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从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深入探讨了法制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法制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提出了在构建和谐社会、保障和谐社会顺利实现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法制需要开展的工作和任务。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和谐发展思想的提出,必须对和谐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谐社会构建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一方面经济发展离不开和谐社会,另一方面它又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物质支持.正确认识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经济因素,寻求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形成各种因素的良性互动,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构建和谐社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而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证,二者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相似文献   

3.
赵金红 《企业导报》2012,(18):15-16
随着我国和谐发展思想的提出,必须对和谐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有一个全新认识。和谐社会构建和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一方面给经济发展离不开和谐社会;另一方面它又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物质支持。正确认识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经济因素,寻求化解矛盾的有效方法和正确途径,形成各种因素的良性互动,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是一个秩序井然、氛围祥和的社会,是胡锦涛主席概括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与民主法治的关系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但法治社会并不等于和谐社会。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和重要前提,而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理念的最终目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只有大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才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和全新理念。和谐社会是人类普遍的追求。但是,和谐社会的内涵是有历史和时代的规定性的。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要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需要的和谐社会,而且是内涵丰富,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现代的、新型的和谐社会。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机遇,构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新理念、新战略和新目标。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些理念、战略和目标,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也是我们做好建设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社会建设任务。这是一个在冷静分析国内外形势基础上作出的具有时代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正确理解和研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本文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个方面来阐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和谐社会,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好、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社会.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机制,是调节各种利益关系的有力杠杆,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是利益分配的调节器.现代市场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强烈呼唤健全和完善价格机制,以促进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李栋桦 《中外企业家》2012,(10):112-113
和谐社会并不简单等同于稳定社会,和谐社会具有丰富的内涵,是承诺、要求和希望为一体的社会;和谐社会并不丧失社会发展的动力,只是改变了发展的模式;和谐社会的构建并不仅仅是党和政府的事情,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是马列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全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但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正确认识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这是由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本质要求、重要环节所决定的。只有充分认识了这一点,才能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经济新区正在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将产生新的问题.在经济新区建设过程中,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需要创新经济社会管理服务体制.以天津滨海新区建设为例,从新区自身需要以及民间组织特点两方面论述了民间组织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对民间组织、政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组合,以此促进经济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是2005年全国人大和政协“两会”上讨论的重点话题和主题。“和谐社会”的提出体现了新一届领导集体执政方式、理念的进步与完善,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和要求。在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的情况下提出建立“和谐社会”,目标虽明确,道路却艰难。正视不和谐才能建设和谐。因此,我们应通过经济的“绿色发展”解决不和谐因素,置社会的和谐于经济的“绿色发展”基础之上。为此,本文分析了作者对“和谐社会”的认识;进而分析了现实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继之解释何为经济的“绿色发展”?如何通过“绿色发展”,解决现实中的不和谐因素,创建社会的和谐氛围。  相似文献   

13.
经济、社会发展在改变着我们,我们也应主动去改变它们,使之沿着“绿色和谐”之路驶向人类“幸福之岛”。经过改革以来20多年的发展,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解决众多经济问题的动力内因与创建“和谐社会”目的外因的双重作用下,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行“绿色和谐”发展已成为规律的必然、时代的要求。本文从“绿色和谐”发展提出背景与原因谈起,分析了提出“绿色和谐”发展的动力内因与目的外因;继之提出“绿色和谐”发展的概念,并对其作了详细解释。  相似文献   

14.
张海英 《价值工程》2011,30(25):318-318
和谐社会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它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进而推动经济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要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必须以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为基点,妥善协调好经济社会结构变动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一个长期稳定和谐的环境。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只有在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能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15.
刘雅丽 《价值工程》2010,29(13):240-240
和谐社会作为多方面、多层次与广范围的系统工程,无疑需要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多方面的协调、和谐与深入发展。要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必须以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为基点,妥善协调好经济社会结构变动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本文介绍了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指出和谐社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市场经济的建设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6.
谭静  姚玉娇  李菊花 《价值工程》2013,(34):309-311
本文通过对湖南永顺县西岐乡西岐村的土家族留守老人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民族山寨留守老人经济供养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为此,提出加大农村家庭养老功能、提高留守老人自养能力等具体措施,以此为契机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王宏伟 《价值工程》2010,29(28):194-194
和谐校园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好和谐校园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和谐校园中学生表现出不和谐的方面,分析了党组织的地位,提出了党组织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加强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水平体现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中国正面临城市建设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出现新景观与新热点.超大城市群及区域中心城市涌现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城市化是经济增长火车头,世界发展的主旋律,结构转型的前提条件,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路径.已纳入"十一五"计划和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中国城市化滞后特点是,起步晚,规模小,基础设施质量差,功能与竞争力弱,发展不平衡;发展速度快,未来潜力大;大城市人口增长快,城市首位度高;"后来居上"与"后发劣势"并存,整体处于城市初级化水平,现阶段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对策是把握人口增长与区域差异双重压力,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口城市化指标,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承认农民是市场主体,保护进城农民利益.消除制度性障碍,积极培育新兴城市及城乡贯通机制,创造规模效益.  相似文献   

19.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正确的原则。《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必须遵循六个重要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制;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六条原则”,既各自独立、不可或缺,又紧密联系、彼此贯通,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相似文献   

20.
陈美霞 《价值工程》2014,(29):270-271
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程中,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实际上是非常严峻的关乎民生的重要问题,而解决现今社会现实的就业问题的核心就在于改变精英意识的就业观念。大学生的就业观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能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本文就大学生就业观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的现状,找出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其形成原因,进而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