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采用总体经验模式分解(EEMD)和计量分析的方法,对国内PPI和CPI的波动特征和传导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二者均由高频分量、低频分量和趋势项构成,其中,高频分量体现的是国内物价中随机波动的信息;低频分量传递的是一定时期内的物价变动信息;趋势项反映的是物价中不轻易变动的信息。对上述结构分量的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PPI和CPI之间的传导关系主要受低频分量和趋势项影响:低频分量中只存在PPI到CPI的单向因果关系;而在趋势项中存在不对称的传导方式,即在1%的水平上CPI到PPI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在5%的水平上二者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与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走势出现了明显分化,直观上说明两者之间的传导机制发生了变化。本文基于产业链价格的传导视角,利用非线性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对比分析新常态前后中国PPI与CPI传导机制的变化。研究发现,新常态之前中国PPI与CPI之间产业链价格的传导机制较为通畅,主要表现为上游生产环节的价格变动可以有效传导至中游流通环节进而带动下游消费环节的价格变动。新常态以来,中国PPI与CPI的传导机制不通畅,主要是由产业链的中游流通环节向下游消费环节的价格传导受阻引起的。其直接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消费增长乏力;根本原因是产业结构低端化,这导致中游去产能进程缓慢,进一步加剧了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由于产业链价格的传导机制失效,未来中国PPI与CPI走势的分化可能是长期现象,因此货币政策在稳定价格时就不能只关注CPI,应将PPI等其他重要的价格指数也纳入指标体系中,确保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3.
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对国际大宗商品期货(CRB)与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及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RPI)的引导关系进行分析,发现CRB对RPI、CI强对PPI、RPI对PPI的传导关系通过了因果检验,传导关系明显,其中CRB不仅影响RPI,也直接影响PPI,在滞后1到6期的传导关系均为显著,RPI与PPI则表现为双向相互引导关系.而CRB对CPI的传导和PPI对CPI的传导未通过因果检验,传导关系不显著.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预测月度PPI指数的模型,发现期货价格指数可以作为通货膨胀预警和宏观经济监测的先行指标.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波动对CPI的影响角度,运用一般经济学理论,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剖析了PPI与CPI之间的内在关系,探究PPI对CPI的影响程度及影响方式;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分析了PPI与CPI之间的传导关系、PPI对CPI影响的着力点及邯郸市PPI与CPI之间的变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货币供应量余额居世界首位.虽采用了强劲的货币政策,但我国经济总值仍出现了下滑,与此同时,我国的物价水平却以不显著的方式涨至高位.本文对CPI、PPI和GDP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理顺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了VAR模型,对比分析M0、M1和M2对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的影响.分析得出,M0对CPI、PPI、GDP的影响最大,M1的效果与M2相似.货币供应量M0仅是CPI的格兰杰原因,M1、M2均是CPI、PPI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6.
张志红 《数据》2013,(2):64-67
本文以货币数量论和需求供给模型为理论依据,借助计量经济学模型,借鉴前人研究成果,选取北京市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MPI)和货币供应量(M2)的月度数据,通过协整检验验证了货币供应量与CPI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但短期内影响较弱;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建模分析,得出CPI对自身的影响程度远大于其他变量,M2对CPI的影响存在2个月的时滞;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得出MPI对北京市CPI变动有较大影响。根据模型计算出2013年全年12个月的CPI预测值,预测2013年全年CPI增速为4.48%,今年重质量、增效益、控物价的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7.
解读CPI和PP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CPI与PPI的指标内涵以及两者间的传导关系,认为CPI与PPI密切相关,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两者间存在正向传导和逆向传导。2009年,在大力刺激内需以及政府进行资源价格改革的宏观背景下,CPI与PPI将在下滑后逐步乞稳并回升。  相似文献   

8.
促进经济增长、抑制通货膨胀是我国宏观调控最主要和重要的目标。而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往往又跟货币供应量有关。货币政策会影响货币供应量,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过多会导致经济过热引发通货膨胀,这会导致货币贬值,阻碍经济发展。本文运用我国2011年1月-2019年6月的环比月度时间序列数据,建立MA-VaR模型对我国宏观货币供应量(M1、M2)和通货膨胀指数(CPI、PPI)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MSIAH(2)-VaR(1)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模型存在显著的两区制,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均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我国货币市场利率情况,通过举例分析发现债券市场回购利率具有差分序列平稳性以及与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环比增长率、生产价格指数(PPI)环比增长率、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率等经济指标显著相关的特性,是目前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解读CPI和PP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CPI与PPI的指标内涵以及两者间的传导关系,认为CPI与PPI密切相关,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两者间存在正向传导和逆向传导.2009年,在大力刺激内需以及政府进行资源价格改革的宏观背景下,CPI与PPI将在下滑后逐步乞稳并回升.  相似文献   

11.
应用当代主流的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2002年以来相关的经济金融月度数据的实证分析,探究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之汇率传导渠道的运作机制以及传导效果,不仅在于对汇率传导渠道的有效性得出一个基本判断,而且想借此判断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金融环境,期望进一步推动我国的金融市场建设和金融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2.
基于房地产价格的视角,采用我国1998年第一季度至2008年第二季度的相关季度数据,运用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以房地产价格为代表的资产价格传导渠道已经成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一条重要渠道,货币政策传导到房地产价格后将进一步传导到实体经济。央行应该充分发挥资产价格对货币政策的传导作用,从而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更好地调控宏观经济。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美国经济因素与中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定量研究,实证分析了1993~2007年中美经济关系、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中国汇率政策传导机制和效果的影响。通过因素增强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中美两国经济关系呈现出高度的协同性。中美经济交流和互动对中国汇率政策传导机制和效果产生了明显影响,主要表现为美国因素弱化了汇率政策的短期效应。人民币名义汇率能够浮动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国内外供需矛盾,减小实际升值对外贸顺差的负面效应,但加剧了产出衰退。  相似文献   

14.
以江苏省1990—2011年的经验数据为基础,运用状态空间模型考察FDI对江苏省能源效率的动态影响及其传导机制,实证结果显示:FDI对江苏省的能源效率存在较稳定的正向影响,且近些年来这种影响有增强之势;从传导渠道来看,技术溢出比产业结构的传导效果更明显;从传导过程来看,FDI对江苏省能源效率的影响均在两种传导渠道的第一个环节发生了减损。因此,完善投资环境、增强地区经济建设、引导FDI转向服务业是江苏省利用FDI有效提高能源效率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5.
ECONOMETRIC MODELS OF ASYMMETRIC PRICE TRANSMISSIO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e existing empirical literature on price asymmetries in commodities, providing a way to classify and compare different studies that are highly heterogeneous in terms of econometric models, type of asymmetries and empirical findings. Relative to the previous literature, this paper is novel in several respects. First, it presents a detailed and updated survey of the existing empirical contributions on price asymmetries in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linking input prices to output prices. Second,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xtension of the traditional distinction between long‐run and short‐run asymmetries to new categories of asymmetries, such as: contemporaneous impact, distributed lag effect, cumulated impact, reaction time, equilibrium and momentum equilibrium adjustment path, regime effect, regime equilibrium adjustment path. Each empirical study is then critically discussed in the light of this new classification of asymmetries. Third,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relative merits of the most popular econometric models for price asymmetries, namely auto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s, partial adjustments, error correction models, regime switching and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s. Finally, we use the meta‐regression analysi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results of asymmetry tests are not model‐invariant and find which additional factors systematically influence the rejection of the null hypothesis of symmetric price adjustment. The main results of our survey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i) each econometric model is specialized to capture a subset of asymmetries; (ii) each asymmetry is better investigated by a subset of econometric models; (iii) the general significance of the F test for asymmetric price transmission depends mainly 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ata, dynamic specification of the econometric model, and market characteristics. Overall, our empirical findings confirm that asymmetry, in all its forms, is very likely to occur in a wide range of markets and econometric models.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turn and volatility spillover effects across oil-related credit default swaps (CDSs), the oil market, and financial market risks for the US during and after the subprime crises. The empirical analysis is based on monthly return and realized volatility data from February 2004 to April 2020. We estimate both static and dynamic generalized dynamic spillover measures based on vector autoregressive (VAR) models. Our full sample empirical findings show that the oil market is the primary source of risk transmission for all the oil-related credit default swaps, while the bond market is the highest source of risk transmission to the stock market and vice versa. We also provide evidence that the regulated monopoly US utility sector has the least role in volatility transmission. Furthermore, the bailout program conducted by the US Treasury and Federal Reserve helped stabilize the US financial market through the purchase of toxic assets after the subprime financial crisis. We find strong evidence that the federal funds rate hike cycles lessen total risk transmission throughout the US bond market. Finally, our findings assert that oil price shocks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oil-related CDSs in some sub-periods via the demand and supply transmission channels.  相似文献   

17.
通货膨胀国际间传导对我国影响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欧盟和美国的价格冲击向我国传导的总体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各国物价存在明显的协整关系,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的结论进一步刻画了外国通胀冲击的特征.协整变结构检验证实了近年来通货膨胀国际传导效应显著增强.本文还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考察了通货膨胀的各条跨国传导路径,研究发现,消费品和原材料价格传导路径非常通畅,而通过国际储备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传导渠道,以及总供给-总需求传导渠道不能得到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8.
基于支付经济学的视角,从互联网支付系统、商业银行互联网支付、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和非法定数字货币四条传导路径,研究了互联网支付发展与金融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基于指数构建的两阶段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支付对金融风险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且不同传导路径间存在差异性。互联网支付在为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服务的同时,客观上也产生了相应的金融风险,并为金融风险传播提供了通道。为更好地防范金融风险,应优化支付结算机制设计、建立应对系统故障和流行病冲击等的压力测试框架,以及加强对非法定数字货币的金融风险监管。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能够同时捕捉区制转换性变化和累积性变化的包含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考察了1995~2009年间我国政府支出冲击效应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虽然财政支出冲击的传导机制出现了局部的趋势性变化,但是对冲击效应的影响并不显著;冲击效应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冲击本身的波动性。冲击的波动越大,冲击效应水平越高。这也使得冲击效应的动态变化在样本期间上表现出明显的区制转换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大股东治理机制、其他治理机制与资本结构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体系,运用通径分析方法,就大股东治理在融资决策方面的作用机制及其治理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股东治理不仅能直接影响资本结构,还可以通过作用于其他治理机制而对其产生间接影响,并且直接影响的负面效应大于间接影响的正面效应,导致总效应是负面的.同时,大股东治理也通过股权制衡和管理层持股对资本结构产生正向影响.因此,只有完善其他能有效制约大股东机会主义行为的公司治理机制,才能有效地优化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