇论坛》2014,(26):27-27
近年来,河南省安阳市老龄办通过开展“市级居家养老工作示范点”创建活动,给予示范点扶持奖补资金和优惠政策,着力解决为老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全市75个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站(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被评为“市级居家养老工作示范点”,带动了全市基层养老服务场所建设。目前,全市1000余个村(社区)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为近30万名老年人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贵阳市花溪区明珠社区进行调查,总结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不足,集中体现在养老服务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没有专业的养老服务员以及养老设施、场地提供不足。针对这些不足,笔者从三方面提出对策思考:一是以需求为导向,丰富服务内容;二是引进社工专业人才;三是社区要积极争取,转变“等、靠、要”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5,(26):28-30
独生子女政策实行三十多年来,第一批独生子女的父母已进入老年,无论是子女在外求学,还是异地工作等原因,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如何让老人幸福的安度晚年,应该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现有的养老模式有家庭养老、福利养老、老年公寓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居家养老等五种模式。于此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年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对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丰富等原因使得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也不能解决现有的老龄问题,这一切便促生了一种新型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养年服务体系除有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设计的房屋改造外,还提供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家政护理等全方位服务。在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体系顺应老年人的多重养老需求,同时也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要,因此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中国60岁以上的失能以及半失能老人将近4000万人,农村失能老人的生活保障问题较为突出,因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他们生活比较艰难,并且生活不能自理,这样一来养老成本增加,失能老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本文主要对农村失能老人养老意愿和养老需求进行调查,分析造成失能老人养老窘境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我们应建立基层长期照料的养老机构,满足农村失能老人的需求;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规范养老服务行业;构建基层护理人员的队伍,保障失能老人能够安享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12.
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以及家庭养老功能越来越弱化,机构养老成为老年人养老方式之一。本文在分析了养老机构经营管理中养老服务中人文关怀的必要性,从养老设施的适老设计和培养养老服务人员的人文关怀理念两个方面阐述了人文关怀在养老机构经营管理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速,养老产业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以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为主体的"9037"养老体系逐步完善,养老产业发展多样化,养老休闲服务模式也逐渐丰富,并适应了不同老年人的生活需要,休闲服务方式也丰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给老人带来精神抚慰与关照,养老休闲服务也在新时代下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速,养老产业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以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为主体的"9037"养老体系逐步完善,养老产业发展多样化,养老休闲服务模式也逐渐丰富,并适应了不同老年人的生活需要,休闲服务方式也丰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给老人带来精神抚慰与关照,养老休闲服务也在新时代下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居家养老服务在此背景下不断发展。为了进一步明确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给老年人生活带来的变化,文章利用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通过OLS回归分析社区是否有日托站或托老所服务对于老人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核心解释变量“老人所在社区是否设有日托站或者托老所服务”在5%的统计学水平上对被解释变量“老人对目前生活的满意度”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相关文献分析目前居家养老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目前需要照料的老年人的数量庞大并且在不断增加,面对老年人数量多、健康差的状况,在分析居家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后,对"居家养老,依托社区,机构补充"的模式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微评论]如何解决失能老人的照料护理问题,美国的"国会山村"模式值得借鉴。这种以社区为单位,联合互助的养老方式,可以最大限度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愿望。健全志愿服务,完善社区功能,建立中国的"国会山村",不仅是3300万失能老人的现实需要,更  相似文献   

18.
上海日益加快的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导致生活照料、医疗康复和精神慰藉等方面需求的激增。2009年,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会同上海市民政局等部门,针对上海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进程的加快和家庭小型化的发展趋势,以及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需求快速增长的实际,制定出台了上海市地方标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该标准为推荐性地方标准,也是我国有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第一个地方标准,2009年9月通过专家审定,2010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19.
张雷 《房地产导刊》2012,(12):88-91
集医疗救护、生活照料、精神赡养为一体的老年人全程化养老服务模式,并着力构建养老产业链集群化,使得北京太阳城成为中国为数不多、可持续盈利型养老项目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20.
笔者长期从事老年工作,根据对居住地社区和附近企事学校的调研,分析了城市社区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及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状况,提出了今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