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时代发展,影响农村人均消费支出的因素不再局限于人均纯收入.本文主要通过对影响农村人均消费支出的多因素分析,建立以农村人均生活费支出为被解释变量,若干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应用1978-2011年间的截面数据回归得到的模型,再对模型进行计量经济学检验.  相似文献   

2.
在消费结构分析中,国内通常用线性支出系统模型(LES模型)或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模型)分析居民家庭对各类消费品的消费需求。这类模型常用收入水平,价格水平等做解释变量,在随机扰动项中包括有许多省略变量,其中有些变量是不可观测的,如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价格预期、收入预期等。这些省略的不可观测变量称为潜变量。显然,这些潜变量对被解释变量都有比较显著的影响,它们的省略势必影响模型的精度。LES模型和ELES模型对此是束手无策的。目前国际上大都采用时间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1995-2012年的数据分析了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并研究了三大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差异,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农村居民相较中西部更看重文教娱乐等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消费,而基本生存消费仍是中西部农村居民的重要消费支出项目。在拉动经济增长贡献上,东部地区居住支出贡献较大,中部地区交通设备支出贡献较大,西部地区居住和交通设备支出具有一定贡献。文章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比较分析四大地区中国农村家庭收入结构对其消费行为的具体影响。结果显示,农村家庭非基本收入对其消费支出的影响较大些,而基本收入对其影响则次之;同一地区不同年份间的消费支出差异大于同一年份不同地区间的消费支出差异;东部与中部地区在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医疗保健、文教娱乐及其他商品与服务等消费项目方面大于西部和东北地区,在居住和交通通讯方面则小于西部和东北地区。但四个地区的自发性消费差距并不明显。建议增加农村家庭基本收入,并着力完善关于农村居民的各项制度安排,帮助农村家庭改善其消费结构,提升其消费层次。  相似文献   

5.
消费是国民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村居民的消费在国民消费总量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据以采取措施提高消费水平,对于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持久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现状特点进行了分析,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被解释变量,人均纯收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商品销售价格指数为解释变量,以全国1985—2014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定量研究,得出结论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两阶段研究框架分析分税制改革以来(1994~2006年)中国各省级政府消费支出的效率、区域差距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第一阶段,运用DEA非参数方法,以地区生产总值为产出,核算31个省(市、区)政府消费支出的效率得分,并描述支出效率的区域差距演化;第二阶段,利用面板数据受限Tobit模型,以各省(市、区)效率得分为因变量,分析政府消费支出效率区域差距演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政府消费支出效率显著强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区域间差距自分税制改革以来逐年缩小,尤其是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效率差异在2006年前后已基本消失.区域间政府消费支出效率之所以出现了明显的趋同,既得益于中西部地方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也得益于人力资本在区域间分布日趋平衡.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13,(13):172-173
本文从理论及实证两个方面探讨收入差距对消费的影响。在理论上,通过西方经济学中的消费理论,包括绝对收入消费理论,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及永久收入消费理论,分析收入差距对消费的影响。在实证上,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回归模型,以收入差距作为解释变量,以消费需求作为被解释变量,运用OLS法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相关的建议,通过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提高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8.
通过供需理论分析,住宅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有人口、收入、开发商实力、盈利能力、贷款利率及水平等,构建时间序列/截面数据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我国除西藏外的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住宅价格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影响住宅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有人口、收入、开发商实力、销售面积、土地购置成本、建安成本,在考虑消费惯性的基础上,采用工具变量后的模型估计结果发现短期内影响住宅价格的因素主要是销售面积、土地购置成本和建安成本,且住宅价格受宏观经济影响而存在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政府消费支出的绝对规模在不断上升,而其占GDP和政府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有下滑趋势。政府消费支出中社会性消费在逐年增加,政府自身消费在逐年减少,但政府自身消费仍占有较大比重。政府消费支出城乡结构的不平等程度较大,东部地区政府消费支出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中部地区的政府消费支出水平最低。中国政府消费支出的偏差导致居民消费不足,结构错位,进而成为宏观经济结构失调、社会不平等程度过大的因素之一。矫正中国政府消费支出的政策取向应有一定的针对性,要合理定位目标,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并完善其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政府消费支出的绝对规模在不断上升,而其占GDP和政府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有下滑趋势。政府消费支出中社会性消费在逐年增加,政府自身消费在逐年减少,但政府自身消费仍占有较大比重。政府消费支出城乡结构的不平等程度较大,东部地区政府消费支出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中部地区的政府消费支出水平最低。中国政府消费支出的偏差导致居民消费不足,结构错位,进而成为宏观经济结构失调、社会不平等程度过大的因素之一。矫正中国政府消费支出的政策取向应有一定的针对性,要合理定位目标,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并完善其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中国城乡居民1985-2003年间的统计数据,建立了城乡居民的不同收入消费模型,并对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分别能由持久收入模型和引入虚拟变量的绝对收入模型来解释;二是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平有所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但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城镇居民;三是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和支出的不对称性,导致了农村居民在支出上“捉襟见肘”。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三十年中国的经济保持高速发展,但我们也时刻在强调内需不足,要鼓励消费.通过对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历史数据研究,建立了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经济模型,并研究了模型中主要变量对模型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地区间公共支出成本差异的视角,引入人均公共支出成本的变量、采用加权变异系数对中国地区间财政能力差异进行度量.研究发现,中国地区间财政能力差异小于地区间财力差异,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地区间财政能力差异的形成和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当前中国地区间财政能力差异较大的现状,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应遵循"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于镇华  姚琴  孙超 《企业导报》2014,(13):83+81-83
本文以1978年来湖南省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国调数据为基础,对近几十年来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结构的变化以及城乡居民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并进行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5.
文章根据经典消费函数理论建立了三个消费函数模型,使用1979~2010共32年间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消费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检验。最后得出结论:就目前而言,以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单独作为解释变量的函数模型可以比较好地解释北京市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了2015年我国31个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截面数据,对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变量间的动态关系,建立起消费支出及其影响因素间的应用统计分析模型.随后对模型进行检验,在做出相关调整后得到有效的模型.最后利用模型汇报结果全面而准确地解释各变量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程度,并由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宏观消费函数模型及其现实政策含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宏观经济学中,消费函数是指消费支出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它是经济预测和政策研究的一个工具。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消费作为构成总需求的主要部分,已成为宏观经济的一个主要变量和主要调控对象。 一、“绝对收入假说” 在宏观经济学发展史上,凯恩斯首创消费函数概念。凯恩斯认为:第一,在短期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实际消费支出和现期绝对实际收入水平有稳定的函数关系,消费支出决定于绝对收入水平。因之,他的消费函数理论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第二,收入的增加会引起消费的增加,但消费增加的速度不如其收入增加的速…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Benhabib、Farmer(1994)、Farmar、Guo(1994,1995)的不确定性均衡模型框架上,构建了一个考虑了信念偏差所代表的不确定因素和政府支出冲击的太阳黑子RBC模型来解释宏观经济的周期波动;并利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我们发现,该模型能够解释80%以上的中国经济波动特征;可以合理预测各宏观经济变量与产出之间的协动关系,合理预测各变量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对中国经济的解释力远远高于标准RBC模型,说明这一模型比较适合解释中国经济波动。另外,还发现信念冲击与政府支出冲击均是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冲击来源,分别可以解释约30%、60%的经济波动,表明二者均是中国经济波动不可忽略的重要影响因素。我们的发现从不确定均衡和财政政策变动角度对宏观经济波动(比如,消费、就业、投资)的一些现象提供了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公共财政支出入手,分析政府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传导机制,建立政府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影响的异质性面板协整模型,并基于面板误差修正模型(PVECM)考察短期动态调节效应。研究表明,中国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存在长期稳定协整关系,除了少数省份外,绝大多数省份增加教育财政支出、社会保障财政支出、支农支出,以及少数省份增加卫生财政支出,有助于缩小其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面板误差修正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在短期内政府民生性财政支出的增加,有助于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差距,但这一效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03—2016年的统计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口老龄化、政府公共卫生支出和教育水平等因素对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有显著影响,并且这些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收入对中西部的影响远大于东部地区,人口老龄化是东部最重要影响因素,政府公共卫生支出对东西部的影响远大于中部地区,教育对中西部有较大的负向影响,而对东部地区影响是正向的,且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因此,政府应从多方面着手,提高居民实际收入,关注老龄化问题,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扶持,加强宣传教育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