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元喜 《企业经济》2004,(7):168-169
我国居民储蓄余额年年攀高,国家多次降息,居民仍然认为把钱放在银行最合算。合理引导、分流银行存款显得必要和迫切。疏通投融体制,并开辟多种投资渠道,是储蓄分流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刺激消费政策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对消费和储蓄关系的实证检验证明二者并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分流储蓄也不一定能刺激消费,并合理解释了该结论。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我国刺激消费政策的有效性:提高职工平均工资和扩大政府投资都有助于消费的增加,而前者对消费的扩张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刺激消费的切入点应是努力提高广大居民的收入水平,而不是抑制和分流居民储蓄。  相似文献   

3.
居民储蓄与投资选择:金融资产发展的含义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文对我国银行储蓄高企的原因进行探讨,认为单纯从消费角度解释与消化居民银行储蓄是不适当的,化解高储蓄的另一有效方式在于发展准储蓄替代产品、拓展金融投资渠道。金融资产的不确定性增强了储蓄的价值,银行储蓄高企与居民直接投资所受的约束密切相关。我国现阶段低风险资产的缺乏,以及风险资产的广度和深度难以配比居民的投资选择,产生强制性银行储蓄,是现在储蓄高企的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反思传统的投融资方式,大力培育储蓄替代型金融资产.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4.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证券品种单一化的缺陷也愈加明显。股票市场筹资越来越难,投资者的投资欲望不断减弱,居民储蓄几年来居高不下,严重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为此,本文通过提出相应的,包括优先股在内的发展证券投资多元化的对策,以期解决我国资本市场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缺乏可投资的金融产品,间接融资比重过高是中国金融市场两个非常鲜明问题.近些年我国居民储蓄增长迅速,相比之下可供投资的金融产品却极为短缺:储蓄一投资转化不畅使得大量储蓄类资产集中于银行体系,导致货币市场资金严重过剩.  相似文献   

6.
廖婷 《中外企业家》2009,(18):174-175
当前中国经济呈现的特征是"高储蓄、高投资、双顺差",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长期持续,在经济增长初期,经济增长有赖于储蓄的增长,但随着我国经济已进入买方市场,高储蓄率只会阻碍经济的发展。而在储蓄、投资双高的局面下,存在投资效率低下,储蓄不能转化为有效投资的问题,这是我国经济中存在的重大问题。通过对我国储蓄和投资内在结构的分析,对我国投资与储蓄结构,以及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讨论,并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阻碍我国金融机构效率提高的原因 自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我国国内储蓄总额迅速上升,到2006年储蓄总额已达335459亿元,但是高储蓄并未转化为高投资,投资增长远低于储蓄增长。不但如此,1994年以来,我国大部分时期都出现投资不足.并且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这说明我国金融机构效率低下。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利率在全世界不是最高,当然也不是最低的,但国人为何偏爱储蓄?为什么我们有着全世界最高的储蓄率呢?一系列经济数据显示,几十年来,高储蓄率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对于平常老百姓来说,把闲钱存银行是最理所当然的事,而这也一直是他们最主要的理财方式。这也正是尽管我国这些年存款利率涨涨落落,而存款额却一直在稳步增长的原因。央行调查显示,我国有占46.2%居民倾向于"更多储蓄",并且还在不断增加,这个比例已远高于倾向"更多消费"和倾向"更多投资"的居民。可见储蓄依然是人们心中的择优理财方式。  相似文献   

9.
一、投资越来越被居民所关注 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2002年底我国居民储蓄余额高达8.47万亿元。加上居民个人外汇储蓄存款和1.5万亿元的现金等,居民手中的闲散资金已超过10万亿元。根据《北京蓝皮书:2001年中国首都发展报告》显示,北京市高收入家庭户均总资产已达235.6万元。  相似文献   

10.
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1月份金融统计报告显示,2000年1月份,全国居民储蓄存款首次突破6000亿元大关,达到60242亿元。按照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正常增长速度,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本来在一个千年末就应当突破60000亿元大关,为什么等了一个“世纪”,在2000年的1月份才珊珊来迟呢? 降息征税分流储蓄 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的增长速度是惊人的。这里,我们不妨稍作回顾: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1979年,全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才不到300亿元。10年后的1989年,就增加到5000亿元,1992年突破10000亿…  相似文献   

11.
我国居民储蓄函数及其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构建我国居民储蓄函数的基础上,以相关经济变量1994年-2000年的季度数据为依据,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居民储蓄进行实证分析,解释了我国居民储蓄变动的原因,并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如:名义利率和居民储蓄之间负相关,股市市值与居民储蓄正相关,制度因素对居民储蓄有积极影响等。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了当前调控我国居民储蓄的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期居民储蓄超常增长,反映了个体私营部门较低的投资取向,央行有必要利用货币政策启动国内需求。1999年第一季度我国居民储蓄增加4446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多增1551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新增储蓄额的584%。目前储蓄的持续高速增长,并不表明居民收入普遍提高,而是因为诸项改革措施使人们对未来支出预期增加,储蓄带有预防性色彩。目前的居民储蓄中,近30%来自城乡个体户的生产经营资金和各种机构以个人名义在银行的存款。居民储蓄超常增长也反映出个体和私营部门投资意愿较低,储蓄存款中有相当部分是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同时,…  相似文献   

13.
段小明  赵昊阳 《价值工程》2007,26(8):143-145
长期以来,我国的居民储蓄率水平一直居高不下。居民的高额储蓄无疑是把双刃剑,对经济既有积极作用,又有负面影响。分析了居民高储蓄现象的原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个人理财投资策略的首要问题是决定资金如何在资产类别中分配,据调查,当今国内普通城镇居民选择的资产类别即投资工具主要包括储蓄、债券、保险、基金、股票、黄金、不动产等。2007年投资者选择最多的理财方式是基金,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投资者更加青睐于比较保守、安全的储蓄,而在2009年,政府也采取了  相似文献   

15.
通讯     
新闻 居民储蓄有望结束10年高增长 国家统计局统计信息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含外币)增加10387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309亿元。居民储蓄存款增长幅度今年以来已经连续4个月回落。目前,储蓄存款的增长幅度是2002年4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国家统计局核算司赵春萍表示,如果目前的这种势头得以继续保持下去,今年就将成为近10年高速增长的居民储蓄的拐点。赵春萍分析认为,实际存款负利率分流了居民储蓄存款。同时,其他金融资产投资也分流了居民储蓄存款。另外,居民消费支出、房地产投资、企业集资增加也分流了居民储蓄存款。  相似文献   

16.
一石激起千层浪,2月19日中国证监会关允许境内居民以合法技有的外汇投资B股的通知发布后,在我国金融界、经济界引起了沸腾,带来了生机。笔者看到,各个商业银行的业内人士为重新开市B股赶制配套措施;沉寂多时的储蓄框台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外汇的存储量大于支取量,这种井喷行情将带来何种后果?在线人员喜忧参半。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运用一个简单的AK模型的分析,从资本市场的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功能角度,通过对我国资本市场各结构变量与经济增长的分析,得出我国资本市场对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实现功能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间接融资在我国当下仍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在我国金融政策的发展中要在逐步完善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制度的同时,加大对间接融资制度完善的探索与引导,尤其鼓励和支持民间融资逐步倾向于实体投资领域,发挥其对大量中小储蓄的转化功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经发展方式的转变,保障实体经济的有效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为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为缓解利益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宏观经济调控政策重点取向应是解决扩大就业、缩小贫富差距、发展资本市场、促进居民储蓄向消费和证券投资方面转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梅州市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的来源狭窄。目前梅州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和其他投资等几部分构成,来源渠道较窄。具体表现为:第一,国内贷款所占比重约20%左右,银行等具有信贷功能的金融机构吸收了我国居民储蓄的75%以上,其国内贷款仅占资金来源的19%左右,这说明居民的资金未能及时转化为有效投资;第二,外资在梅州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还不明显,所占比例较小,尤其是近几年,梅州利用外资的比率出现大幅下滑;  相似文献   

20.
应用缓冲储备模型实证检验我国居民的储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应用缓冲储备模型,实证检验我国居民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开支的不确定性与储蓄之间的相关性,我们发现,我国居民的预防性储蓄行为不仅显著,而且以目标储蓄率为被解释变量的模型,能够比以储蓄水平为被解释变量的模型更好地解释我国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改革教育体制是降低我国巨额储蓄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