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一种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形式。基于协同创新的视角,通过对培养原则、培养要素和培养环节进行深入剖析,提出创建以三螺旋理论为指导上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创新平台,构建了提升职业能力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并从主体、战略、环节、信息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协同创新视角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协同机制。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温全 《价值工程》2014,(27):285-286
本文简述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内涵及意义,并对当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现阶段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自2009年起教育部决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全日制培养,为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各培养单位围绕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文中基于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研协同培养的新视角,运用系统论方法,把企业、科研机构与高校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系统中的主体,构建了以"组织—过程—资源"为子系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培养机制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17,(36):189-191
在对国内信息领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跟踪调研基础上,结合国外研究生培养的成功经验,分析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以尊重学生个性为前提、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思路,并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双导师制、校企培养基地和质量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5.
学者们一般认为职业性是专业学位的本质属性。学者们围绕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么样培养人探讨了培养模式的内涵;围绕着构建稳定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探讨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从培养目标、培养过程要素探讨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分类。学者们的争鸣说明,专业学位是专业教育的文凭证书,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应注重职业性和应用性。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3,(11):249-250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整个研究生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科学与否将制约着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优劣。本文在重点分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构建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进一步完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2022年9月1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设置了会计博士专业学位培养类别,引起会计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讨论了会计博士专业学位的涵义、设置背景、必要性和原则,分析了会计博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相关政策及其走向,探讨了会计博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的条件、招生方式和培养模式,最后就会计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和如何办好会计博士专业学位教育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6,(9):224-226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作为电气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校级综合试点改革单位,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对生源质量、培养方案设置、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基地建设、学生专业实践、学位论文选题与毕业答辩等各培养环节的创新改革及分析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及培养特色的电气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程平  黎明 《财务与会计》2015,(21):50-53
在国家深化研究生教育和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改革、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教指委建立MPAcc质量评价体系的背景下,对现有MPAcc培养模式进行全方位改革势在必行.本文构建了MPAcc培养模式改革协同创新的总体框架,详细分析了战略协同、主体协同、过程协同和知识协同等四个协同过程的内涵,并针对招生宣传、校外导师选择、培养方案修订等关键培养环节重点阐述了相应的协同创新改革路径,最后针对MPAcc培养模式改革协同创新的组织和运行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黄丹  龚炎长  任丹 《价值工程》2011,30(20):227-228
农科类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农业技术专门人才的一种新学制和新途径。教育部自2009年起,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以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研究生教育中的比例。本文从农科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产生的背景、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办法等方面探索农科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整个研究生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科学与否将制约着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优劣。本文从导师队伍建设,校企联合办学,学分制度改革,奖助贷体系和就业指导体系五个方面探索,提出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二一二"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价值工程》2017,(20):176-177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对接市场需求的新的学位培养体系,从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及质量评估等方面均与学术型研究生有所差异。本文在了解当前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的培养目标的不确定性、培养过程的重知识性、质量评估的雷同性等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创新发展对策。希望通过本论文,在实际应用上能够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价值工程》2017,(17):211-213
目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下,一方面是学术型研究生理论结合实践不够、创新能力不足,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实践能力不强;另一方面是高校教育资源及导师工程经验不足,研究生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较低。所以针对学术型、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培养目标与要求的不同,通过构建校企政协同育人平台,解决两类研究生分类培养目标的差异性不够明显、两类研究生培养模式单一、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培养的显著职业性体现不充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状况,针对全日制材料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通过明确培养目标,健全培养方案,加强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强化产学研合作,突出实践环节,规范管理制度,完善评价体系等举措,提出了全日制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有效途径,为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铁剑华  辛林  张锦 《价值工程》2012,31(35):229-230
目的:探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方法: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加强岗前培训提高临床基本技能,提高临床轮转质量,严格专业技能考核及论文答辩。结果: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和全面素质得到提高。结论:以提高临床能力作为培养的核心,采用合理的培养模式,可提高研究生临床能力及全面素质。  相似文献   

16.
《价值工程》2017,(3):257-259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已经成为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正式招生以来,我国的教育硕士吸引了众多培育单位参与,专业领域不断拓展,培养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我国教育硕士培养规模的快速增长,教育硕士培养中的教学方式、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等影响教育硕士质量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地方院校尤甚。了解和学习国内外高水平教育硕士培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地方院校在教育硕士人才培养方面的差距,构建相对完善的地方院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质量保障体系,这也对提升本地区基础教育层次和教育水平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 cc)研究生热招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是我国批准的首批培养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 j研究生的21家单位之一,现面向全社会招生。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简称MPAcc)是国家学位主管部门2003年底正式批准在全国设立的专业学位MPAcc教育是面向会计职业界的硕士层次教育,有别于会计学术性学位类型,其招生办法、教育内容、培养模式、质量标准更突出职业要求.注重学术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已经走进了第十八个年头,第四届会计教指委也已宣告成立。本文对自设立MPAcc专业学位项目以来,会计教指委在引领、组织、指导MPAcc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探索,以及各培养单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体现的培养特色、案例教学措施、学位论文质量控制、实践教学实施等方面的经验进行了回顾、总结、提炼,并对当前MPAcc人才培养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自2009年起,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既不同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也不同于以往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它更具全面性和特殊性.在培养方式上没有现成的模式,需要在探索中不断的完善和规范.  相似文献   

20.
陆中会 《中外企业家》2012,(23):146-147
"特需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针对国家有关行业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的特殊需求,采取"择需、择优、择急、择重"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基于"特需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进行分析与研究,并给出一些思路与措施,以期开创"特需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