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刘敏  刘云 《会计之友》2007,(2S):69-69
本文对财政部新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中涉及的各类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辨别,力求为广大会计从业人员正确理解各类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简析《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试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试行)》(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充分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IAS39先进研究成果,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衍生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以及金融资产减值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弥补我国一直以来没有专门关于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会计规范的空白,标志着银行业在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上率先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有利于境外上市银行的国际协调,提高金融信息可比性和透明度,  相似文献   

3.
实际利率法下变换还贷形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希宝 《财会月刊》2007,(11):47-48
2006年颁布的新准则规定金融工具、融资租赁等业务中只能使用实际利率法。《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是这样规定的:实际利率法,指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含一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实际利率,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相似文献   

4.
吴茜 《财会月刊》2011,(4):31-32
一、摊余成本的本质分析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十三条对摊余成本的定义如下: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①扣除已偿还的本金;②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③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企业会计准则》采用摊余成本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进行后续计量,既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也是实际利率法运用的必然要求。摊余成本的本质是指在交易中一方实际占用另一方的资金数额,既包括本金,也包括到期尚未偿还的利息。  相似文献   

5.
《西部财会》2005,(11):62-62
财政部日前发布《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试行)》,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衍生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和金融资产减值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明确。该规定将于2006年1月1日起在上市和拟上市的商业银行范围内试行。《规定》确定,金融资产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下四类: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下两类:交易性金融负债和其他金融负债。同时规定也明确,金融资产分类和金融负债分类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规定确定的对金融资产四分类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该准则在基本准则的基础上,对金融工具的定义、金融资产与负债的分类、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等方面作了具体的约定和规范。但在金融资产的有关规定中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方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方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金融工具特别强调以合同为基础的权利和义务。一般来说,金融工具包括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也可能包括一些尚未确认的项目(如尚未确认的贷款承诺和财务担保合同)。其中,金融负债不允许重分类(即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之间的重分类),权益工具只有一种计量属性(以历史成本计量,不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权益工具内部的重分类不涉及计量属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财政部新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中涉及的各类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辨别,力求为广大会计从业人员正确理解各类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财会月刊》2007,(1):25-27
一、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计量 根据本准则规定,企业对于取得的金融资产或承担的金融负债,应当分别不同类别进行计量。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相似文献   

10.
新会计准则中"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分类"的诠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财政部新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中涉及的各类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辨别,力求为广大会计从业人员正确理解各类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吴茜 《财会月刊》2011,(10):31-32
一、摊余成本的本质分析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十三条对摊余成本的定义如下: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①扣除已偿还的本金;②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③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企业会计准则》采用摊余成本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进行后续计量,既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也是实际利率法运用的必然要求。摊余成本的本质是指在交易中一方实际占用另一方的资金数额,既包括本金,也包括到期尚未偿还的利息。  相似文献   

12.
占慧莲 《财会通讯》2007,(12):62-63
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金融工具的核算与其分类密切相关。金融资产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进一步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17条规定,贷款和应收款项主要是指金融企业发放的贷款和一般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形成的应收款项等债权。  相似文献   

13.
金融资产的分类是其会计核算的起点,是企业进行金融资产和负债后续管理的出发点。本文主要比较了新旧金融工具准则对金融资产分类的差异,分析了由于分类的变化导致的确认和计量的差异,从而研究了新准则给企业经营管理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实际利率法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定义,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含一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而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由该定义不难看出,  相似文献   

15.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CAS22)指出:企业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时,应当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由此可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衍生金融工具在资产负债表内确认。金融期货主要包括债券期货、外汇期货和股指期货等。期货合同是远期合同的一种标准形式,  相似文献   

16.
2006年颁布的新准则规定金融工具、融资租赁等业务中只能使用实际利率法。《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是这样规定的:实际利率法,指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含一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  相似文献   

17.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十四条的规定,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而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相似文献   

18.
资产和负债的终止确认标准从“风险报酬分析法”发展到“金融合成分析法”,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实质上趋同的一个重大体现,更是会计理论研究的重大进步。因此,如何更好的理解新会计准则中关于金融资产、金融负债的终止确认标准和这两种方法的关系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对金融资产、金融负债的终止确认流程进行了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笔者指出,“风险报酬分析法”和“金融合成分析法”的结合运用是历史的必然,是对会计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CAS22)指出:“企业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时,应当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由此可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衍生金融工具在资产负债表内确认。金融期货主要包括债券期货、外汇期货和股指期货等。期货合同是远期合同的一种标准形式,它是在交易所内进行的。  相似文献   

20.
陈德英 《价值工程》2021,40(1):66-67
随着国际金融准则的修改,为了与国际金融准则趋于一致,我国对金融资产的分类和计量、减值、套期会计等重新进行了相关规定,修改后的准则对于2018年1月1日开始生效.文章从新旧准则对金融资产的分类与计量、金融资产减值(Financial Assets Impairment)等方面分析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本文认为新金融准则的实施会增强商业银行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等,同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