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邬沙沙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1,(2):153-155
房地产价格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房价波动如何影响宏观经济波动,一直以来都受到研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文献中所阐述的宏观经济波动、货币政策与房价的动态关系进行梳理总结,再对运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方法的文献进行集中分析,从DSGE模型部门的设置、外生冲击的设置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的选取三个方面来总结... 相似文献
2.
李明琢;肖俊;毕燕璐 《财会月刊》2025,(9):123-128
隐性债治理是政府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构建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讨论债务置换在助力隐性债化解方面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通过再融资实现隐性债显性化,虽化解了隐性债存量,但在“控增量”方面效果不佳;债务置换能够压降隐性债利息收益,减少影子银行投资隐性债的市场化动机,更有效地助力地方政府隐性债的化解。除此之外,本文借助福利分析论证了隐性债化解理应先通过债务置换压降隐性债利息以遏制增量、后通过再融资“借新还旧”化解存量,为建立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长效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房地产业也有了飞速发展。房地产业的发展对推动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也给我国国民经济和生活带来负面效应,主要体现在房地产价格泡沫上,与此同时,国家货币政策的也要对此做出相应的调控,以此来保证整体经济的平稳发展,平衡国民生活体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狭义货币供给量、信贷余额、管制利率和市场利率四个指标作为描述中国货币政策数量与价格工具并存的代理变量,以中国宏观经济平稳向好和通货膨胀适宜可控为目标变量,运用随机前沿模型测度中国货币政策绩效,并对引致技术无效性的因素进行探究。实证结果显示:考察期内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下,中国数量型货币政策绩效逐渐下降,政策绩效边界水平较小,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市场利率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阐释了技术无效性。因此,在以存款利率上限为核心的利率双规制下,扭转中国货币政策两难困境时,需考虑利率市场化进程,结合并协调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货币政策工具选择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关系的一般原理出发,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和其有效性进行分析。并针对我国目前货币政策有效性欠佳的情况,对如何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BGG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工资粘性,使之成为综合考虑价格粘性、金融加速器效应以及工资粘性的DSGE模型,我们模拟并比较了中国不同货币政策的影响。贝叶斯估计结果验证了中国工资粘性的存在,说明中国劳动力市场的配置尚存在改善的余地。货币政策模拟结果显示,价格型货币政策效应较强但持续期较短,而数量型货币政策效应较为温和但影响相对持久,央行需注重价格型货币政策与数量型货币政策的合理搭配与使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DSGE模型框架下用贝叶斯方法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利率规则和数量规则进行了估计,并比较了不同货币规则模型对数据的解释和预测能力,提供了货币规则随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机制改革演化的证据。本文发现数量规则比利率规则在整体上更能解释中国的货币政策,但是利率规则的解释能力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而逐渐提高,此外在利率规则中加入货币因素能显著提高模型对数据的解释和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9.
货币政策、融资战略与企业绩效——基于民营企业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国2006~2011年民营企业数据库中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检验了货币政策、融资战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货币政策总体上会显著影响民营企业的财务杠杆水平,而相对于紧缩货币政策,宽松货币政策与财务杠杆之间的正向关系更强;财务杠杆在宽松货币政策下对民营企业长期绩效起抑制作用。本文为中国宏观货币政策变化对微观民营企业融资战略及长期绩效的传导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证据。 相似文献
10.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变量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利用国内生产总值,消费品价格指数及相关的货币政策工具变量,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建立了货币政策冲击反应模型,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货币政策工具变量的冲击导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及消费品价格指数的变动特点。从而为及时准确地调整我国的货币政策,实现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提出参考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调控与宏观经济稳定——基于新凯恩斯主义垄断竞争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彬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11)
本文基于包含金融加速器的新凯恩斯主义垄断竞争框架,研究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财政政策能够解释部分就业、消费和资本存量波动;货币政策冲击则能够解释大部分通货膨胀、就业波动,以及部分产出、消费和投资波动。总体上,模型能够较好地刻画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特征。本文认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应当将财政政策更多转向民生领域和基础设施建设,重视货币政策调控,从而更有效地调控宏观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2.
有效实施宏观经济调控是各国政府的一个中心职能,其目的在于熨平经济周期波动,维持经济总量大体平衡,从而为市场有效配置资源,实现经济的长期增长创造有利条件。客观评价宏观经济调控的执行绩效有助于政策当局反思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不适当行为,不断改进宏观经济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实现政策目标。在本文中,我们忽略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内部构成,视其为一个整体,基于政策当局的损失函数,设计了一个新的模型框架,对宏观经济调控执行绩效进行数量评价。 相似文献
13.
Paul Dalziel 《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2000,14(4):373-393
This review identifies in the literature three distinct conceptual frameworks for analysing money, in which the means of settlement is provided by (i) a special commodity used in exchange, (ii) all generally accepted media of exchange including some bank deposits, and (iii) a book‐keeping system recording changes in ownership of financial assets within a pure credit economy. All three sections consider the implications for monetary policy aimed at maintaining price stability.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future theoretical developments are likely to take place within finance theory rather than being based on the quantity theory of money.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作为平抑经济周期波动、稳定经济发展的各项宏观经济政策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根据中国在转轨时期所具有的经济特点,构建了一个小型的宏观经济联立方程模型,并根据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模拟了2003-2004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得出的结论为,由于传导机制的不畅,导致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效果、旨在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减税政策的效果不明显,而扩大城镇居民消费的、提高职工工资的政策效果则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5.
我国货币财政政策存在区域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晶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23(8):39-46
货币财政政策是现代国家干预经济的两个最重要的宏观调控政策,关于它们的研究文献数不胜数,但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对两政策实施后的区域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结合目前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已经存在明显差距的现实,通过两地区的简约化模型对1978-2004年间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东部和中西部两个样本地区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财政政策确实存在区域不对称效应,特别是货币政策,具有明显的区域影响差异。 相似文献
16.
广义泰勒规则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反应函数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扩展基准泰勒方程的前提下,构建了包含金融深化指标、外汇储备变化变量以及中国金融状况指数(FCI)在内的广义泰勒规则函数,并对相关模型进行估计。研究发现,前瞻性反应函数更好地拟合了中国货币政策变动的产出绩效;货币政策规则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货币当局的相机抉择行为,可以稳定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并为货币政策的操作提供一个名义锚;中国货币当局的利率调控呈现出逆周期与顺通胀的特征;中央银行的利率调整缺乏弹性,对广义货币供给的绝对数量并不敏感。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以2002~2008年白酒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回归分析,研究营运资金管理政策和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资产组合策略和利息率与白酒行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筹资组合与白酒行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资产组合和资产规模与白酒行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之间不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根据政府管制的内涵、沿革及理论,对比分析了中美卓越绩效标准,认为美国《卓越绩效标准》比较关注和强调管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指出我国卓越绩效准则应进一步理顺法规、产业政策与政府管制的内涵与外延,并充分关注政府管制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理论,从稳增长和调结构的视角,将产业投资决策表现为产业投资依赖度、产业投资效率两个状态指标,从而使产业投资决策成为一个具备完全时间内容和空间意义的系统决策。通过变结构控制动态投入产出模型识别各产业对投资的依赖度,通过DEA(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识别各产业当前的投资效率,并通过BCG(波士顿矩阵)模型综合分析产业的外部投资环境依赖度和内部投资效率,进一步判断在投资环境发生变化时如何采取合适的产业投资战略。 相似文献