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央行“9·30房贷新政”出台以来,已在各地楼市掀起不小波澜。而作为新政另一个重要武器的房贷证券化也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这被一些媒体称为中国版“两房”。作为上世纪60年代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美国“两房”(房利美、房地美)贷款证券化曾大大提高市场资产流动性,但由此引发的2008年金融次贷危机至今仍在影响着全球经济。如今,这一模式也开始向我国房地产金融领域挺进。  相似文献   

2.
正9月30日,央行"首套房利率最低可打七折"的新政如同深水炸弹,搅皱了一直波澜不惊的房贷市场。但据调查显示,到目前为止,这一房贷新政仍然只是来自宏观层面的指导意见,商业银行对此采取的态度颇为一致:暂无行动。为了分担房贷风险以提高银行放贷积极性,央行新政也将目光投向了能为信贷腾挪空间的金融创新之举,特别是"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发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来筹集资金"。但这种抵押贷款证券化(MBS)手段在国内已经徘徊10年,银行在利益权衡之后,并没有表现出预期的踊跃。  相似文献   

3.
房贷金融衍生产品作为近些年才开始发展的金融衍生产品,其表面低风险高收益的特性使其受到国外市场的追捧。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入和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房贷金融衍生产品隐藏的负面效应逐渐出现在世人面前。本文以金融衍生产品CDO为例,分析了房贷金融衍生产品在此次危机中体现出的负面作用,同时分析概述了我国房地产贷款证券化发展的必要性与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就未来中国房贷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作者认为,不能因为房贷金融产品的负面作用而全面否定这种金融创新,特别是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房地产贷款证券化的趋势在我国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4.
美国政府宣布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简称"两房")的当天,美国财长保尔森就表示,保持两大房贷巨头的稳定对于消除美国金融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和扫清经济复苏障碍"至关重要"。如果这两家公司倒闭,会直接影响到美国人取得房贷、车贷与其他信用的能力。保尔森的话并非言过其实。"两房"拥有约5万亿美元的住房抵押贷款债券,如果"两房"危机继续蔓延,全球金融市场将遭到重大冲击。  相似文献   

5.
央行和银监会最近推出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试点办法》),酝酿了多年的“房贷证券化”终将下海试水。我们在报刊上也经常看到有关于房地产证券化的文章,一些文章认为我国房地产证券化的条件已成熟,推行房地产证券化将大大降低房地产金融的风险。这些文章  相似文献   

6.
从次贷危机到全面金融动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大量次级房贷违约是引发次贷危机的直接原因.然而,住房金融管制放松和资产证券化已为次贷危机埋下了隐患,美国政府放任房贷机构违规、对金融衍生品监管滞后、忽视金融机构高杠杆交易风险及对评级机构的监管真空,则使次贷危机的爆发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当然,美元独大的国际货币体系导致的全球经济失衡才是最终导致美国金融动荡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7.
博人博语     
《住宅与房地产》2007,(10):63-63
我不认为这次的房贷新政是政府对房地产的又一次调控手段与方法,更不是像有些学者所言:政府首次运用金融手段来调控房地产。这次房贷新政推出的真正原因是央行出于自身金融系统的考虑,防范美国房贷次级债危机在中国重演的一个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美国政府精心设计的"两房"模式,为促进美国住房市场的发展、改善人们的住房条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受到许多学者的青睐.然而,面对次贷危机及其所引发的金融海啸,"两房"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两房"危机事件,对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建立与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在对"两房"危机回顾的基础上,剖析了危机的根源,分析了美国政府救市的动机,并基于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建立与完善的视角,得出"两房"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金融     
正MBS释放流动性有限楼市明年又面临资金短缺?第四季度开始,央行出台"9·30房贷新政",大规模放松房贷,且首次提出动用MBS等金融衍生工具为商业银行提供贷款额度。市场一片欢欣鼓舞,业内人士一致看好今年第四季度的房地产市场。然而狂欢过后,对于新政效应的冷思考提醒市场:央行重新定义首套房,寄望给居民家庭加杠杆,意图刺激经济,这中间隔着个商业银行;而MBS这一住房金融衍生品的规模化将会旷日持久,短期难以提供更多的流动性,长期却是转移楼市泡沫风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9月30日,央行联合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开发性金融、居民住房贷款、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等做出了新的部署,被称为"9·30"楼市新政。该新政的出台可以说释放了一系列的积极信号,本文对"9·30"楼市新政进行了分析,并对房地产后期走势(中长期和短期)进行了预判,最后提出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应对策略和转型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住房公积金贷款概述目前,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尚没有实质性的参与国家的宏观调控,甚至是国家前几轮房贷新政中的"漏斗"制造者,并随着各地住房公积金归集扩面工作的加强和缴交基数的不断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的提升,这种漏  相似文献   

12.
资讯·金融     
《房地产导刊》2014,(11):13-13
MBS释放流动性有限楼市明年又面临资金短缺?第四季度开始,央行出台"9·30房贷新政",大规模放松房贷,且首次提出动用MBS等金融衍生工具为商业银行提供贷款额度。市场一片欢欣鼓舞,业内人士一致看好今年第四季度的房地产市场。然而狂欢过后,对于新政效应的冷思考提醒市场:央行重新定义首套房,寄望给居民家庭加杠杆,意图刺激经济,这中间隔着个商业银行;而MBS这一住房金融衍生品的规模化将会旷日持久,短期难以提供更多的流动性,长期却是转移楼市泡沫风险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这个时代,"IP"产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其在社会中影响力也愈来愈深.而其蓬勃发展背后,必然会有一些问题流露出来,譬如之前电影 《叶问3》 的票房造假事件,在声讨之余,我们更应该将目光着眼于"IP"资产证券化的改变与完善中来.其实,自20世纪70年代资产证券化诞生以来,资产证券化给传统的金融理论和实践带来了深刻的革命.基于其深刻的创新内涵,资产证券化从范围到交易规模都发展迅速,是上世纪后期至今发展最快、 影响最大的金融创新.而在"IP"热的推动下,知识产权证券化作为资产证券化发展的深化,应运而生,其挖掘出了知识产权的潜在价值,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金融支持手段.本文从"IP"资产证券化相关概念和理论介绍入手,分析资产证券化融资过程,确立将"IP"资产未来现金流作为核心研究主体,并以电影产业为例,通过建立模型并实证检验的方法,得出了可以将其资产证券化的预期结论,并分析该结论对"IP"产业更安全、 有效融资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资产证券化是金融技术创新的产物,它源于美国的住宅抵押贷款证券,逐渐成为一种被广泛采用的金融工具而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我国正式的资产证券化发端于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但随着我国汽车消费的逐渐升温,汽车信贷业务的增长,汽车消费贷款证券化很有可能成为我国资产证券化的下一站。  相似文献   

15.
资产证券化(ABS)是金融创新浪潮中新崛起的一种主流融资技术,是近年来世界金融领域最重大和发展最快的金融创新工具。文章首先讨论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理论基础,及其对资本结构理论的挑战,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探讨了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基本思路和操作框架。  相似文献   

16.
陈杰  李格 《中国房地产》2009,(10):59-60
近几年来,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是备受我国学界和业界瞩目的金融创新品种。然而就在各界积极呼吁以美国房贷按揭贷款证券化为学习榜样、大规模贷款证券化呼之欲出的时候,一场自2006年开始的次级住房按揭贷款危机(简称次贷危机)席卷了美国经济,并最终传染到整个国际金融市场,引发了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这无疑给我国刚刚起步的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实验敲响了警钟,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住房按揭贷款证券这个制度的根本和在不同国家的实践经验,为我国推进按揭贷款证券化工作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房地产金融环境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自年初始,多家中国股份制银行出台措施收紧房地产开发贷款和按揭贷款的发放,显示房地产行业的变局在融资一端已露端倪。两会期间,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撰文指出,平台融资和房贷是今年首要的两个风险,尤其是房贷,要高度关注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继续强化"名单制"管理,严防单体风险传染和扩大。业内人士认为,部分银行退出三四线城市房地产融资业务的力  相似文献   

18.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自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诞生以后,20多年来发展突飞猛进,许多欧洲国家以及日本、东南亚国家和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都相继建立并发展了这一新的住房金融形式。实践证明证券化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截至2002年底,美国住房抵押贷款的60%以上实现了证券化。在我国,住房抵押  相似文献   

19.
4月以来,房地产调控政策频频出台。各地房贷细则不断更新,5月,福州市出台调控细则,购房者归属于哪类购房人群,如何根据房产新政选择合适自己的房贷?本刊本期特别为您详解榕城房贷新政。  相似文献   

20.
“建行要推出的是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业务,即将本行的一定规模个人房贷资产筛选集合信托于受托机构,由受托机构以上述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基础发行证券。通过十几年的历程,中国大规模实现房地产证券化终于迈出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